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峡

在辽阔的美洲大陆上,有一块东西较为狭窄的陆地,人称“中美地峡”,因位于美洲的中部也称“中美洲”。中美地峡北至墨西哥,南到哥伦比亚,东南濒临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大致呈东西走向,包括了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七国,面积50多万平方千米;中美地峡两大洋之间的宽度在50~200千米不等,以东部巴拿马地峡一段最窄,最窄处仅50千米。中美地峡中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一系列山地(科迪勒拉山系),多数为海拔1000~3500米的中山,统称为中美山地,最高峰为危地马拉境内的塔胡穆尔科死火山,海拔4220米;中美山地内部有多处地层陷落带,著名的是尼加拉瓜陷落带、巴拿马陷落带,尼加拉瓜陷落带内有中美地峡最大的湖——尼加拉瓜湖,该湖面积8157平方千米,湖水最深有60米。中美地峡的沿海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以东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佩腾低地平原最大(主要在危地马拉北部和伯利兹东部沿海),太平洋沿岸的平原面积狭小。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1)

中美洲7国

中美地峡地壳活跃,太平洋沿岸一带有一长1300千米的火山带(属环太平洋火山带),有几十座活火山,著名的如危地马拉境内的富埃戈火山(海拔3763米)、阿卡特南戈火山(海拔3976米),萨尔瓦多境内的圣安娜火山(海拔2385米),哥斯达黎加境内的阿雷纳火山(海拔1633米)、伊拉苏火山(海拔3432米)、博阿斯火山(海拔2921米),巴拿马境内的奇里基火山(海拔3474米)。富埃戈火山在2012年的一次猛烈喷发导致附近地区3万人紧急撤离,2018年6月3日的一次大规模喷发中冲出的火山灰升至11000米高空,熔岩流进入山下村庄导致65人死亡、数十人失踪、上万人逃离家园,受灾人口达170万;2018年11月19日富埃戈火山再次猛烈喷发,危地马拉政府启动“红色预警”,周围4000多居民紧急撤离。伊拉苏火山是哥斯达黎加最高的火山,火山口直径有1050米;博阿斯火山有世界最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600米,该火山在1910年、1952年、1953年多次喷发。在哥斯达黎加的国徽上有三座火山的图案,代表了该国最著名的三座火山——伊拉苏火山、博阿斯火山和阿雷纳火山。

中美地峡的气候除山地外大多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3~28摄氏度,加勒比海一侧的年降水量多在2000~3000毫米,为热带雨林气候;太平洋沿岸和内陆高原降水相对少些,多在500~1000毫米,为热带草原气候。

中美地峡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哥斯达黎加一国就有12000多种植物,其中900多种为特有种。中美洲森林资源丰富,伯利兹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巴拿马的森林覆盖率是57%,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为52%,洪都拉斯森林覆盖率在47%。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2)

危地马拉翡翠原石

中美地峡矿产资源很也丰富,蕴藏着丰富的铜、金、银、铅、铝土、石油、翡翠玉石、硫磺、石灰石等。危地马拉的翡翠玉石、石油的开采有一些规模;尼加拉瓜的黄金开采也有一定的规模;洪都拉斯的白银矿、巴拿马铜矿石资源都很丰富。

中美洲的香蕉、咖啡生产

中美洲各国的种族构成都以印欧混血种人为主,占比均在51%以上(印欧混血种人即欧洲白种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混血的后裔),占比90%以上的国家是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占比70~89%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和巴拿马,占比51~69%的国家是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中美洲各国除危地马拉外土著原住民的占比均不高于11%,萨尔瓦多的土著原住民仅占该国总人口的1%,哥斯达黎加土著原住民的占比也仅2.4%,尼加拉瓜、巴拿马、洪都拉斯、伯利兹土著原住民的占比在都在5~11%。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3)

