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攻势(阳光助学提升行动)(1)

2021年,陈仓区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部署安排,以组织实施教育扶贫阳光助学提升行动为有力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举措,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区乡村振兴贡献了陈仓教育力量。

一是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驻守教育扶贫底线。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签订2021年度控辍保学责任书,巩固控辍保学“双线两管”体系,优化“双月报”和防返贫预警监测等动态监管手段,规范学籍管理,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有保障专项排查》和《控辍保学工作“回头看”专项行动》,精准核查36145名适龄儿童入学就读状况,评估鉴定22名适龄残疾少儿的学习能力,落实送教上门47人,保障残疾少儿入学率达到96.9%,确保7755名脱贫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穷而失学辍学,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有保障标准,控辍保学工作做到了思想不松、政策不变、措施不降、力度不减,筑牢了教育扶贫的底线,使得全区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二是深入推进结对帮扶,落实分类帮扶措施。积极落实关爱困难学生“春雨计划”,多方筹措,争取资金,“六一”儿童节期间,为80名特殊困境儿童下发“三件套”慰问品,总价值约16000元,为95名品学兼优特殊困境儿童发放慰问金共计45000元。今年秋季学期资助大学新生4名,下发资助金共计8000元。积极对接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为25名事实孤儿争取“小海豚关爱成长计划”资助金共计5万元。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负责人、特教学校校长、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学校校长代表共8人参加宝鸡市“新时代·新特教”聚力行动2021年工作推进会,区教体局在大会上做了《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新特教”聚力行动》交流发言。按照“新时代·新心育”工作安排,及时出台《陈仓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完成中学生心理普测,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推广“课桌律动操”,多种形式调适师生心理,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确保了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东关高中等4所学校获全市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称号。扎实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全区3010名教师结对帮扶5298名贫困学生,坚持组织帮扶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入户家访,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坚持家风文化熏陶,持续推进家庭教育。持续把“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办好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组织全区中小学(含中职)及幼儿园学生家长及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积极参与7期宝鸡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线上报告会,指导家长学会科学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联合区关工委共同开展“好家风我行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征文、主题展演、主题宣讲,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意识和劳动习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弘扬、传承优良家风,引导家长、群众树立现代家庭文明观念和良好家风,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积极有效拓展家庭教育渠道,开展陈仓区第三届青少年“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读好书、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习惯。11名学生荣获市级“读书之星”荣誉称号。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强化举措,切实增强资助政策宣传实效。全区各镇校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利用开学、放假前等重要时间节点,制作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彩页3000余张,开通热线电话,解答有关咨询500余人次,借助陈仓区政府网、陈仓区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及公共资源,发布资助信息200余条,发放资助政策宣传年画15000张,使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教育资助政策及办理流程等内容,政策知晓率、满意率大幅攀升。持续开展资助志愿者服务、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防诈骗警示教育。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开展“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观影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切实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规范管理,全面精准落实各类资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厅《关于分类优化调整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推动教育脱贫攻坚精准资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规范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全区开展遭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家庭摸底排查,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就学。严格遵守《陕西省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学校、幼儿园规范发放资助资金,并对各校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2次专项督查。一年来,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277.9万元,惠及118131人次。与此同时,部分镇校主动联系联系,积极争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23.58万元,为1380余名经济困难家庭孩子送去温暖。

五是加快项目实施,改善乡村办学条件。以办好贫困群众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落实建设资金积极实施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质量安全,按期完成了恒大小学、千渭初中教学楼和实验幼儿园新建项目,努力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投资2460万元的实验幼儿园建设项目建设、恒大小学建设项目已于9月份投入使用;新建教学楼3750平方米的千渭初中教学楼扩建项目已于6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科学规划,积极实施长效机制资金补助项目、中小学校操场改造项目和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全区“两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六是坚持拓展技能培训,提升“双返生”培训水平。认真落实《关于大力开展“双返生”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宝陈教体发〔2021〕143号)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各镇(街)组织人员逐村逐户对农村、社区有劳动能力的“双返生”进行了摸底动员,征求培训需求,扎实推进“双返生”培训工作。同时,区职业教育中心和各镇(街)结合地域实际与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依据培训计划,利用7月---10月组织开展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电焊、数控、种植、养殖等培训内容,累计培训518人。

七是保障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不断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区教体局积极和区编办、区人社局沟通、争取,顺利完成了98名年度教师招聘任务,其中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招聘师38名;通过特岗计划招聘60名。严格落实了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西山教师提高10%补贴政策,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并按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依法依规改善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深化城乡教育联盟,认真落实《陈仓区千阳县城乡教育联盟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城镇与农村学校、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联动管理机制。一年来,教育联盟覆盖学校总量达到100 %;各联盟单位、学校、幼儿园开展交流研讨活动205次,其中送教活动12次,上示范课55节,研讨活动18次,红领巾手拉手活动3次;定点校派出教师22人次,举办主题讲座5场,设计优秀活动方案30份;区域内名师送教30人次。区教体局被市教育局评为2020年度市级优秀城乡教育联盟单位,区职教中心等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联盟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研修,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以“作业革命”为背景,按照由点及面、因校制宜的实施策略,遴选了27所(小学18所,初中6所,九年制学校3所)基础条件好、队伍素质高、科研力量强、教改需求强烈的学校和学科启动“作业革命”工作,引导全区中小学走“轻负担、高效率、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落实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革命”教学改革工作,提升质量建设水平,10月中旬,区教研室下发了《关于开展陈仓区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指导的通知》,成立区级教研指导小组,分五个小组先后深入区内48所小学和18所初中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双减”工作教研指导活动,通过听、看、查、谈等方式,指导学校推进“双减”工作落地生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我省“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要求,发挥名师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西部山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区教研室联合陈仓初中、虢镇小学等城区名师孵化团成员,先后赴西山赤沙镇、新街镇和县功镇开展了名师送教下乡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指明方向,为我区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李喜林 通讯员 王晓宇 史春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