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天一阁文丛)(第8辑),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此处所载据word文本编辑而成,文字略有改动,引用当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摘 要】陕西省图书馆百年来汇集的古籍善本中,调拨、收购、受捐的名家藏本占了其中很重要的位置。本文整理考述出部分藏家,如李根源、刘军山、于右任、宋伯鲁、李岳瑞、赵执博、罗振常、秦曼青、蒋抑卮、封文权、莫棠、谢光甫、王淡如等,见于馆藏的藏章也一一记录,有些未见记载,可补藏书家史料。

【关键词】 陕西省图书馆古籍 藏书家 藏书章

陕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中的名家藏本

郎菁

国图能不能查询所有出版的书(郎菁陕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中的名家藏本)(1)

陕西省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公共图书馆之一。古籍收藏历百年累积,达30余万册,同那个时代的其他公共馆一样,藏书主要来源于政府调拨、本馆购置以及接受社会捐赠等。两大镇馆之宝:宋元版《碛砂藏》和清内府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分别入藏于1928年、1937年,得力于当时陕西各界有识之士的保护和倡议,终由政府调拨入馆,堪称传奇。在收纳私家藏书上,陕西省图书馆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不比北京、江浙等地图书馆有大批著名藏书家的收藏被纳入馆藏,据馆史记载,陕图受捐、收购或调拨的私藏最多的一次有2万余册,即丹徒赵氏家藏。这些散存于馆藏中的名家藏本,亦如吉光片羽,弥足可珍。馆藏已收入第一、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36种古籍,其中多为名家藏本,就说明了这点。由于历次捐赠、入藏无书单留存,本文仅根据藏书章和相关记载,整理出部分占馆藏数量较多的藏家,借以缅怀这些为陕图馆藏做出贡献的藏书家们!

1.李根源、于右任、刘军山

李根源的赠书,缘于1917年馆长高树基向社会征集图书的倡议。时李根源为陕西省长,对图书馆事业颇为关注。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云南腾冲县人,清末留日官费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在日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科教官,旋升总办,朱德委员长此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一生都奉李根源为老师,在李根源去世时,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1916年7月,黎元洪当选大总统后,任命李根源为陕西省长。李根源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至少发了7道针对图书馆建设有关的训令,如《饬图书馆长高树基整顿馆务令》、《饬图书馆长高树基整理碑林令》、《饬九十县搜罗古代金石送图书馆保存令》[1]P57等,并促成《陕西图书馆书目》的编辑出版。高馆长[2]并把自己收藏的图书、碑帖、字画2000余册(件)捐赠给图书馆[3]P6。见于馆藏古籍、书画、拓片的李根源印章有“李根源印”、“印泉长年”等。

1927年,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捐私藏。司令部于[3]P9于右任亲自为陕图题写馆名“陕西省中山图书馆”,并带头将部分私藏捐赠给图书馆。于右任素以收藏碑石墓志、古籍善本为主,尤以“鸳鸯七志斋”藏石闻名海内。十年后的第二次捐赠,见载于

馆藏于氏藏本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丁炜刻蛾术垒印本《词苑丛谈》十二卷、清康熙刻本《桃花扇传奇》二卷等十多种,见于馆藏的于右任印章有:“于”、“于氏世守”“啼血乾坤一杜鹃”、“半哭半笑楼主”、“半哭半笑楼珍藏印”等。

冯玉祥部西北军军官刘军山的捐书,据馆史记载,约在解放前三四十年代 [4]P91。馆藏中钤有刘军山印记的古籍、拓片、稿抄本数量很多。藏印有“军山”、“刘昌营印”、“军山藏书印记”、“军山手抄”、“刘氏珍藏”等。

刘军山,字昌营,山东范县(1964年划入河南)人,久居西安,是活跃于三四十年代,与陈直、王子云同时的金石收藏及研究名家,1951年前后曾受聘陕图整理清点《碛砂藏》。馆藏刘军山稿本《羽阳千秋馆两汉钱范模图考》、《潜旭草堂长安雅陶图考》等多种,均为其金石考校著作,甚为珍贵。羽阳千秋馆、潜旭草堂应为刘军山室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明正德九年(1514)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卷《外纪》四卷,即为刘军山藏本,并有刘军山跋;其他如王杰稿本《清高宗御制文三集暨余集》不分卷,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刻套印本《芥子园画传》五卷、明万历刻本《广博物志》五十卷等古籍,及刘军山所捐拓片等,都为馆藏之珍善。

