古人为什么把出汗的毛孔称之为鬼门?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文中所载的“气门”,其实就是我们出汗的毛孔。而在《中医大辞典》中就明确提到,“气门”,又称之为“鬼门”。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1)

为什么古人这么看中肌肤腠理的开阖?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吧。比如说,在中医临床中,可能会遇到患有水肿的患者。那么此时,就有一个名为“开鬼门的”调治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些发汗的药物通过发汗。从而让体内多余的水液被排出,这样就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比如说,有些人,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睡觉,都容易出汗、多汗。时间一长,就容易伤及体内的津液,从而就会造成阴阳失衡的局面。此时就会用一些有固摄作用的药物来收摄和闭合汗孔。这也就是说,通过调节将“鬼门”闭合,从而阻止汗液流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保存津液的作用。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2)

再比如说,当我们在进行劳作或是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就会生热。从而形成阳气偏盛的结果。那么此时,我们体表的鬼门就会自动打开,通过排汗的方法,把身体内多余的热量和水液排出去。从而,达到平衡身体阴阳的目的。

当然,以上种种,还是相对次要的。最为关键的就是,身上的“鬼门”,还须要能抵御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从而防止外邪侵体。否则,寒邪一旦进入,就容易遭受感冒、外邪等,直中脏腑。而不少人在冬天后,特别容易诱发心梗就是这么来的。此外,风邪湿邪侵体,就是风湿病的一大祸根,从而在体内深深扎根。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3)

因此,我们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毛孔——鬼门,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何让鬼门更好地履行职责?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开阖适度”。

“鬼门开阖有度”是谁在控制?

其实,就是我们的“卫气”。我们卫气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控制汗孔的开阖。这也就是说,若是能控制好我们的卫气,那么就能管好咱们的汗孔开阖。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4)

在《医旨绪余》中有记载:“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要何来养卫气?

其实,只需要坚持做好两件事:

第一个:适当运动。

第二个:饥饱有度。

适当的运动,这是因为我们的卫气是由肺的推动和输布。肺,主气。而肺的宣发之能,可以鼓动气在体内的运动和分布。这一分布运动的路径之一,就是行于体表,也就是卫气。因此,肺功能好的人,卫气的输布和运行就充分、正常。这样就能管理好我们的汗孔。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5)

之所以要饥饱有度,是因为我们的脾胃,正是卫气生成的源头所在。

就比如说,在《素问》中有记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大意是说,脾胃中的水谷之气,上达于肺,再经过肺的宣散,从而就形成了卫气。

所以说,我们卫气的根源就在于脾胃。因此就要饥饱有度,从而让脾胃能正常化生水谷之气,以充足我们的卫气。

古代鬼门关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把汗孔称为(6)

其实,简单总结就是,要想使自己身体有较好的免疫力。我们就要有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还要适当的运动。这是传统医学给我们最质朴的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