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所有尬点都被《认真的嘎嘎们》承包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

很少见到一个节目,连名字都在赶客。

把韩综里的gag man概念拿过来,却连个贴切又上口的译名都懒得想,直接音译成“嘎嘎们”。

又奇怪又不明所以,连好听都算不上。

除了提醒熟悉韩综的观众,这又是个拿别人家嚼烂的老梗当新段子之外,毫无信息量。

gag man的英文原意是喜剧演员,笑料作者。在韩综里又可以引申成综艺咖。

按照惯例,凡有国综上新,我都会去找找韩国同款。

意外发现,虽然韩综里到处都是gag man,但gag man选秀好像还真没有。

可越往下看,越发现不对劲……

01

这节目的确没抄韩综,它“疑似”抄的是日综《有吉之壁》。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

都是“导师”行走在某一处户外场景里,路遇一个个准搞笑艺人,看他们来段一发技;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3)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4)

“导师们”看完都要给出通过和不通过。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5)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6)

选手的段子也能在《有吉之壁》里找到原型。

中版里有个叫付航的选手。

他的一发技是站在类似激流勇进的游乐设备旁边,给自己抹了满头洗发水。

卡好时间,揉出满头泡泡后,面相水道,刚好船从轨道上冲下来,溅起的水浪给他冲头发。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7)

和2017年的一辑《有吉之壁》一模一样。

连最后冲洗失败,尴尬冷场都复制粘贴了过来。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8)

节目里频繁cue的所谓“一发技”,是从日语,更准确地说是日娱字幕组那儿直接拿来的词。在搞笑日综里很常见。

替懒得翻译的节目组翻译一下,大概是说艺人在短时间内迅速耍出一招才艺。

这几年,和国产综艺一样原创力低下的国产剧,翻拍过很多日剧。

每一部都翻车。

中日文化差距远比看上去要大得多。日本独特的风土人情,根本不适合照搬到中国。

连那些讲普世情怀的电视剧都如此,何况是喜剧段子?

喜剧的地域性极强,不同省份的人,笑点都不能完全共通,更别说不同国家之间了。

至于节目里一直在强调的一发技,那是日综里的老传统,老到这个概念本身都是一种特有的综艺文化。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9)

日综里专门有一发屋合集 有字幕组翻译成“一发技”

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也根本没必要去移植这个概念。

搬运101系选秀,搬运少女偶像团体,搬运罗PD那些生活慢综艺也就罢了,毕竟中国以前确实没有。

可是为什么连人家的喜剧形式都要搬运?

中国明明有自己的喜剧文化啊?

哪怕不抄不是国综人,但抄得这么不动脑的,也只有《向往的生活》能一战了。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时,竟然把《三时三餐》里的进屋脱鞋,盘腿坐地上,在矮桌上吃饭这些朝鲜文化,都搬到北京密云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0)

生怕别人发现不了他们抄袭似的。

刚好这两个节目还都有何炅。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1)

《认真的嘎嘎们》一开始,何炅说这个节目的立意时提到:

他去年想到了这个创意,“很少有的,为了个节目开了这么多次会”。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2)

有点黄磊说《向往的生活》是“他和他朋友聊出来的”内味儿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3)

何炅,这位国内最顶级的综艺人说,做这个节目是因为,综艺人在国内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职业化的体系。

嗯……规范、职业化,还是先从原创做起吧。

02

不管《向往的生活》到底是黄磊还是罗PD想出来的,总之就是做成了。一连做了四季,还做成了品牌。

而《认真的嘎嘎们》马上就要成为何炅最糊的节目了。

如果你能按住自己的尬点,坚持看完一期,就会明白,为什么韩国满屏的gag man,却从来不搞gag man选秀。

因为综艺感,或者说幽默本身,是没法用同一个标准去套的。

哪怕是《有吉之壁》,也不是选秀。

有吉给的yes或no,都是随意“瞎”选的。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4)

越是随意地选,越能显出他没把自己架成高你一等的导师,这不是个“正经”的评判。

这个过程本身就构成了喜感。

《认真的嘎嘎们》和《有吉之壁》形式一样,而立意完全相反。

因为改成了选秀,自然就有了评委、选手两种对立身份。

评委天然代表“权威”,选手就是被权威决定命运的菜鸡。

至少从现在的两期来看,没人敢去挑战“权威”。

导师说啥是啥也就算了,最尬最莫名其妙的是:

如果四个导师都没认可你的一发技,你还要再去录一段道歉视频???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5)

每个选手,都是大写的卑微。

跟那些少男少女选秀一样,见到导师,都恨不得180度鞠躬。

不是为了喜剧效果,刻意演出的弱小无助,而是真实的乖巧听话。

喜剧里重要的冒犯精神,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大张伟好像看出来这点了。

他和一个选手提到,没有人敢挑战导师,你们一个个都太礼貌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6)

