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能干的臣子,应该为自己挑选一个贤明的主公,但有些人,“忠臣不事二主”,明知主公昏庸无能,却选择死忠,这在乱世,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和不幸。

跟错主公的四大名将

一、高顺

吕布是个忘恩负义、不忠不孝之人,他曾为了利益,杀了两任主公,丁原和董卓,但他手下的高顺,却是个忠勇之士。高顺是吕布手下的名将,智勇双全,他替吕布执掌其手下的陷阵营。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1)

陷阵营是东汉末年的一支特种部队,只有700人,但个个骁勇善战,且装备配制精良,战斗力非常强悍,所攻无不破者。高顺率领陷阵营,曾击败过拥有关羽、张飞的刘备大军,还击败了前来救援刘备的夏侯惇。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是个纪律严明、刚正不阿的大将,吕布十分信任他,将自己最精锐地陷阵营交给了高顺。吕布是个“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人,说话、做事不深思熟虑,所以经常出错。为此,高顺屡屡直言劝谏吕布。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人们喜欢听恭维话,不喜欢听指出自己缺点和过错的实话。高顺出于对吕布的忠诚,总是直言劝谏吕布。吕布明知道高顺忠诚,但因为厌烦高顺,不肯重用他。

下邳之战时,吕布没有采纳陈宫的建议,率兵出城驻扎,导致下邳城被曹军水淹,他们全被曹操俘虏。被俘后,吕布为了活命,哀求曹操放过他,还让刘备给他求情,但他两次背叛主公,曹操很难信任他了。高顺是个忠勇之士,曹操想招降他。高顺不愿事二主,最终引颈受戳了。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2)

二、张任

刘璋是个暗弱的君主,他手下的张松、法正,不肯侍奉他,所以吃里扒外,要帮助刘备入川夺取刘璋的益州。张任对刘璋无比忠诚。建安十八年,刘备制造事端、挑起战争之后,刘璋派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领兵抵御刘备,被刘备一一击败。兵败后,张任退守绵竹。指挥张任等绵竹各路大军的护军李严,象征性地抵抗力一下后,就投降了刘备,导致绵竹失守。

张任被迫退守雒城。在雒城,张任射杀了刘备的军师庞统。庞统死后,刘备陷入了麻烦,放缓了夺取益州的步伐。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的援军赶到后,战场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刘璋很快被刘备击败,他手下的张任等将领也被刘备生擒。张任因为不肯投降刘备,被刘备处死了。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3)

三、徐荣

董卓手下有不少名将,如吕布、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这些将领,大多有勇无谋,而徐荣是他们中少有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董卓趁宦官、外戚内斗,率兵入京控制朝堂后,就开始了作死行动,他废黜了汉少帝,还毒杀了汉少帝和何太后。

这激起了民怨,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和诸侯联军交手时,多次输给诸侯联军,手下大军华雄,也被孙坚所杀。董卓准备迁都长安,躲避诸侯联军的兵锋。董卓逃跑后,很多诸侯止步不前,不再追击董卓,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人率兵追击。曹操在荥阳汴水被徐荣伏击,抵抗了一阵后就惨败给了徐荣,鲍信负伤,鲍韬、卫兹被杀,曹操也被流箭射中,曹洪将自己的马借给曹操,才帮助曹操成功逃掉。孙坚也是个卖力攻打董卓的名将,他在梁东之战中被徐荣击败,最后靠祖茂带着自己的头巾当诱饵,引开追兵,孙坚才带着十几骑侥幸逃脱。

依靠徐荣等将领,董卓带着汉献帝成功逃到了长安,但他不长教训,在长安又因为和吕布争夺女人,被吕布杀掉了。董卓死后,王允安排徐荣率兵去为朝廷征剿董卓的残余势力李傕、郭汜等人。新丰之战中,胡轸背叛了徐荣,导致徐荣寡不敌众,最终惨败给了对手,并战死疆场。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4)

四、鞠义

袁绍手下,最出名的大将是他手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能力最好的却是鞠义。

鞠义冀州牧韩馥的部将。他智勇双全,“良禽择木而栖”,背弃韩馥,投靠了袁绍。韩馥大怒,亲自率兵去教训韩馥,却被麴义击败。随后,袁绍结盟麴义,联合公孙瓒,一起逼迫韩馥,让他交出冀州。韩馥能力有限,最终迫于现实,将冀州拱手让于了袁绍。袁绍一人独占冀州后,总督青、徐、幽、冀四州之地的公孙瓒不乐意了,他随即和袁绍交恶,两人开始兵戎相见。

界桥之战时,公孙瓒见袁绍兵少,发起了冲锋。麹义让士兵埋伏在盾牌下,等公孙瓒大军接近时,跳跃而起,砍杀过去。同时,袁绍让千张弓弩向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射去,导致公孙瓒阵型大乱,被麹义杀败。公孙瓒只能率兵撤退。他撤退到界桥时,整顿兵马,又想和麴义再战。麴义虽然只有八百人,但士气高涨,越战越勇,公孙瓒的两万大军,再次输给了麴义的八百精兵。