洪都拉斯的印欧混血种

中美地峡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曾是西班牙危地马拉总督辖区。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引发了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浪潮,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五省宣布独立并加入墨西哥,1824年上述五省脱离墨西哥组建中美洲联邦共和国(简称中美洲联邦),确立了政体、宪法、国歌、国旗,先后定都于危地马拉城、圣萨尔瓦多,1841年由于各省矛盾重重而解散;之后一些国家也先后组建了“中美洲联邦”、“大中美洲共和国”、“第二中美洲联邦”等。1838年洪都拉斯共和国建立,1839年危地马拉共和国、尼加拉瓜共和国建立,1841年萨尔瓦多共和国建立,1848年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建立。中美地峡最南面的巴拿马16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宣布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之后成为新格林纳达的一个省,1903年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伯利兹186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81年才正式独立。中美洲的地理概念通常指为连接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地峡,北至危地马拉,南至巴拿马的地区,共有七国。中美洲七国除伯利兹外均为总统共和制。中美洲各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重视加强各国间的团结,通过联合行动促进经济发展;1952年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五国成立了“中美洲国家组织”,1962年上述五国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1993年中美洲七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加成立了“中美洲一体化体系”(区域性国际组织,有8个成员国),宗旨是要把中美洲建设成“和平、自由、民主和发达”的地区。

目前中美洲七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均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在0.78以上的仅有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两国(为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五国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中美洲七国的经济表现为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制造业不发达,主要出口商品是香蕉、咖啡、蔗糖、棉花、木材、树胶、海鱼等初级农林产品。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都有“香蕉国”之称,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都有“咖啡国”之称。哥斯达黎加是世界第四大香蕉出口国。2018年危地马拉成为世界第三大香蕉出口国(仅次于厄瓜多尔和菲律宾),年出口量232万吨,创汇14.7亿美元,是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超过咖啡和蔗糖);洪都拉斯是世界第11大香蕉出口国,2018年香蕉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是该国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巴拿马曾长期是世界主要香蕉出口国之一,2018年香蕉出口创汇3.1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2位。

中美洲各国均有咖啡生产,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都是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2017年洪都拉斯的咖啡产量居世界第5位,危地马拉居世界第10位,哥斯达黎加居世界12位。萨尔瓦多早在18世纪就开始种植,曾一度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近年来仍是深受欧美市场欢迎的咖啡产地之一。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虽产量不大,但都是优质的阿拉伯咖啡种,1989年全国禁止种植罗布斯塔种(刚果种咖啡),致力打造哥斯达黎加高品质咖啡生产国形象。

中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尼加拉瓜

中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尼加拉瓜,国土面积13.4万平方千米,人口633.5万(2018年)。尼加拉瓜北与洪都拉斯相接,南与哥斯达黎加相邻。尼加拉瓜的国旗中央还有国徽,能反映该国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历史,国徽中央有五座绿色的山峰,象征原组成中美洲联邦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山顶的黄色象征多火山。该国地形多山地,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都有狭窄平原,南部有中美洲最大的湖—尼加拉瓜湖,面积8157平方千米,最大水深60米。尼加拉瓜湖西北面还有一个面积1041平方千米的马那瓜湖,通过一条叫蒂皮塔帕河相连。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就坐落在马那瓜湖南岸。尼加拉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GDP 仅2160美元(2017年,按国际汇率计),排名世界第136名,是中美洲乃至拉美最贫穷国家之一。该国经济以农业最重要,制造业落后,是传统的农业国,出口商品中棉花、咖啡、香蕉、蔗糖、牛肉、冻虾等农产品占近70%。

尼加拉瓜第一大城市是首都马那瓜,属热带雨林气候,因海拔仅55米,故是中美洲最炎热的首都;马那瓜是尼加拉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人口140万(2019年);有铁路、公路通往太平洋沿岸城市,有马那瓜国际机场联系世界各地;马那瓜集中了尼加拉瓜1/3的工业,有机械、炼油、纺织、家具制造、肉类加工等工业;马那瓜有尼加拉瓜国立大学、中美洲大学等高校。马纳瓜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列第319名。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加勒比海与太平洋之间的陆地在尼加拉瓜湖处较窄,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提出由圣胡安河经尼加拉瓜湖,再凿通里瓦斯地峡。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开凿尼加拉瓜运河的计划即束之高阁。到21世纪尼加拉瓜政府重提开凿运河,2012年尼加拉瓜议会通过了开凿尼加拉瓜运河工程,预计要耗资300亿美元。2013年尼加拉瓜总统表示,已将建造该运河的特许经营权交给一个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财团;2014年,尼加拉瓜一委员会批准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的路线规划,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布里托河口、东至加勒比海沿岸的蓬塔戈尔达河,线路全长278千米,宽度230~520米不等,深度27.6米。2014年12月,尼加拉瓜运河在里瓦斯市正式开工建设,由中国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公司开发建设,预计在2020年部分完工。

