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1)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978/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265天

01

前几天,有一个浏览量超14万的话题上了热搜:妈妈从不给我任何压力。

有位师范生楼主发帖说,自己毕业后给六七所学校投了简历,却迟迟等不到录用通知,于是和妈妈发生了以下对话:

楼主:如果没有学校要我,怎么办?

妈妈:那你可以尝试其他工作啊,又不非得做老师。

楼主:如果我打两年零工,并且沉淀自己准备读博呢?

妈妈:只要这是你想要的,妈妈全力支持。

楼主:那如果别人说,不是说你女儿很优秀吗?怎么也考不上编制?

妈妈:我女儿读了那么多年书,休息两年怎么了,那么多人没有编制照样活得好。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2)

评论区里,网友对楼主的羡慕,几乎要溢出屏幕。

毕竟这样的妈妈,在这个焦虑内卷的时代,并不多见。

前几天,我在朋友群里还看到了这样的几张聊天记录截图。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3)

聊天内容来自一个小学家长群,朋友就在这个群里。

她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结果开学还不到一星期,群里的家长就开始跟风购买课外练习,这让她大为不解:

“就一个一年级,还分什么基础,提高……况且老师本来就有布置作业了。”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4)

鸡娃,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教育焦虑。

这个时代的许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这种焦虑下成长起来的。

有孩子扛过了心理压力,收获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也有孩子不胜压力,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比如,微博上的另一组母女对话截图: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5)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6)

据说,对话中的妈妈是一名老师,带的学生是某优秀中学的尖子班。

“可能是因为见过最好的,所以也想要自己的女儿变得优秀,给她的压力太大了(导致女儿有些抑郁)。谈起沟通,还是无从下手。她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她……”

从晒出的聊天记录截图来看,妈妈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小心翼翼地试探、积极配合女儿的喜好,但局外人看到的,仍然是满满的控制欲。

妈妈躺在地上(这个躺平的母亲)(7)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下,大多数父母,其实和上面这位母亲一样,多多少少都带点“控制欲”。

因为他们太害怕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害怕孩子走弯路了。

以至于给孩子套上了太多的枷锁,反而限制了他们变优秀。

02

说实话,鸡娃父母的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稍有不慎走偏了,前途就可能受影响。

一朝走错路,十年难回头。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试错机会。

但比起“鸡娃”父母,我更佩服那些内心强大的“躺平族”。

豆瓣作者@一簇发里盖就在一篇帖子里,提到她的“躺平”父母。

上幼儿园时,博主字写不好,作业完成度差,经常焦虑地大哭。

正常的父母,都是坐在旁边悉心教导。

博主的父母则带着水果和微笑去找老师,谈的是“您别让我们家孩子写作业了,她在这里高兴就行”。

读小学时,博主胆怯,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就算成绩遥遥领先,也还是会在老师提问时躲起来。

老师对博主的表现发愁,并希望博主妈妈多培养一下孩子的胆量。

一般的父母,要么不停说教,要么简单粗暴地直接批评。

但母亲却对他说,没事没事,那我们就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躲得更低一点就好啦。

这样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续到博主读大学。

“大三参加了支教队,一直反复要试讲,我每次都没办法把一节课讲好,我妈说,没事,我们以后可以不当老师嘛。

大四统计学学不会,打电话给我妈,她说抄抄作业,能别补考就行,如果没办法,挂科也不怕(也给我找了很多资料,但不强求我看)。”

当博主发现自己不喜欢大学的专业,并认为自己适合当个匠人时,母亲也会支持他去尝试,直到博主发现自己还是适合读书,重回大学。

表面上看,这个母亲没什么主见,总是在无底线地迁就孩子,但其实这恰恰是她的智慧所在。

母亲在做的,一直是给博主打造宽松的家庭氛围,让他毫无负担地成长。

比如,第一年考研没考上,又恰逢家里生意上出现危机和爷爷癌症晚期,博主正在犹豫是要二战还是出来找工作时,他的母亲是这样对他说的:

“如果你想继续读书就二战,我预估现在的情况还不用你马上出来赚钱贴补家用,如果我们需要你赚钱一定会如实告诉你,我相信你也会很愿意帮助家庭。

那么现在没有这个情况,我们不用演相濡以沫的苦情剧,你大胆去备考,该花的钱找我商量,互相透明,多沟通,不要道德负担。”

“想做什么就去做,家里全力支持,但如果能力有限做不到,也绝不勉强。”

父母一直以来营造的轻松氛围,像是给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不但拥有不断进步的野心,也有随时可以抽身而退的野性。

从帖子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博主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名列前茅,目前也已读到研究生。

虽然工作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文字可以看出,他活得不错,知足且幸福。

因为活得快乐,是博主父母对他的唯一要求。

这个要求,让我想到三个字:松弛感

03

事实上,松弛,并不等于躺平

就像那位豆瓣博主的父母,表面“躺平”,实际上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积极参加成人高考,天天上网课学习。

槽植公号对松弛二字的解释我很认同,即拥有“允许一切发生”的勇气

当你拥有了这样的勇气,真正放开了紧绷的神经,反而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找到困境的突破口。

《快乐竞争力》一书提到:

“几乎在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婚姻、健康、友谊、团体活动、创造力,尤其是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中,快乐都会带来成功。

当我们快乐时,我们的心态和情绪是积极的,我们会更加聪明,更有动力,也更加成功。

快乐才是中心,成功围着它转。”

松弛感给人营造的,就是这种快乐的感觉,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成功概率。

孟晚舟在最新的演讲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二十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小伙,从事算法研究。

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加入华为之后,他不喜与人来往,做的最多的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

看上去,他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怪异”天才,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了竞争对手。

所谓松弛,其实就是在聚焦目标的同时,打开思维的天花板,用多元的方式得到答案。

人生本就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也找不到唯一的制胜思路。

焦虑的你或许可以试着松弛下来,不去考虑未来和结果,让自己始终在“快乐”的积极情绪中,一步步破解眼前的难题。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