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理念:985比211好,211比双非一本好,双一流比非双一流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一志愿可以写985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志愿可以写985吗(填志愿时能985就绝不211)

第一志愿可以写985吗

常规理念:985比211好,211比双非一本好,双一流比非双一流好。

首先说明上面这话没问题,但是在志愿填报中,没有意义,是一句空话,甚至是废话。 没有意义,因为政策早就发布了。

可以理解为:太正确的事情,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无法顾及到现实的复杂性(考生的分数位次,基本情况,个人意愿等等)。

对于志愿填报,不管985211双非,差不多分数的学校可以理解为同一层次,可以放在一起考虑。

就像平时人们买车一样——(20万的奥迪A3和20万的本田雅阁对预算二十万的人来说可以都作为购买意向,但奥迪是豪华品牌,本田是非豪华品牌,奥迪A3又是a级车,本田雅阁又是b级车,这就类似于选学校,往往我们在填志愿时都有“名校”情节,导致专业,地域等重要性往后推了)

回到志愿填报上来:实际上正是因为全国考生家长把一些学校放在一起考虑,才导致出现分数差不多的结果。别看表面上看是985211双非一本,但实际上各有各的优劣,就看你更看重哪种“优势”,忽略哪种“劣势”。

有些人总是占便宜不够,比如又想要985大学的名气,又想要211的地域和好专业,导致总觉得自己志愿没报好,实际上分数摆在那里,只能看哪个优势更吸引你。 例如兰州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分数差不多,分别是985、211、双非一本,就各有各的优劣。

兰州大学985,但地域上算劣势。

深圳大学双非一本,但位置极好,校园建设也高大上。

苏州大学正好是两者折中一下,优势劣势不那么明显(地域和名气都占一些)。因为985211双非一本数量太多——985几十所,211上百所(但所有的985都是211),双非一本和其它学校上千所——庞大到各自内部也天差地别,庞大到一旦涉及到具体学校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比如。一电一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两外一法(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四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211可是不虚很多985的。

某种意义上,两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甚至可以说比大部分985都强。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首师大、上理工等普通一本某种意义上比很多211要强。比如。国家电网招聘时把211和原电力部直属高校(双非)看做一档,把华北电力大学和985看做一档。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律领域比大部分985211更受认可。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在财经领域比大部分211和部分985更受欢迎。而汽车公司招聘,差不多分数的211和江苏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会被高看一眼,因为两校王牌强项在车辆工程。在IT领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会比同分211更受欢迎。医学院更加突出。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不会比吉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差。

所以如果首先明确自己将来的领域,选行业性知名双非一本比很多211效果会好很多。那就有考生家长说了?——以后招聘时有明确要求985211起步的岗位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少很少的,行业龙头华为招IT时都招很多双非一本的,为什么要纠结极少的情况呢?再者明确要求985211的岗位,可以说大部分985211也没有机会,那可能是最低要求之一,入门门槛来提升筛选效率的,类似于教师编招聘本科学历起步,结果不是硕士别人都懒得再看你简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