唯一讲英语国家——伯利兹

位于中美洲北部面临加勒比海的伯利兹是中美洲面积第二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国土面积22966平方千米(仅比萨尔瓦多稍大些),人口38.7万(2017年)。伯利兹人口的53%是印欧混血种人,26%是克里奥尔人,土著原住民约占11%,还有一些来自牙买加的黑人,多数居民讲英语,是中美洲唯一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中美洲其他六国的官方语言均是西班牙语)。伯利兹原为西班牙殖民地,1862年成为英属洪都拉斯(殖民地),1964年内部自治,1981年正式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伯利兹南部有一些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山地,北部是海拔不足100米的滨海平原低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伯利兹森林覆盖率高达70%,盛产红木、桃花心木等贵重木材,红木被称为“国树”;伯利兹沿海鱼虾资源丰富,渔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在伯利兹国徽上绘有锯子和长斧,象征发达的伐木业,中央有大叶桃花心木图案,表明桃花心木是伯利兹的名贵树木;国徽底部蓝色天空下有一扬帆起航的渔船,代表捕鱼业和航海业;底部绶带上写着伯利兹谚语:我在林荫中繁荣昌盛。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4)

伯利兹国徽

伯利兹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业国,人均GDP 5025美元(2018年,按国际汇率计)。伯利兹主要经济部门除农业外,还有制糖、服装等为主的制造业及旅游业。伯利兹首都是距加勒比海82千米的内陆城市贝尔莫潘,人口近2万。

美洲桥梁——巴拿马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5)

巴拿马国旗

中美洲最南部的巴拿马因有沟通大洋的巴拿马运河而有“美洲的桥梁”之称。巴拿马因有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巴拿马运河而成为世界地跨两洲的七个国家之一,属北美洲国家。巴拿马国土面积7.55万平方千米,人口407万(2017年);人口构成多样化,印欧混血种人占65%,欧洲白人后裔占10%,黑人后裔占12%,土著原住民占6%,华人后裔约占7%(是华裔占比最高的美洲国家,有30万华人)。巴拿马西接哥斯达黎加,东连哥伦比亚,北临加勒比海,南濒太平洋,国土东西长770千米,南北宽60~180千米不等。地形上多山,沿海为狭窄平原;因靠近赤道(北纬7度至10度之间),滨海平原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6)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15575美元(2018年,按国际汇率),居中美洲七国首位。巴拿马主要经济支柱是现代服务业(金融、贸易、旅游、物流等)、制造业(纺织服装、食品、造纸、炼油等)和农业,是世界重要的香蕉、咖啡、蔗糖、海虾、金枪鱼出口国。早在18世纪,西班牙人就提出要在中美地峡建一条通两大洋的运河,在当时提出的4个备选地点中(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哥伦比亚西北部阿特拉托河附近、尼加拉瓜地峡和巴拿马地峡),巴拿马地峡以最窄的优势成为建设通洋运河首选之地。1855年美国耗资700万美元在巴拿马地峡修建了连接两大洋的铁路,1869年美国与哥伦比亚正式签署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一个新约,规定:哥伦比亚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及运河地区租让给美国,租期99年。187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极大刺激了欧洲资本在巴拿马修建运河的决心,1882年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开工建造巴拿马运河,7年后该公司破产,运河建造停工。1900年美国取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使用权及运河区的驻军权,重启运河建造工程;1903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又签署了《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关于修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专约》,美国保证巴拿马的独立,巴拿马把宽10英里、面积1432平方千米的运河区交给美国永久占领、控制,美国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美国于1904年开始重新恢复运河的建设,至1914年完成了运河的通航。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极大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道南美合恩角缩短了14800千米。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在1999年完全交还给巴拿马政府。2007年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现已竣工,年通过量从过去的3亿吨提高至6亿吨,可承担全球5%的贸易货运。

巴拿马城地处太平洋的巴拿马湾中,背山面海,风光优美,空气清新,1519年西班牙人来此建城,1903年成为独立的巴拿马共和国首都,二战后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巴拿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美洲的金融中心(有70多家大银行在此设分中心,如中国银行巴拿马分行就设在巴拿马城),人口88万(2017年),是巴拿马第一大城市;巴拿马城有圣何塞大教堂、总统府、国民警卫队俱乐部大厦、人类学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郊区有巴拿马国际机场。巴拿马城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189名。

