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花喻人”的传统,从《诗经》到《楚辞》,这种艺术手法可谓是层出不穷,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特定的写作方式,而在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之中,更是把这种写作手法给运用到了极致。

红楼之中多美人,而这些美人自然是人比花娇,曹雪芹先生将人和花做比,并不是头一回,但是他却将这种古老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创新,成就了自己的“群芳谱”。一方面,说的是大观园中的美人们人比花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观园中的美人们大多薄命,正如花期的短暂。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1)

那么,偌大的一部《红楼梦》,又是如何用花来写这些薄命却美丽的女子的呢?

以花喻人并不是曹雪芹的专利,而是古来皆有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如果想要探究中国文学的最初源流,这本书自然是不能够轻易放过的,而在这本书中,便已经有了“以花喻人”的诗篇,这些花从桃花到莲花,从木槿花到凌霄花,共有一十二篇,就比如说《诗经》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桃夭》一篇,本质上就是以桃花指代美人艳丽的脸庞,而后世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约莫也是从中而来。

《楚辞》之中其实也继承了《诗经》之中“以花喻人”的传统,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说屈原的香草美人是表现他的高洁,但是由此可见,这些香草本身指代的就是人。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2)

屈原

秦到明,这样的手法还在使用,大多是为了描写美貌,就比如说上文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发展到后期,尤其是宋代,花不仅仅指代的是美貌,在宋代,妓女们是要评选花榜的,在电影《柳如是》中,秦淮八艳们各自有个别名,差不离就是这个意思,把妓女身上的特质和花的特质结合在一起,虽然说可能有些牵强,但也是有些关联。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如此,“以花喻人”成为一时风潮,各个文学作品之中都喜欢使用,就比如说袁枚就写下过“生非薄命不为花”的诗句,明清文人将花与命结合在了一起,而这,其实也就是《红楼梦》中所用的手法,将人命与花命相结合。

《红楼梦》中的以花喻人手法

《红楼梦》中以花喻人的方式很多,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用判词或者曲子来直喻,这种例子只有两个,一个是元春,一个是妙玉。一个是“榴花开出照宫闱”,一个是“气质美如兰”,先不说元春,单单看妙玉,妙玉这个人确实和兰花很像,清高洁净,刘姥姥用过一次的杯子便直接扔了。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3)

妙玉

而“榴花”其实有些难理解,不少红学家解释为石榴为多子的象征,这代表着元春在后期其实已经有了身孕,也是有些许道理的,毕竟曹公原本没有完全留下来,今人也无法探知,这主要需要看个人的理解。

第二种就是花签的隐喻了,书中的第六十三回里,大观园的诸位在玩掷花签的游戏,每个人所掷到的花签其实都暗含着自己的最终命运。

而除此之外,曹公还直接借着书中人的口告诉我们他将什么人比作什么花,就如说书中说晴雯身死成为芙蓉花神,在之前就已经有“晴为黛影”的说法,在第六十三回里,黛玉的花签恰巧又是芙蓉花,这自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4)

晴雯撕扇

当然,书中以花喻人的方式着实太多,此处便不一一列举了。

《红楼梦》中充满以花取象的暗喻

在上文之中便已经提到,在全书第六十三回中,大观园众人掷花签,而林黛玉恰好便是芙蓉,所有人都笑道,除了林黛玉,“别人不配做芙蓉”。这里的芙蓉有两个解释,一是水芙蓉,二是木芙蓉。

水芙蓉自然就是荷花,而木芙蓉则是一种类似于荷花的陆生木本花卉。关于究竟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红学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双方各执一词,至今未有解决,但是笔者更加偏向于木芙蓉这一个解释,因为书中说荷花大多就是直接用荷花一词,不至于到这里反倒用了芙蓉一词,但是这种解释这是笔者个人想法。

林黛玉的形象是病弱佳人,风流袅娜的,而木芙蓉也正是如此,娇美动人,在《镜花缘》一书中,有朝开暮落习俗的木芙蓉和林黛玉的“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又相互映衬。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5)

黛玉

《葬花吟》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句子,而木芙蓉正开在农历九月到十一月,正是一种耐寒的植物。林黛玉看似弱不禁风,但是她就和木芙蓉一样,有着“傲骨”,这样的傲骨让她能在吃人的贾府之中生存下来,她正是一个如同芙蓉般的女子,柔弱却刚强,看似有着尖酸刻薄的一面却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和林黛玉的“芙蓉”存疑不一样,薛宝钗的“牡丹”,却是真真切切没有任何疑问的,尤其是她花签之上的“艳冠群芳”可谓是十分的贴切牡丹这个花种,也贴切于薛宝钗这个人。

牡丹,一向是雍容华贵的象征,是高贵的象征,而薛宝钗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的,她长得好看,这种好看和林黛玉的病弱不同,她“脸若银盘”,是极其健康的体态,而且这种体态本身就是丰满大气的,除此之外,宝钗是一个传统的封建贵族女子,恪守教条礼仪,讲究分寸,和牡丹给人的端庄是有共同之处的。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6)

薛宝钗

而在中国,还有一个女子和牡丹脱离不了关系,那就是杨贵妃,在李白的《清平调》里,是如此写杨玉环的“名花倾国两相欢”,这倾国自然是杨玉环,而名花指的便是牡丹了。

自《清平调》始,后世人提到杨玉环自然而然就能够想到牡丹花,而在《红楼梦》中,也曾多次将薛宝钗和杨贵妃作比,比如说第二十七回的名目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里的杨妃和飞燕看似形成了一个对比,以杨妃指代薛宝钗,飞燕指代林黛玉,一遍说明了二人体型上的差距,环肥燕瘦,也表明了曹公其实是有意将宝钗比作杨妃的,除此之外,后来宝玉还开玩笑说“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作杨妃”,直接表明,在众人眼中,薛宝钗是可以和杨妃作比的。众人在宝钗掷签之后说到“你也原配牡丹”,一方面表明了薛宝钗平日的端庄大方,一方面应也暗含了杨妃一事。

分析红楼女性的悲惨命运(红楼群芳谱每个女子)(7)

牡丹花

牡丹确实是雍容华贵的,但是就像《爱莲说》所说,它是“花之富贵者也”,它是富贵的,是需要人去欣赏的,是要依附于人的,是要被娇养的,只要有一点点不顺心就不会开花,它再美,也不过是庸脂俗粉而已,它没有那种孤绝的气质,而这就如同宝钗,她是顺应时代的,时代需要一个“卫道士”般的存在,她就如此做了,她觉得只有科考才是正路,觉得那些《牡丹亭》《西厢记》都是杂书,读了会乱性。

薛宝钗的花签诗句出自罗隐的《牡丹花》,全诗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全诗前三联都是在用尽笔墨写牡丹如何动人美丽,但是最后一联,却写到了唐代中书令韩弘直接砍掉院中牡丹的故事,《红楼梦》中处处是伏笔,向来这里也该是在暗喻宝钗的结局,但是终究不得而知。

总结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梦》中的女子们就如同宝玉在太虚幻境里所感受到的那样,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里的“红”又何尝不是在用花来比喻这些艳丽的女子呢。

可以说,这部书的“以花喻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上“以花喻人”的巅峰,把以花喻人着重于写女子的薄命,更让人无比怜惜。但是这种写法却不是瞎写乱写,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是大白话般写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手法暗喻出来。甚至于,还不是简单的一花只对一人,而是出现了对多人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人对应着不同种花的情况,这也增加了整部书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