2、宋伯鲁、李岳瑞

[1](P258),并于[3]P28

宋伯鲁(1855-1932),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戊戌变法事件的重要人物。与陕西咸阳人李岳瑞(当时任工部员外郎、充总署章之职)等发起成立关西学会。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关学会”(又名陕学会),康有为等人以此为基础,成立“保国会”,宋积极参与其事。变法失败后,宋被清廷下令革职拿问。他事先得李岳瑞密报,避于意大利使馆,旋携眷匿居上海三年余,期间一度赴日本。1902年,宋返回陕西,被捕囚禁,三年后获释,应伊犁将军长庚之邀请赴新疆,主持新疆通志局,纂修新疆省志。辛亥年夏返回故乡。1914年,陆建章督陕,宋伯鲁又避居北京,以书画润笔自给。1922年再度回陕,时值陕西通志局成立,聘他为总纂,致力于续修陕西通志的工作。诗、书、画俱有名。著有《海棠仙馆文集》、《海棠仙馆诗集》等。

馆藏宋氏藏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明刻本《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其他珍贵藏本还有明崇祯四年(1631)刻本《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十种》二十一卷、清光绪九至十年(1883—1884)长洲蒋氏影刊本《铁华馆丛书》四十五卷等,后者有宋伯鲁圈点并批校。见于馆藏的宋氏印章有“宋伯鲁芝田印”、“醴泉宋氏伯鲁藏书归陕西省银行收赠西京图书馆珍秘之印”等。

1964年,陕图 “以5000元整购入李岳瑞藏书10666册”[1]P352。其中经部171种,史部270种,子部274种,集部352种,丛部54种,方志12种,报刊5种。经整理,钤有李岳瑞及其家人收藏章的善本计有48种429册。

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咸阳人。其父李寅,字敬恒,翰林院编修,刘古愚挚友,家富藏书。李岳瑞自幼从刘古愚读书。光绪九年(1883)举进士,先授翰林院编修,后改任工部员外郎,又任总理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受到光绪皇帝重用。“戊戌维新”期间,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也是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中赋闲。政治生命就此终结,郁郁而终。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郢云词集》等。

馆藏李氏藏书多明清善本。如明隆庆五年(1571)豫章夫容馆刻本《楚辞章句》十七卷、明万历六年(1578)吉藩崇德书院刻本《二十家子书》、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赵氏亦有生斋刻本《韩诗外传》十卷等。钤印很多,其中李岳瑞印有:“李岳瑞印”、“李岳瑞长寿年”、“岳瑞私印”、“李生孟符”、“孟符”、“郢云”、“郢麓子”、“李氏伯子”、“陇西伯子孟符”、“癸未翰林”、“长陵山樵”、“漕郎”、“十六郎”、“其惟吉士”、“愿为明镜”等,其父李寅印有“李寅之印”、“李寅私印”、“敬恒”、“郢麓”等,其子李寿熙印有:“李寿熙印”、“伯虞”、“陇西阿大”,李寿璜印有“李寿璜印”、“寿璜”等,李家藏书处、书斋印有“郢麓草堂”、“郢云精舍”、“咸阳李氏郢云仙馆秘藏图籍金石书画”等。

3、赵执博、赵启騄、罗振常

馆藏善本中占数量最多的私藏,为丹徒赵执博积微室藏书。系1959年4月,收国民党要员丹徒赵启騄家藏23032册(含平装347册)[1]P346,陕西省拨专款1万元奖励。

赵启騄(1894—1964),国民党中将。又名启陆,字次骅,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西安事变后,顾祝同任西北行营主任,聘赵(赵与顾是陆师学堂同学,又是儿女亲家,赵启騄之子赵二呆,台湾著名艺术家,顾祝同婿)任参谋长。在此期间,与中共驻西安机构接触较多,因与刘伯承有旧,对中共方面多有协助,为蒋介石发觉,革其职而终未再用。抗战初闲居西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读书自遣。1948年冬,借口去西安为母安葬未回。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6月在北京病逝。刘伯承为其治丧委员会成员。