中美洲瑞士——哥斯达黎加

位于中美洲中部的哥斯达黎加北与尼加拉瓜为邻,南与巴拿马接壤,位于加勒比海与太平洋之间,国土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494万(2019年);哥斯达黎加人口构成多元,84%是印欧混血种人,7%是黑白混血种人,3%为欧洲白人后裔,2.4%是土著原住民,1.1%是黑人。哥斯达黎加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圣何塞,坐落在该国中央海拔1170米的高原上,1821年至今都是哥斯达黎加的首都,如今人口发展到142万(圣何塞都会区,面积4966平方千米),为哥斯达黎加最大城市;市内有国家剧院、国家博物馆、中央公园、总统府、哥斯达黎加大学等,郊区有圣玛丽亚国际机场和托维亚斯博拉尼奥斯国际机场。圣何塞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125名,排在德黑兰、拉合尔、佛罗伦萨等名城之前,也是中美洲排名最前的城市。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7)

哥斯达黎加国徽

哥斯达黎加属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人类发展指数0.794,2018年,列世界第68名),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2%),经济繁荣(人均GDP12027美元,2018年按国际汇率计,在中美洲七国中居第二位),国民尽享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20.4%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不设军队(1948年就宣布废除武装力量,世界第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人民生活富裕(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近80岁),被称为“中美洲瑞士”。哥斯达黎加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以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3%却拥有全球近4%的生物物种;位于哥斯达黎加西北部的瓜纳卡斯特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陆地面积880平方千米,海洋面积430平方千米,保护区内的著名动物有美洲貘、白嘴野猪、白面猴、吼猴、食蛛猴、美洲虎、食蚁兽、中美洲虎猫、中美冠雉、湾鳄、绿海龟、棱皮龟等;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该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是:是重要的自然栖息地,这里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有最好的旱地森林栖息地,从中美洲到墨西哥北部的生物群落以及主要的濒危植物和动物;这里的陆地和海洋环境对于生态学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包括有:进化、继续和恢复太平洋热带旱地森林,高地移植、其他交互式的生物和生态活动、以及珊瑚虫群体和暗礁的上升和发展。哥斯达黎加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设有16个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占该国国土面积的26%。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8)

圣何塞市容

哥斯达黎加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保险、电信、企业服务、外贸等)、制造业和农业;农业以生产香蕉、咖啡、玉米、牛奶、牛肉、蔗糖、海鱼等为主,是世界最大的香蕉出口国之一,2018年出口香蕉创汇10亿美元;制造业以纺织、电子芯片(集成电路)、食品、医疗器械等为主,电子元件是主要出口创汇商品之一;旅游业发达,旅游胜地有伊拉苏火山、博阿斯火山、阿雷纳火山、奥斯修纳尔国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科科斯岛国家公园等(位于太平洋上,距哥斯达黎加海岸550千米,是世界自然遗产)

咖啡生产的后起之秀——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与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接壤,面临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积11.2万平方千米,3/4位山地高原,沿海为狭窄的平原。洪都拉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7年人均GDP2495美元;农业是最重要经济部门,加勒比海沿岸居民以种植香蕉、甘蔗、油棕、捕鱼为主,内陆高地以种植咖啡为主。

洪都拉斯的咖啡生产开始的较晚,19世纪从萨尔瓦多传入,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大力发展,成立咖啡生产协会,将全国划为科班区、阿卡塔区等6个种植生产区,分特级咖啡种植区(种植在海拔1500~2000米)、上等咖啡种植区(种植在海拔1000~1500米)、中等咖啡种植区(海拔700~1000米),指导咖啡种植户提高咖啡品质;2018年洪都拉斯咖啡产量3.45亿公斤,是中美洲第一、世界第六大国(仅次于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和埃塞俄比亚)。目前洪都拉斯咖啡因醇厚度、香甜度高,有水果调性,很受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的欢迎,是世界第四大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越南和哥伦比亚);2019年洪都拉斯咖啡出口额8.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23%,是第一大出口商品(同年香蕉出口额4.1亿美元)。

洪都拉斯最大城市是位于西南部内陆高地的特古西加尔巴,由于海拔948米,气候十分凉爽宜人,最热月5月的平均气温不过29摄氏度。1578年西班牙人在此发现银矿,取名特古西加尔巴,西班牙语意为“银山”,因大量采银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中美洲最富裕的城市,1838年以来是洪都拉斯共和国首都,是洪都拉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116万(2019年);特古西加尔巴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位列榜单第347名。

