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学的基本概念是阴阳,对于阴阳的概念必须有准确清晰地认识才能把握易学的原理。

古今许多人,对阴阳概念,都处在如同对汉字的认识水平一样,说他懂,似乎还真有些懂,因为他能举出一大堆东西证明他懂,但说他不懂,还真没理解到位。

我们还是从汉字“阴阳”二字入手来研究一下阴阳概念。如何理解“阴”字?我们从“阴”字的字源和流变开始研究。

阴字什么五行(阴字及阴阳)(1)

来自百度百科

这幅图中少了甲骨文字形。

根据考证,“阴”字的甲骨文字形的写法,上是三角形△,下面是隹即鸟形。此图形就不上传了。

那么三角形△下一个隹字,为什么就能表示阴的意义呢?

若按汉字是象形文字的理论来理解这个字形,首先就得想出来这个三角形象什么。

那这个三角形象什么呢?象房顶?下面又没墙和地面。房子下面一只鸟,晒不到太阳所以为阴。这个解释似乎能通,但因为房子之象有缺陷,故有些勉强。

象一座山?山下一只鸟?难道这只鸟儿是孙悟空?压不死?

总之,要想用此符号按象形法思考一个合情合理的象,还是不太容易的。

那么如何看待甲骨文“阴”字的上下两个符号呢?就必须用抽象法进行思考。

三角形△是艮卦意象的几何形态,可代表艮卦的某些抽象意义。艮卦有某个方面的意象,所以这个三角形△就可能是指事物的某个方面。

下面的鸟雀是走路的姿态,这个姿态就含有摇摇摆摆地运动模式,即巽卦的意象。

我们知道,巽卦是阴卦,其初爻的一个阴爻为主体,所以,上下字符合起来的意象就有某个阴性的方面这一种意义,也就是“阴”字包含的意义。

所以汉字不是简单的象形文字,而是高度抽象的易理文字!

问:巽离坤兑也都是阴卦,为何独取巽卦表阴?

答:为什么要选巽卦的具象来表达阴的意义,而没选坤离兑卦意象的字符呢?主要是巽卦运动意象最强烈,选此可重点表达阴阳性质以运动为主要特征进行定义。选其它种类的具象不是不可,读到后面即可知道了。

金文字形,左侧一个“阜”字,右侧上部三角形符号,下部一个简写的“云”字。

对于“阜”这个符号,我们要知道其表达的是阶梯的象,一种阶梯的示意符。这个字符主要是用以强调有地理落差的地方,有地理落差的地方总是有一个较陡峭的面,这一面或向阳或背阳,所以“阴阳”二字都从阜。

金文右侧的字符,上面的△的意义与甲骨文中△符号的相同,表示某一个方面。下面的“云”字符号从直观的象上讲有被云彩遮盖住的意象,见不到直射的阳光,所以为阴性的一面。抽象地讲,云是兑卦意象的具象,表示兑卦阴性的意义,所以右侧的字符总的来说有“阴性的一面”这种意思。

于是金文的“阴”字就有某处是光照暗弱的一面的意义。

其余各字形,基本上与金文意象一样,字形构造小许变动,意象不变。

简体字形从“阝”从“月”,阝是阜字的简笔写法,意象不变,而月表示象月亮照射来的光的道理一样,只能依靠反射光才发亮的一面,也就是非阳光直射到的面。

汉字“阴”字从本义“太阳光非直射的面”这个金文字形的含义,引伸出了许多含义,而这些引伸意义的导出原理就是易学“阴”这一概念的演绎思维的结果。

在“阴阳”这一对儿概念中,区分定义阴阳的不是“面”这个实物概念,而是阳光直射和非直射这种光照属性,阴阳是对某种属性的划分,而非对实物本体的划分,这是透彻理解阴阳概念的关键,也是古今人们对阴阳认识的最大误区。

同一个面,可能某个时段能被阳光直射,则在这个时段就是阳,也可能在另一个时段阳光无法直射到,则这个面就又成为了阴。因此针对某一个面这个实体,没有属性赋予,也就无所谓阴阳了。

再一个方面,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注重事物的区别,不注重共性,所以往往对“阴阳”的广义性不太能理解,自己认定一个事实就以为自己正确,别人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比如关于阴阳符号的象,郭沫若认定了其来源于男根女阴,其拥趸就以为只有郭老是对的,其它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这种思维就是大错特错的,不合易理的。

不理解“阴阳”概念只是对事物某种属性的一种划分,又不能理解“阴阳”观的广泛代表性,是现代人(也包括东汉后的大部分古人)易犯的错误,也是易学的第一道难题。

比如现代许多学者为了考证谁先发明的阴阳观,从阴阳二字的最早出处去发掘证据,动辙几十页的论文,却不知古人提到的“天地、刚柔、仁义”等等的使用,实际就已是阴阳观被发现的证据了。

中国人发现阴阳观,至少有6500年之久了,河南濮阳天下第一龙(虎)图案的出土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