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素质到底是什么(上海人的优缺点)(1)

(自己发的绿色豆芽)

是人就会有缺点,上海人也不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就是说,一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要从别人的眼睛里得知。

此次上海因疫情而封控,海上居民固然苦矣,然因上海疫情外溢,所谓“绿码小阳人”到处乱跑,而给兄弟省市陡增防控之压力,增加他们生活与工作之不便,其对上海之怨言可知矣,所谓“我给上海送菜,上海给我送人”是也,网络上的不满之声比比皆是。

昨日推出《上海浦西封控第四日:全国帮上海做核酸,穿了登样眼》(点击可看)后,后台留言不断。有人感慨道:“忽然不喜欢上海了!”而以前,我记得曾有则公益广告“喜欢上海的理由”。现在,人家不喜欢上海了,那一定也是有理由的。

今晨起来查看,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全楼亦然,总算稍稍放了点心。但小区有两栋楼被封,解封恐怕又要推迟了,胸闷。在等待进一步的防疫措施出台前,就把昨日之留言翻看一遍。因微信公众号规定只能精选100条留言,相当一部分留言受限未能放出来,向这些读者致歉了。

在这些留言中,“忽然不喜欢上海”的不在少数。我简单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三点:

一、 傲气。

二、 矫情、娇气。

三、 精致的利己主义。

关于傲气容后再述。先来看二、三条。

矫情、娇气。

“自我感觉自己比别人都重要。”

“人家那么多地方都封了1个月,甚至几个月,没见那么多怨气的,就你们上海那么娇气吗?”

“我看到了上海人的做作、矫情,反正不是朴实厚道,太精明算计了,所以疫情控制不了”

“知足吧,我在廊坊霸州市煎茶铺居家隔离已经一个多月了,什么都没收到过”……

“矫情”,《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娇气”指“意志脆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的作风”。

那么,矫情的反面便是遵守常情,表现普通或和大家都一样。娇气的反面则是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安于朴素了。如此说来,这些网友批评得没错了。全国各地为防范疫情扩散,都先后实施了封楼、封小区甚至封街道、封城之举措,如武汉,如西安,就你上海和别人不一样,搞什么精准防控,这不是故意违反常情又是什么呢?这不是表示你高超或与众不同又是什么呢?

至于娇气,人家因为一例阳性而封一个区域者多得是,谁像你们上海人这么叽叽歪歪的呢?因为48例阳性而赋10万多人黄码的城市人们也无怨无悔,如此看来,你们上海人就是意志脆弱,不能吃苦,都是平日享受惯了的缘故。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导致疫情外溢的。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解释,我只想问一句:精准防控的确有别于全面防控的常情,将一个奶茶店列为中风险地区的确与将一个区域列为中风险地区有很大区别。那么,哪一种做法更科学?更人性化?对日常之工作与生活造成的影响更小呢?如果不计一切代价的全面封控对生活、工作所造成之重大影响超过奥密克戎病毒株的话,这样的常情为何就不能违反呢?

并且在这么做的时候,征求过那些需要承受此种代价的人之意见了吗?

至于说上海人娇气,意志脆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我仅举几例来加以说明。此次上海全面封控中,除了援沪的外地医护人员,绝大部分大白与小蓝都是上海人,更别说所有的医护人员、检测人员了。

此前,《文汇报》曾报道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PCR实验室的“微型战场”:

“基本上没办法睡觉,24小时都在工作状态。”电话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李晶华的声音听起来很轻快,但事实上,过去这三周,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在灯火通明的“微型战场”上与病毒近距离“对峙”,这群检验人24小时不停歇》2022年3月22日)

这算不算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呢?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以志愿者身份担任大白的工作,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我是区核酸检测流动采样车的志愿者,主要工作是使用PDA扫码。4月1日、4月4日两天,早5:00集结,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10小时右右,和队员们一起,完成了嘉兴街道居民区以外的建筑工地、商场饭店、写字楼宇、敬老院、拆迁棚户区等人员的两轮核酸检测工作,其中就有大家关心的小马哥的核酸检测。

两天的志愿者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街道居委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艰辛。愿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坚持,携手抗击疫情,守护上海的荣光,早日回归如常的生活。

这能说是娇气吗?我所认识的人中,已知的就有4位都担任了本次的志愿者工作,年龄最长者60多岁,最小的也30出头。而全市又有多少这样的志愿者啊?他们可以说是上海人最好的代表,有这样自愿吃苦受罪冒风险的娇气人吗?

