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在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风雨征程中,在我国三线军工建设的重地湖北襄阳,有一支为蓝天骄子打造“诺亚方舟”的“国家队”。作为国内唯一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制专业机构的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目前已成为世界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专业领域的系统级供应商。

从60年代一无技术资料、二无专业人才、三无发展基础的“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这支国家队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在一张白纸上,研制出我国第一顶密闭头盔、第一具投物伞、第一台弹射座椅,解决了我国空军装备建设的急需,开启了新中国航空防护救生事业新篇章。

如今,作为国内唯一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制专业机构的航宇,自2003年重组整合以来,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戮力同心、开拓创新、坚毅前行,不仅完成了繁重的现代化航空装备配套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在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航宇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炜接受人民网专访,讲述航宇作为航空防护救生专业的“国家队”,共和国航空弹射救生装备研发领域的“独子”,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助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奔涌向前。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专访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1)

航宇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炜。航宇党建文宣部供图

人民网:从“一穷二白”到国际领先,在航空防护救生领域,航宇是如何突破国际垄断的,成为国际领先的?

王炜:航宇现在从事的专业主要是航空防护救生与空降空投,这两大业务正逐步向航空救援领域进行拓展。在航空防护系统专业领域中,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航空救生的研发机构,特别是在弹射救生领域,目前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能够从事弹射座椅的研制,而航宇是唯一一个将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整合在一起,集设计试验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的单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从事弹射救生和防护救生专业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大国实力的体现。防护救生专业领域,是所有的武器装备里唯一一个从事救人的专业。我们国家从6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独立研制。最开始是从前苏联引进,我们进行仿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和痛苦的过程。

之前我国歼6、歼7以及其他飞机出口的时候,与之配套的国产弹射座椅竞争性差,跳伞成功概率小,所以当时出口的飞机基本上都换装成英国的座椅。上世纪80年代,研制歼10飞机时,国内只有二代座椅,不能满足新一代飞机的要求,但新型座椅的关键技术又被国外垄断,最后我们决定自力更生、独立研制。经过十几年努力,我们的国产弹射座椅在高速稳定性、高速防护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突破,最终在歼10飞机上第一次运用了全部国产化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

随着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第三代座椅也不能完全满足相关飞机的性能要求,需要更先进的集成装备。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出第四代座椅,可以改变飞行轨迹,智能化程度更高。我们在国际上是第一个采用了基于脉冲式自带火箭,加上惯性测量单元,主动姿态调整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从这个性能来讲,目前可以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力,航宇初步搭建基于模型的研发设计、仿真、数据管理和基础支撑系统框架,形成了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的协同研制能力,初步实现了从简单工况试验向复杂条件下“人-机-环”系统试验的转型升级,建成了满足四代装备需求的研制生产试验能力。在生产保障方面,实现了由简单产品加工能力向成组化制造能力转变。现在防护救生装备包括弹性座椅,在总体救生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专访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2)

航宇设计生产的弹射座椅

人民网:目前,很多军工企业的军品核心技术拓展到民品,在军民技术互通融合方面,航宇有哪些开创性的建设和成就?

王炜:在注重推进军用核心技术向民用拓展的同时,航宇以掌握的民机座椅技术为基础,将民用航空座椅适坠性技术运用到军机上,推进军民技术互通融合,开创性地开展了中国被动救生专业的建设。相继开发出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驾驶员座椅,运输类飞机驾驶员座椅、伞兵座椅、操作员座椅等,拓展了被动救生专业领域,完善了公司的救生专业。

从2003年到2018年,整合重组的航宇通过将军品核心技术拓展到民品,在汽车座椅调角器和商用飞机座椅专业成为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军者,并为中国航空工业培育并输送了两家优质的企业。

在航空应急救援方面,在海上和森林防火等不同领域进行应用,包括医疗护送救助这些方面,这也是航宇这两年努力打造的一块新兴产业。因为这块产业市场本身比较大,另外前期还是以进口产品为主,结合这两年国家不断提高国产化的相关要求,这一块也是我们大力发展的。目前,航宇生产的这些相关国产装备,开始逐步替代进口。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专访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3)

精确空投

人民网:面对疫后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形势,航宇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会有哪些计划?如何实现与国际同行共享共赢?

