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端午节的祝福语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在古代认为奇数是阳数,重叠的日子吉利,又有端阳节、正阳节等叫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节祝福语文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祝福语文字(端午节的祝福语)

端午节祝福语文字

谈端午节的祝福语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在古代认为奇数是阳数,重叠的日子吉利,又有端阳节、正阳节等叫法。

它最初是起源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天象的崇拜,是南方吴越地区先民、祭拜龙祖、祈福、辟邪的日子。

后来,据说战国时期的屈原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因此人们也开始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并将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所以,端午节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用于纪念屈原,而是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除此之外,端午节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

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在端午这天,就是为了庆祝人们摆脱疾病走向健康的吉祥日子,说“端午快乐”是正确的,也是端午节最初的立意。

“端午”和“过年”一样是拥有美好祝福的节日,自然是可以用“快乐”一词的。

历史上对于屈原到底是哪一天去世的,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并不能排除后人故意将五月初五和屈原的死、联系起来的可能性。

而且,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自古都有的。划龙舟起初在南方,是祭祀水神的一项活动,和屈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祭祀逝去的先人。

那么端午节到底是一个悲伤的节日,还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呢?

我们来看看,端午节,在唐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唐玄宗曾经在端午节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还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玄宗在端午节这一天宴请群臣,他感叹节气循环,时光飞逝。很高兴的是,这一天他可以和自己的群臣,一起快乐地过节,所以叫做“美君臣之相乐”,非常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的场面,也从“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句诗中可以体现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来。

可见,端午节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就过得非常的喜庆和欢乐。如果有人问唐玄宗端午节应该“安康”还是应该“快乐”,我想,唐玄宗一定会站起来大声说:“祝大家端午快乐!”

安康"一词,在生活习惯上,一般是用于祝福老年人的惯用语;而用于节日不分对象不论男女老幼,对普通大众均祝安康,显得不伦不类,按传统的“端午快乐”较为适宜。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多数都与祭祀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欢乐节日。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的传播。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啦。

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在这个节日里都可以用,毋庸多虑。

端午节有忧伤,有悲愤,但赛龙舟、撞蛋、挂香袋、包粽子、吃薄饼、猜灯谜、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让人快乐的。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在这个节日里都可以用,毋庸多虑,一个节日送出两份祝福,岂不是更好。

其实,说“端午快乐”可以,说“端午安康”也可以,都是在表达大家在节日中祝福。说“端午快乐”是对传统节日传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大家的美好祝福;说“端午安康”虽然用法不太准确,但也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并且“端午安康”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祝福短语,也是可以用的。

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自己的想法,强行让别人改口,两种说法都表达了祝福,都是他人的善意。

现在,我们在很多节日后面都会加上“快乐”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快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祝别人节日快乐,除了祝她在这一天开心高兴之外,也蕴含了希望他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的含义。

在端午节时说“端午快乐”,当然也是希望家人和朋友们能够健康幸福、开心快乐。

所以说,端午节到底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对于家人朋友的祝福重在心意,而不是故意在用词上咬文嚼字、斤斤计较,显摆所谓的文化讲究。

(庞戢武编辑)

2022年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