据我掌握的数据,上海志愿者的注册率与总数,据全国一线城市之首!

上海:据“上海发布”企鹅号: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过590万人,上海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3.0%。

广州截至2021年底,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26.17万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百分比约22.82%(据《广州日报》)。

北京据中新网报道,截至2021年11月底,北京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突破448.9万人(同期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则志愿者注册率为20.5%)。

深圳:在深圳不到1400万的常住人口中,有208万名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5.5%。(据“金台资讯”)

除了上面四座大城市外,再来看一个社区的情况。据《广州日报》报道,乐从东平获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作为佛山顺德“最年轻”的社区,乐从东平社区成立短短3年时间,已有注册志愿者1936人,占社区常住人口16.1%!。

“精致的利己主义”是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来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精致与粗糙相对,利己与利他相对,利己主义指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为核心。上海人的生活,可能要比许多地方的人精致一些。至于将所有或大多数上海人都指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恐怕多有不妥。即以本次疫情防控中那些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大白、小蓝们来说,怎么能说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你怎么能忍心将“精致的利己主义”这顶大帽子扣到一个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头上呢?

当然,这些指责上海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话语背景是放在此次疫情防控之中的,有所专指。

“长沙,就因为出了1例(阳性),整个小区封了,差不多一百栋楼,今天第10天了。”

言外之意,我们这样做,大家都不声不响,看你们才封了几天,就在网上吵成那副样子嘛。

“上海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多了,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你口口声声独立思考,都是基于自己小我的立场,以及上海一个城市的立场来考虑……”

这名读者说的没错,每一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他的出发点,也就是立场。我思考问题,首先当然要基于自己的认识与立场,一个生活在上海的人之立场,我不可能,也做不到基于一名生活在西安或太原人之立场去思考问题的。

当然,我们常说遇到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比如此次上海疫情外溢,对其他省市造成了影响,那么,换位思考,我站在受上海疫情外溢影响的西安人或太原人的立场来思考,当然会对上海所采取的防疫措施有意见,这是可以的。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上海人,面对浦西第五日封控(浦东第九日,有些人所在小区可能已长达二三十天了),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只能从此地出发,而非其他。

比如昨日家住浦东一网友,其降压药断档,小区封控,不能去药店购买;居委会也大门紧锁,求助无门,当此血压升高、危及生命之时,他考虑问题,不从自身处境出发,又从哪里出发呢?请你告诉我。

还有网友留言“只能说上海这个地方有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美其名曰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浙江一个人阳性,封一个区封得很多,见过谁这么多叽叽歪歪吗?”

我不赞同他的话,不能把“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上海人尚未发出自己的声音)等同于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至于你们的因为一人阳性导致封一片区域而不说话,那是你们的自 由。

总的说来,上海此次疫情大爆发,原因有许多,但绝非源于上海人的“矫情、娇气、精于算计”、精致的利己主义,这点是需要说明的。

上海人的素质到底是什么(上海人的优缺点)(2)

最后来说说傲气,或者说是优越感。

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将上海以外的人统称为“乡下人”的现象是有的。记得1998年举家迁沪时,亲友中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反对者中,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证据是他此前来上海出差,在商店购物,营业员冷淡他,而对本地顾客则很热情。

而赞同者当中,有两位长辈,都曾在上海短暂地工作与生活过,他们对我说,上海人其实对外地人挺好的。其中一位曾与某厂的工人一起工作、生活半年多,他说,工厂食堂的师傅知道他是北方人,吃不惯米饭,每餐特意给他馒头,“对我挺好的”。

我发现,凡在上海或短或长生活、工作过的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印象似乎都不错。而那些走马观花者,误解好像就要多一些。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上海人没有优越感。在来上海之前,我曾先后去过北京与天津,在这三座直辖市,我都曾遇到过市民对外地人充满优越感的事,并为此撰文《城市气》发表在《外滩画报》评论版。

我认为,这些大城市居民优越感源于户籍制度,是一种共性,而非上海所特有的。其实,何止京、津、沪之人对外地人充满优越感,就是任何一省,省城之人对待县城之人,县城之人对待农村之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优越感的。此无他,户籍制度使然耳。所以,独独责怪上海人的优越感,我觉得有些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