这之后,麴义又在鲍丘等地数次击败公孙瓒大军,帮助袁绍灭掉了强大的公孙瓒。麴义立下大功之后,就开始骄傲放纵,甚至有了取代袁绍的不轨之心,最终给他带来杀身之祸,被袁绍所杀。

跟错主公的六大谋臣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5)

一、徐庶

汉末时期,徐庶和好友石广元一起逃到荆州避乱。当时,刘备恰好也在荆州,所以徐庶主动去投奔他。刘备手下有关、张等猛将,但没有顶级谋臣,徐庶到来后,很快成了刘备的首席谋臣。

到刘备帐下后,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可惜,徐庶在刘备身边并不长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输给了曹操,在混乱中,徐庶母亲落入了曹军之手。为了救母,徐庶离开刘备,去了曹营。这段故事,被演义杜撰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实际上,徐庶到曹魏后,做过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曹操手下有荀彧、程昱、荀攸、贾诩等顶级谋臣,徐庶没有得到重用。

诸葛亮北伐时,得知好友徐庶与石韬,在曹魏任郡守和典农校尉时,他感叹地说:“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以徐庶之才,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6)

二、陈宫

陈宫原本给自己选择的主公是曹操。192年,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后,陈宫主张让曹操做了兖州牧。曹操因此心怀感激,将陈宫视为心腹。后来,曹操因为杀了兖州数位名士,这让陈宫不满。曹操率兵征讨陶谦时,陈宫劝说张邈等人和他一起背叛曹操,让兖州献给了吕布。关键时刻,荀彧为曹操守住了鄄城、东阿、范城三城。曹操率兵回援后,从吕布手中夺回了兖州。

这之后,陈宫扶持吕布和曹操作对。这次,陈宫也没有跟对主公,吕布是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之人,下邳之战时,他因为听信妻子之言,不愿按照陈宫的建议,率一部分兵马出城驻扎,导致他们最后全部曹操生擒。被俘后,曹操想劝降陈宫,但陈宫不愿归顺,最终被曹操处死。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7)

三、许攸

许攸和袁绍、曹操是儿时玩伴。袁绍是汝南袁氏子孙,四世三公之后,号召力远非阉宦之后的曹操可比,所以许攸选择了袁绍。袁绍优柔寡断,好谋无决。官渡之战时,许攸劝说袁绍派一支骑兵,袭击曹操的老巢许昌。袁绍缺少远见,没有采纳。随后,因为袁绍手下谋士的内斗,许攸的家人因为犯法被审配抓了起来。袁绍视若无睹,让许攸失望,一气之下转投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自己了,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许攸。曹操虽然很重视许攸,但实际上,许攸这次也没有选对主公。许攸为曹操献上火烧乌巢之计,帮助曹操击败了袁绍。事后,他恃宠而骄,觉得没有自己,曹操赢不了官渡之战,将功劳全揽在了自己身上,这将曹魏文武大臣非常不满,许攸还自视甚高,多次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这惹怒了曹操,他将许攸杀了。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8)

四、田丰

田丰是袁绍手下的谋士,性格非常刚直,他劝说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先用兵马不断袭击、消耗曹操,使其疲于应付。当曹军实力受损,士气低落之时,再乘机出击,可一举消灭曹军。袁绍的实力远在曹军之上,这让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压根就不愿和曹操打持久战。田丰未抓住袁绍的心理,反而一遍遍进谏劝说袁绍。次数多了,终于惹怒了袁绍,他让人将田丰关进大牢。

官渡之战时,实力占优的袁绍,因为用人不当、屡错良机等原因,惨败给了曹操。袁绍兵败后,有人将消息告诉了田丰,觉得袁绍回来后,必会重用他。田丰不这么认为,他对袁绍十分了解,袁绍外宽内忌,如果赢了官渡之战,或许一时高兴放了他,输掉官渡之战后,定会恼怒于田丰,杀他泄恨。袁绍回来后,逢纪乘机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嘲笑袁绍,袁绍下令杀了他。

三国十个主公排名(跟错主公的4大名将和6大谋臣)(9)

五、沮授

沮授和田丰一样,也反对袁绍和曹操决战。他为袁绍献上了三年疲曹之计,让袁绍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形优势,和曹操打持久战,拖曹操三年时间,等曹军疲惫之后,就可灭曹。袁绍依旧未采纳,这导致他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了袁绍。沮授被曹军俘虏后,因不肯投降,被曹军杀害。

六、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臣,没有他,曹操要断一臂膀,很难击败袁绍等强敌,夺得天下大部分土地。

荀彧到曹操帐下后,为曹操出谋划策,例如劝说曹操迎奉天子,让曹操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时,袁绍之兵是曹操的数倍,曹营人心惶惶,荀彧给曹操写信,分析利弊,战场局势等,帮助曹操击败袁绍。荀彧有“王佐之才”,他帮助曹操治理国家等,是曹操的吾之子房。

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才。荀彧为曹操所作的一切,是为了帮助曹操匡扶汉室,曹操却想取代汉室,这让荀彧陷入了绝望和痛苦,最后郁郁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