大张伟还在补采时说,李诞现在已经喜剧大师上身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7)

他做了一个动作去描述李诞的大师范儿。

昂着头,举着胳膊,手指朝下指着人。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8)

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带着很强的压迫性。

再看看真正能称为大师的喜剧人:

卓别林、马三立、金凯瑞、周星驰、陈佩斯……

没有一个人会拿起大师范儿,至少在表演时不会。

他们永远在扮演小人物,小人物越是倒霉、心酸、发傻……笑点越多。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19)

周星驰《喜剧之王》剧照

哪怕是喜剧里的“大人物”,也一定要出丑,才能引人发笑。

陈佩斯有一句著名的理论:

喜剧的本质就是发现悲剧而产生优越感,优越感产生笑果。

按照这个理论,如果做喜剧的人,自己先优越起来了,那这个人自然失去了幽默感。

gag man 根本就不适合选秀。

选手们都是在一个服从威权的体系里,努力表演搞笑。

如果喜剧的作用是让人轻松获得快乐的话,那这个节目就和喜剧完全没关系。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0)

03

大张伟说李诞变成了喜剧大师那段,被剪辑在一对女选手表演后面。

她俩表演了一段身体喜剧。

用类似于杂技的表演,模拟了一段登机提醒。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1)

大张伟很喜欢,当场给了代表最强肯定的金钥匙。

李诞说他不认同,他问大张伟:“要是俩男的表演这段,你还觉得好吗?”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身体喜剧是不高级的。

但我这个全程面瘫脸,坚持看完整整两期的观众,觉得这是全场唯一不尴尬的段子了。

身体喜剧高级还是低级,是个深奥的大话题,这里不展开了。

我之所以觉得这段表演还可以,是因为两个女孩表演的是一种技术。

技术是要训练的,而且练得越多,效果越好。

所以放在这个节目里不尴尬。

但这招也只能用一次。

后来她们在内景录制时,又来了个同系列表演,就让人笑不出来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2)

综艺感就不是能训练出来的。

它不是一种技术,不像唱歌跳舞,还要什么基本功。

那是一种灵感,甚至是一种天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如果非要无中生有,像《认真的嘎嘎们》那种,让人提前排演、设计,那当然就是一地尬尬尬了。

比如这位女选手,设计了个撞衫梗。

先是大叫:“我和何老师撞衫了!”

然后真的去撞了个假山。

除了老好人何炅,其他人都给了“尬”。

女孩马上哭了起来,又赶紧说“我还会唱歌”。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3)

我有种她前面那堆都白演了的感觉。

所有的设计加一起还不如她掉眼泪这幕有综艺感。

越是即兴的反应越真实,越真实才越戳人。

选秀本身有点像养成游戏。

观众在选手身上投射自己的梦想,和选手一起训练、成长,好像自己也在和TA们一起升级打怪一样。

这和综艺感完全是两回事。

综艺感不是靠努力就能获得的,往往越努力越得不到。

它应该是临场反应,好笑、带感的梗都应该是轻松自然抛出的。

这节目的逻辑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立的。

目前的节目里,每一个人的段子都是上面那个“撞衫女孩”的水平。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4)

无聊到连说他们无聊都很无聊的程度,所以我直接略过了描述他们表演这个流程。

不知道这些选手,将来会不会成为成功的综艺咖,至少在这节目里不会。

最近的综艺里,最有观众缘的综艺咖,反而是一个素人。

秦昊妈妈章宏女士,人称东北罗文姬。

胖乎乎的章女士亮相没多久,就在房间里的摄像头前立正站好,说我要减肥。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5)

到了饭桌上,对着油炸焦圈,想下筷子又看看儿媳妇伊能静的脸色,生怕她戳穿自己立的flag;

催秦昊先吃,满脸写着:“我不好意思先吃,所以你赶紧吃,我等不及了。”

秦昊不吃,她终于忍不住了,哎呀,你不吃我吃了。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6)

伊能静说:“你不是要减肥吗?”

章女士撒起娇来,我吃完这顿,下顿再减。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7)

后来站在摄像头前,比着手势说,“我瘦了四斤。”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8)

简直是个考了100分,等着家长夸奖的小朋友。

网友都在刷,像极了减肥时的我。

章女士没有“我要耍宝”的包袱,反而比那些用力搞笑的选手们有趣多了。

因为性格讨喜,连她的发型都成了笑点。

洗头、吹头的过程,变成了搞笑段子在网上传播。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29)

由此还得了一个人设:东北罗文姬。

十个大张伟加李诞(十个大张伟加李诞)(30)

这些肯定都不是提前设计出来的。

搞笑和帅气一样,越不自知效果越好。

日韩之所以有那么多专业的综艺咖,是因为它们的综艺制作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

一个连原创节目都做不出来,永远想着“看看别人家有什么,我直接拿过来,恰快钱”的行业,哪来的环境,培养职业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