赵启騄所捐书多见赵执博印、跋。钤赵执博藏印之清抄本《衍极》有柳诒徵1951年题识,记“次骅(赵启騄字)仁兄持示读识”句,可证赵执博书归于赵启騄,二人似应为父子关系,未见相关记载,待考。见于馆藏的赵启騄印章1枚:“润东(今江苏镇江)赵启騄审藏之印”。赵执博藏印有:“赵执博印”、“臣赵执博”、“渊甫”、“曾在赵渊父处”、“赵执博字渊父审藏善本”、“丹徒赵氏积微室藏书印”、“丹徒赵氏积微室”、“积微室主”、“执博嗣守”、“赵执博四十后读书记”等。根据其藏书章知:赵执博,字渊,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积微室为其书斋或藏书室名。赵执博藏书,所见最晚的为清光绪时期,书中有跋语表明与罗振常有交往,应为清末民初人。生平事迹未见诸文字记载。赵氏书封底左下角位置多有一枚“视民如伤”印,印主未考。

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7部赵氏藏书,明天顺《重刊襄阳郡志》四卷,有罗振常题识;明隆庆本《周礼全经释原》十二卷《周礼通论》一卷《周礼传叙论》一卷;明成化十五年(1479)刘廷吉刻本《埤雅》二十卷;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严氏钤山堂刻本《南宫奏议》三十卷;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凌启康刻三色套印本《苏长公合作》八卷《补》二卷《附录》一卷;清顺治刻本《新修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二卷,有罗振常跋;清抄本《衍极》二卷,有翁方纲朱批、叶昌炽、罗振常等题识、寇遐题诗,有刘世珩、赵执博、柳诒徵、罗振常等14枚藏印。

以上7部中3部都有罗振常题识、藏章。明天顺《重刊襄阳郡志》四卷为陆时化、赵执博、罗振常递藏,藏章有陆时化5枚印:“渭南伯文房印”、“陆时化字润之”、“擅壑逸民”、“蕉鹿梦”等,其中数枚为《藏书纪事诗》所未载,可补叶氏之缺;有丹徒赵执博之印“丹徒赵执博字渊父审藏善本”和“丹徒赵氏积微室藏书印”,以及罗振常藏书印“蟫隐庐所得善本”等,罗振常题跋有“渊甫先生藏有(该书)”句,说明此书先为赵氏所藏。《衍极》据题跋次序,罗振常题于1929年,赵启騄送示柳诒徵题跋在1951年,此书为罗振常书后归赵氏。《新修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罗振常跋有“丁巳(1917)得之海上”语,也应是后归赵氏。馆藏赵氏藏书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平湖陆氏刻本《晞发集》十卷《晞发遗集》二卷《补》一卷《天地间集》一卷《冬青树引注》一卷《登西台恸哭记注》一卷,末有1918年罗振常跋,记“去年余来雉皋(即江苏如皋),渊甫先生得陆刻,见示予,亟称其足本最善。”亦钤有“蟫隐庐所得善本”印,可见赵氏与罗氏多有交往,且互通藏书。

罗振常,近代学者、藏书家。字子经,晚号邈园。浙江上虞人,侨寓江苏淮安。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开设书肆“蟫隐庐”以藏书、刻书。1944年去世前一二年才关闭。遇有宋元精刻、名家抄校等均加以收藏,又精于校勘,与藏书家刘承干交谊密切。罗甥周子美(前上海华东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中还有2部罗振常藏书:明成化二十年(1484)南京钱溥刻本《书经直指》六卷;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刻本《赐余堂集》十四卷,有罗振常题记。见于馆藏的罗氏藏印有“罗振常氏”、“振常印信”、“振常私印”、“蟫隐庐秘籍印”、“蟫隐庐所得善本”、“上虞罗氏终不忍斋藏书”等。

赵氏藏书中还有不少得自四明卢址抱经楼旧藏。卢址(1725—1794),字丹陛,一字青厓,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工诗词,博古好学、性好聚书。遇有善本,不惜重价以购;朋旧中有异书,亦必百计借抄。晨夕校雠,废寝忘食。收罗30年,聚书数万卷。自编有《抱经楼书目》一卷。1916年,抱经楼旧藏5万余卷被其后人以5万元之价售于上海书肆“古书流通处”,旋散入江浙各藏书家。赵氏收抱经楼藏书应于此际。馆藏有明万历五年(1577)世经堂刻本《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目录》十二卷、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高阳挽集》二卷、万历十八年刻本《弇山堂别集》等。所见藏印有“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印”、“抱经楼”等。

