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洪刚
知道吗,现在可以在手机上看电影了。
倘若有人发现新大陆一般告诉你这件事,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打开手机,看看日期,确定现在是 2018 年而不是 2008 年,第二反应大概是打开手机里的视频网站应用,找到电影频道,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落伍。
在移动设备上看影视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并养活了网剧、网大等庞大的产业。但现在,有人打算更进一步,把还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同步在手机上播放。
这倒是件新鲜事。
近日,电影放映 APP“移动电影院”在深圳发布,它将直接提供公映期内的电影在手机等移动终端播出,收入计入票房。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毫不令人惊奇的是移动互联网,“中国在移动技术和智能手机上的突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数字电影票今天在全球是远远领先的。”
在高群耀眼里,“银幕数量有限”,是中国电影走到瓶颈的重要原因。因为银幕数量有限,所以影院只能播放有限类型的电影,大量电影没法与观众见面;因为银幕数量有限,所以新人演员没法走向大众,成功艺人类型单一;因为银幕数量有限,所以只有好莱坞大片能够吸引观众,使得它们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半。
显然,他觉得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来看电影,那么中国电影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1979 年有 293 亿人次的电影,今天我相信不应该少于那个部分,16 亿听起来是绝对不费劲的”。
这还是依靠院线扩张来推动电影市场的故事。在过去几年里,“更多的电影院”成了票房增长的最大动力。到现在,中国已经有 5.6 万块屏幕,世界第一,但全国依然有 350 多个县一级别的行政区域未覆盖实体电影院,912 个县一级别区域只有一家实体电影院,二者加起来占同级别行政区总数的 44%。在这些地区建设电影院,因为人群分散,没法得到很好的收益,所以他们基本没机会为中国电影增加票房。
“这部分地区的大量需求可以通过移动院线低成本地得到满足。”高群耀说。手机 APP 可以覆盖更多人,他们只要下载移动电影院的 APP,就可以看到院线里的某些电影。
“某些电影”几乎避开了所有热门影片。“移动电影院”上线首日排了《脱单告急》、《香港大营救》和《第三度嫌疑人》三部电影,它们在院线统共只有 1%左右的排片,每日票房收入不足 10 万。
有业内人士告诉 36 氪,之前移动电影院试图与一部热门影片合作,但最终对方没有答应。
“还是有顾忌,担心上了移动端就失去了院线。”
这样的顾虑并未无中生有。2015 年 11 月,乐视打算将自己主控的电影《消失的凶手》在乐视电视上同步影院播出,便遭到影院一致抵制,并降低电影排片,最终乐视被迫放弃。
而在国外,对影院放映体系的任何变革都会引起声讨。原 Facebook 合伙人肖恩·帕克曾试图让用户可以在家观看院线大片,但电影公司反应冷淡,诺兰、卡梅隆等大导演明确反对。Netflix 也坚持自己发行的电影要与院线同步上映,这使得其电影票房成绩一般,甚至遭遇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抵制。
变革需要处理既得利益者的问题。目前,中国电影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票房和后续的版权售卖。前者来自电影院,后者有不少是视频网站的贡献。而移动电影院的生意,几乎同时触碰到了两家的地盘。
采访时候,高群耀也一再强调,说移动电影院只是“补充”,也不会去碰那些好莱坞大片。但已经有影院经理表态,“如果损害到院线的利益,我们肯定会抵制的。”
而且,移动电影院需要说服消费者去改变自己的观影习惯。在移动电影院的 APP 里,用户需要花 25 块买票——在高群耀怀念的 1979 年,票价大概是两毛五——而且只能看一次,期间不能快进,不能后退,不能缓存,不能连接大屏幕播放——这几乎都是“反直觉”的产品设计。
无疑,移动电影院从诞生开始便会环绕着质疑和敌意,比起技术,如何获得产业的信任和消费者的习惯,是更加困难的工作,高群耀也承认,“除去技术因素,大家对移动电影院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缺乏了解与认可是眼前一个很大的阻力”。
目前,移动电影院主要精力放在放映、防盗版等技术研发上,市场推广合作是下一阶段要考虑的事情。可能发生的冲突,也会更多地集中在下一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