中美洲印第安人最多的国家——危地马拉

中美洲最北面的危地马拉是中美洲七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1658万(2016年统计资料)。危地马拉西部与北部与墨西哥、东北与伯利兹、东南与洪都拉斯和萨瓦尔多接壤,南濒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面积10.89万平方千米;全国2/3是山地和高原,北部有佩腾低地,太平洋沿岸有狭长沿海平原;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高原,首都危地马拉城就建在海拔1480米的高原上。危地马拉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业国,人均GDP4549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危地马拉是古代玛雅文明中心之一,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独立,1840年成立危地马拉共和国。危地马拉主要出口香蕉、咖啡、蔗糖等农产品。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9)

危地马拉印第安人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10)

蒂卡尔遗址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11)

基里瓜考古公园和玛雅文化遗址

危地马拉人口构成不同于其他中美洲国家,土著原住民(即印第安人)的占比高达41%,而其他中美洲国家占比一般都在10%以下;印欧混血种人占比约53%,余为少量欧洲白种人和黑种人;危地马拉全国有近700万印第安人,是中美洲印第安人最多的国家。古代生活在今墨西哥东南、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一带丛林中的印第安人曾创造了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公元前1500年~16世纪)在其千年历史中留下了数百个城邦遗址,其中最大的城邦遗址——蒂卡尔遗址就在危地马拉北部佩腾雨林中,东北距弗洛雷斯(危地马拉佩腾省一城市)约35千米。蒂卡尔城邦在玛雅文明全盛时期(公元4~9世纪)估计有5~10万居民,影响地区方圆500平方千米,控制着200万人口;蒂卡尔遗址中留有6座高大的顶部有神庙的阶梯金字塔,最高的一座金字塔有72米高,还有50多座小型金字塔、宫殿、住所、市场、广场、石砌大道、石刻纪念碑等3000多座建筑;蒂卡尔国家公园(包括蒂卡尔城邦遗址、玛雅生物圈保护区、圣米格尔拉帕洛塔达生物保护区)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危地马拉的世界文化遗产——基里瓜考古公园和玛雅文化遗址是古典时期早期的前玛雅人首都,有8世纪的许多建筑杰作,以及使人印象深刻的刻有花纹的石柱和石刻的历法,这些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精粹的原始资料。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12)

危地马拉市容

危地马拉最大城市是坐落在南部高原上的危地马拉城,建于1773年,1823~1838年曾为中美洲联邦的首都,1840年后是危地马拉共和国的首都。危地马拉城如今是危地马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面积996平方千米,有人口245万(2019年),有水泥、纺织、烟草、食品等工业,有铁路通往全国各地,郊区有国际机场。危地马拉城如今也是中美洲最大城市,中美洲共同市场的总部所在地。危地马拉城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213名。

中美洲面积最小国——萨尔瓦多

中美洲五国(中美洲七国)(13)

萨尔瓦多国旗

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北部,北邻洪都拉斯,西北与危地马拉接壤,南滨太平洋,是中美洲唯一不临加勒比海的国家,国土面积仅20720平方千米,是中美洲面积最小国家。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地热资源较丰富,南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萨尔瓦多意为西班牙语“救世主”之意。萨尔瓦多有人口642万(2018年),是中美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6人;86%的萨尔瓦多人是印欧混血种人,欧洲白人后裔占13%,土著原住民仅占1%。萨尔瓦多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业国,人均GDP4058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计),以出口咖啡、棉花、蔗糖、冻虾、纺织品为主。

首都圣萨尔瓦多位于萨尔瓦多西南部阿玛卡斯山谷中,海拔680米,距太平洋32千米,气候凉爽,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6摄氏度。圣萨尔瓦多始建于1525年,是中美洲历史最悠久城市之一,1821年萨尔瓦多独立后就是首都,1834~1839年曾为“中美洲联邦”的首都,1841年后至今一直是萨尔瓦多共和国首都。圣萨尔瓦多是萨尔瓦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卷烟、纺织、水泥、制鞋、木材加工、咖啡加工等工业,有铁路、公路与全国各地及海港相通,郊区有现代化的伊洛潘戈国际机场;郊区有面积100平方千米的伊洛潘戈湖(中美洲著名旅游胜地,为一火山口湖);圣萨尔瓦多有圣萨尔瓦多大学、中美洲大学等。圣萨尔瓦多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206万(2019年),是“中美洲一体化体系”(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中美洲地区的国际开发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入选《2019全球城市500强》榜单,列第304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