4、秦更年、蒋抑卮、莫棠、封文权、谢光甫

馆藏中的一些零星名家藏本包括罗振常藏书等,馆史并无捐赠记载,可能多数来自1957年赴上海文化仓库所挑选调拨的一批,多为民国间江南一带藏书家旧藏。较多的有秦曼青(秦氏婴阉阁)、蒋抑卮、莫棠(独山莫氏铜井文房)、封文权(华亭封氏籄进斋)、谢光甫(余姚谢氏永耀楼)等名家藏书。其中秦曼青婴阉阁藏书,馆史资料有“方志善本、赵氏善本、婴阉阁善本,计4871册”的记载,可见不在少数。

秦更年(1885—1956),原名秦松云,字曼青、曼卿、号婴闇或婴闇居士,斋室名睡足轩。江苏扬州人。藏书家和金石、目录学家。出身钱庄学徒。客寓长沙时,得从叶奂彬游,遂精版本目录学。善书画,尤精鉴赏,家富收藏,书碑尤多。后居沪上,经顾颉刚、柳诒征等人介绍,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秦更年婴闇阁是当时著名的藏书楼,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秦氏藏本有2部:明嘉靖十四(1535)年刻本《

馆藏独山莫氏藏书也为数不少,如明汲古阁刻本《侱史》十五卷、《京氏易传》三卷、清乾隆四年(1739)绣墨斋刻本《樊榭山房集》十卷《续集》七卷等,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莫氏藏本有1部: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见于馆藏的莫氏钤印多为莫棠印,有:“独山莫氏铜井文房藏书印”、“独山莫氏铜井文房之印”、“铜井文房”、“莫棠楚生父印”、“莫棠字楚生印”、“独山莫氏所藏”、“独山莫氏所藏经籍记”“莫棠所藏”、“独山莫棠”、“楚生第三”、“莫棠岭外所收”、“莫棠之章”、“莫”、“棠”等;有些书同时还有莫氏一门的其他藏印,如:“莫友芝印”、“莫祥芝印”、“独山莫祥芝图书记”、“莫祁图书之印”、“莫氏伯鬯”、“莫天麟印”等。

莫友芝、莫祥芝分别为莫与俦第五子、第九子。莫与俦(1763—1841),字犹人,号杰夫、寿民,嘉庆三年(1798),进士,贵州独山“影山文化”奠基者。莫友芝(1811-1871年),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晚清著名目录版本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影山文化的主要传人,与郑珍并称“西南硕儒”。目录学代表作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同治四年(1865),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定居金陵,以“影山草堂”名其书屋,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为多。莫祥芝(1827—1890),字善徵,号九茎,别号拙髯。

莫棠,字楚生,莫祥芝三子。官至广东韶州知府,民国以后弃官归隐,寓居苏州,1929年殁于上海。其一生酷嗜图书收藏,通版本目录学,家有“铜井文房”、“文渊楼”等,其藏书闻名一时。自编有《文渊楼藏书目》,著有《铜井文房书跋》一书。“莫氏伯鬯”印主为莫彝孙,莫友芝长子,原名哀孙,字伯鬯。莫祁为莫祥芝子,莫棠兄,莫天麟为莫棠子。

莫氏藏书于辛亥革命后散出,1917年刘承干南浔嘉业楼收大部。馆藏莫氏书可能也是那个时期入藏的。

蒋抑卮藏书在馆藏善本中也为数不少。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铜鼓书堂遗稿》三十二卷、康熙三十二年(1693)《尧风文抄》五十卷等,其中馆藏雍正写刻本《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写、刻、印俱精,是清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的私人藏书,书中钤盖果亲王府藏书印及果亲王亲笔圈点多处,书首并有朱印雍正皇帝亲笔叙,更显珍贵。书中钤果亲王允礼“果亲王读本”、“果亲王点定”、“自得居士”、“果亲王府图书记”4枚藏书印;钤王礼培“礼培私印”、“扫尘斋积书记”两枚藏书印;钤蒋抑卮1枚藏书印“蒋抑卮藏”。曾为三人递藏。书中还有一枚“文化局拨给蒋氏图书”字样长形蓝文印章。