王炜:救援装备是一个可以通用、共享的领域,它的主旨是救人,所以总体而言允许部分出口。这几年随着发展,我们的一些产品出口国外表现不俗,在发生的若干次跳伞中都表现不错,救了很多名飞行员。这几年我们国家战斗机等飞机性能越来越好,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对救生装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也积极向国际市场推荐,今年珠海航展就专门展出了一款改装的第4代座椅,专门面向出口的新一代产品。

从前,我们出口飞机需要装上英国生产的座椅才能卖出去,现在,我们自己的飞机装我们自己研发的座椅出口,下一步,就是要让我们的座椅装载到别的国家的飞机上。另外,随着我们生产的头盔、面罩、降落伞等飞行员各类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与美国、英国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水平相当,现在也不断获得外方用户的认可,也逐步开始走向外贸。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专访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4)

弹射试验

人民网:航宇早在2003年经历过一次重组,这在当时看来是大胆又彻底,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炜:现在的航宇重组整合了以前的汉江机械厂、宏伟机械厂和610研究所,这三家单位先后创建于1962、1965和1968年,分别承担着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伞和弹射救生装备研制任务。

防护救生是以人为关注对象的专业,从飞行员起飞,到飞行过程中的过载、低温、减压、噪声等所有可能遇到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应急情况下逃生,包括落地、落海后等生存待救全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此之前,每一个环节产品由不同单位独立研发生产,这些产品单拿出来都是非常优质的产品,但组合在一起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并不是很好。举个例子,我们希望救生过程中飞行员一脱离飞机,救生伞就迅速打开,时间越短造成的损失越小。但是救生伞打开有一个从拉直到装满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阶段都协同保障,比如拉直这一环节,光靠救生伞很难提速,需要和座椅进行配套以提高它的展开速度。这些工作都不能独立完成,必须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家单位整合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打造一个完整的防护救援系统,我们叫生命保障与应急救生模式。把三家单位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以飞行员生命保障和应急救生为目的的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人民网:科技创新离不开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航宇是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赋能”的?

王炜:公司整合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为造就一支素质精良、能打硬仗的职工人才队伍,激发和释放职工潜能和活力,公司着力在职工队伍成长成才方面想办法、出实招。

从人才引进角度,客观上来说,襄阳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比如通过加大补助的力度,加大高端人才补贴来吸引人才。

今年以来,科研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事,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项目留人,另外更希望以事业留人。公司在研发系统建立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将技术人员薪酬与创新成果直接挂钩。对重点型号岗位的科技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设立学科带头人津贴,对研发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建立专家疗(休)养、立功授奖制度。

公司制订并实施了人才发展战略实施规划,建立了员工“长、家、匠、非”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各类人才成长成才的渠道和机制。为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纵向建立了核心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大批技术技能专家脱颖而出。

人民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征程中,航宇将如何战略布局,助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奔涌向前?

王炜:根据航空工业集团战略规划和部署,航宇再次与武汉的航空工业武仪、合肥的航空工业江航、南京的航空工业宏光集约成军,组建了机载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事业部,为开启航空工业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专业高质量发展扬帆破浪、鼓浪前行聚力赋能,航宇将再一次开启高质量快进模式。

“十四五”期间,将依托事业部的运营,来开展相应的布局和优化系统集成。今年,航宇产值大概二十六七个亿,预计在“十四五”末要超过50个亿,到“十四五”末整个事业部4家单位要超过100亿。事业部将主要依托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航空应急救援和防除冰四大专业,基本上是将人机防护安全和救生以及空投相关的业务整合在一起。

同时,为了改变襄阳引进人才比较困难的局面,我将把主要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搬到省会城市或者人才聚集的地方。比如,在武汉设立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事业部的一个创新中心,在南京设立空投空降工程研发中心,襄阳地区总体来说人力成本和劳动成本比较低,主要建成以生产制造和试验为中心的生产集成交付基地,这样的总体布局,一方面有利于吸引人才,利于高端人才的引进,也有利于制造产业的统一规划和集中发展,来解决公司快速发展的相关问题。

启新程,谱新篇。经过整合发展的航宇今年正好“18岁”,对于航宇的全体员工,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要肩负的使命也更大了,更需要大家团结一心,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在面向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挑战,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更快实现“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我也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航宇能够实现“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取得更好的发展。

采访整理:周雯、张怀如、陈俊杰

(责编:张隽、荣先明)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