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大清战败后,日本跟大清签了马关条约,提出要台湾,2亿两白银还有东北,前面两个条件好说,但第三个条件却让大清犯了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清真实状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清真实状况(大清是怎样两次保住了东北)

大清真实状况

甲午战争大清战败后,日本跟大清签了马关条约,提出要台湾,2亿两白银还有东北,前面两个条件好说,但第三个条件却让大清犯了难。

毕竟东北是大清的起家之地,当初大清入关后,禁止关内人跑到关外去,就是为了防止自己有一天在中原混不下去,可以回关外,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要是把东北给了日本,那大清将来回老家就得到日本人那里去办签证,这哪行啊?

所以大清一开始不想给东北,但日本人表示不给东北就继续打,大清没撤,只能答应日本人的要求。

但好在大清还有一招,大清晚年的外交政策叫以夷制夷,大清深知自己在列强眼里就是块肥肉,谁都想来咬一口。

但列强之间的利益又不完全相同,所以大清疯狂向其他列强暗示,如果这次让日本成功的话,那以后大清就没有让你们下嘴的地方,这招果然奏效。

日本要拿东北这事首先把俄国人给激怒了,要知道俄国人盯着大清的西北,蒙古,和东北小三百年了。

在他眼里,只要自己看上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哪怕现在不是,将来也会是自己的东西。你小日本竟然敢抢我毛熊的东西,找死啊你!

当即出来表态,大清是我兄弟,动他就是动我!坚决不同意日本拿走东北。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法国,只不过他支持的是俄国。为啥呢?因为他两是盟友的关系。自从普鲁士统一,德国诞生后。

就天天研究怎么揍他俩。基于这个需求要德国揍他俩的需求存在,俄国和法国走到一块,一起对付德国。

既然俄国有这个想法,作为盟友的法国自然要帮帮场子,站到俄国这边来了。

至于第三个站出来的是德国,比较奇怪的是,这次他站到俄国这边来,原因倒也不难理解,如果德国站到俄国这边来,明显会激化俄国和日本这边的矛盾。

这样俄国就得分出部分精力来对付日本,无形中就给德国减轻了压力,这种光出张嘴又能白嫖得好处的事,肯定要干啊!

而面对俄法德三国的联手施压,以日本当时的国力肯定招架不住,就这样日本只能不情不愿地把东北这块到嘴的肥肉吐出来,这就是大清第一次保住东北的经过。

当然这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记恨上俄国了,一直在谋划怎么把场子找回来,但以日本的国力,想找俄国报仇还是早了点,不过这时候英国人主动出来帮忙。

英国人看着在角落里咬牙切齿的日本人,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英国:大兄弟想不想报仇?

日本:嗯!

英国:想报仇啊!没问题,哥帮你。

当然英国人作为无利不起早的典型代表,肯定没那么好心,首先英国跟近代的日本渊源很深,大家看近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很明显就是照抄英国的,更重要的是英国人也恨俄国人。

自从拿破仑被英国人纠结一批人给干趴下后,那会的欧洲大陆德国尚未统一,这也让俄国人瞬间成了欧陆最强一极,到处耀武扬威,最终逼得英国人拉上老对手法国人在克里米亚揍了他一顿。

而且19世纪英国人去打阿富汗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俄国人的手里伸到英国人的心肝宝贝印度那里去。

在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里,英国人又出钱又出人,费劲吧啦从大清那里要了800万两白银和几个港口,俄国人凭一张嘴就从大清手里讹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英国人都有一种被狗日了的感觉。

毛熊你大爷的!老子大英帝国纵横世界300年,向来都是我占人家的便宜,哪有人占我便宜的道理,你给我在家里等着。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英国人恨透了俄国人,准备找机会教训他。正好这次日本和俄国的纷争,给了英国人机会,英国人准备让日本人出头,自己幕后协助,揍下俄国人。

多说一句,这种让别人出头,自己在幕后操纵的操作,可以说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阴人老传统了,嗯!懂得都懂。

而且很快机会就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同时,俄国人单独出兵东北,很快就把整个东北占领住了。

但俄国人的这个举动却引来了其他的列强的反感,日本拉上了英国和美国,一起警告了俄国,但没用,俄国人压根不鸟他们。于是日本人也不打算跟俄国人磨嘴皮子了。

在1904年某天夜里,日本人先手偷袭了俄国军队,日俄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就能看出了日本结交到英国人这个盟友有多么重要。

首先日本在这次战争的军费花了17亿元,而其中一大半是跟英国人借的。而且英国人为了不让俄国人欧洲方面舰队支援亚洲,故意不让俄国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让俄国人花了近8个月时间才赶到亚洲,然后顺利的被日本人干掉。

当然日本人也没好到哪去,比如日本陆军进攻旅顺203高地时,发动集团式冲锋,被俄军用机关枪给屠了一遍,死了1.7万人,这也可以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军事威力初体现,为后来一战中各种绞肉机战役做了预演。

战争打到了最后,双方都已经打不动了,也就只能和谈,原本日本想像大清一样从俄国人身上搞笔赔款出来的。

不过毛熊一句,要钱没有,要打继续!这把日本人都给搞怕了,最后日本要了旅顺,然后驻军中东路,这事就到此为止了。

整场战争最懵逼的当属大清了,两个国家在自己领土上打来打去,大清跟个没事人一样,事不挂己,高高挂起,唯一幸运的是他又一次保住了东北。

靠别人保住了自己的领土,而且是两次,既让人无奈又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