蒋抑卮(1874—1940),浙江杭州人。号鸿林,谱名玉林,字一枝,以字行。居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创办人之一。业余好聚深奥繁难之古籍,尤以清儒声音训诂之书为重。从章太炎学文字音韵,与鲁迅为多年好友,曾出资代鲁迅刊行《域外小说集》。家有凡将草堂藏书,大部为钱塘汪氏万宜楼旧藏,约5万册。[5]

馆藏谢光甫永耀楼藏书有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明嘉靖十四年(1535)徽藩崇古书院刻本《锦绣万花谷》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藏印“余姚谢氏永耀楼藏书”。谢光甫是沪上知名的金融家,曾任上海总商会会董、中国通商银行常务董事、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等职。生平喜好收集古籍善本,每遇珍本不惜用重金购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时事变迁,江南大户人家旧藏珍籍古物散出较多,大部分流入沪上书肆或旧货行,时欧美各国及日本均派人在华争购中华文物典籍,谢光甫在沪上与叶景葵、郑振铎、阿英等文化名人一起为保护和抢救流散的中华典籍文献不遗余力。谢光甫卒于1939年,英年早逝,其收藏事业后继无人,永耀楼藏书逐渐散出。

馆藏善本中,华亭封氏藏书也很多,有清乾隆六年(1741)永怀堂刻本《

5、王淡如

馆藏王淡如赠书未见记载,仅在一批卡片目录上注有“王淡如赠书”字样,根据入藏财产号,约为解放以后六七十年代。王淡如(1899—1974),陕西西安人,与共产党员张性初及李敷仁等关系密切。曾任《新秦日报》编辑、《大公报》驻西安记者。1943年创办《大公报》西安分馆,1949年初在其基础上创办长安书店,成为编印发合一的私营出版企业。店前仍挂《大公报》西安分馆的牌子,解放初还一度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接头地点。长安书店正式编辑出版秦腔剧本为主的通俗文艺材料,校勘印刷质量远远超过经营刻印秦腔剧本几十年的德华书局。西安解放后,是唯一保留的私人出版机构。1961年长安书店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王淡如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读物编辑室主任、陕西省政协委员。王淡如赠书均为清刻本,无印章。馆藏善本中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宝笏楼增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韩昌黎全集》四十卷等,封面有“王淡如”墨笔署名。

馆藏中数量较多的还有钤有“退一步想书屋”印章的善本,印主待考,所藏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抄本《国朝典故六十二种》一百十卷、明凌启康刻朱墨套印本《苏长公小品》四卷、明嘉靖十三至二十八年(1534-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六家文选》六十卷等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还有近代史学家、陕西郃阳人党晴梵所捐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南史》八十卷,其他如明清陕西名家马理、王弘撰、近代学者贺瑞麟、张扶万、陈涛等所捐藏本,都甚为珍贵,这里不一一考述。

陕西省图书馆百年典籍收藏,与藏书家的毕生积聚、无私捐赠分不开。大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到某个馆的馆藏,无不蕴含着藏书家的功劳在内。虽不必使天下各家藏书完聚,但若能将馆藏各家书目、题跋合璧,定将大有益于藏书文化的研究。本文借陕西省图书馆百年华诞之际,谨向每一位爱书、知书、传书的藏书家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通讯地址:陕西省图书馆特藏文献部)

参考文献:

[1] 谢林.陕西省图书馆馆史(上、下)[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

[2] 李根源.陕西图书馆目录序[z].—陕西图书馆图书目录,1917年铅印本

[3] 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纪事(1907—2000)[M].—西安:2001内部出版

[4] 陕西省图书馆《馆史》组.陕西省图书馆馆史(1909—1988)[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 杨居让.康熙、雍正《唐陆宣公集》之版本及陕图藏本之收藏渊源[J].—天一阁文丛第6辑,2008

本刊启

1、《天一阁文丛》为天一阁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定期出版,现长期面向业内朋友征稿,范围主要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古典文献学领域以及书籍史、出版史、天一阁相关研究等领域的原创研究性文章(具体格式要求可参阅《天一阁文丛征稿》)。

2、本公众号为《天一阁文丛》的官方公众号,将不定期刊发本刊相关内容的文章,并致力于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也欢迎各位同仁及各界网友积极提供自撰稿件或推荐优秀文章,同时也欢迎各类专业书讯。

3、投稿地址:tianyigewencong@126.com。如来稿为推荐稿且仅供公众号传播,还请标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