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不用交“过夜会”的哟!

提到香港影坛中的“许氏兄弟”,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大许冠文,被观众誉称为“冷面笑匠”,是早于周星驰的上一代喜剧之王;老二许冠武,虽鲜有露面,却擅于幕后工作;老三许冠英,和“僵尸道长”林正英一起开启了僵尸片的黄金时代;老四许冠杰,同时栖身影坛和歌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

许冠文一家早年合影

而今看周星驰的电影,和初次看时的感觉大相径庭。以前只是觉得很无厘头,除了笑之外,实在没太多感受。可多次重温后却发现蕴含着很深的哲理:每个小人物都可以有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2)

许冠文 周星驰

小弟作为“冷面笑匠”许冠文的资深影迷,对他的作品还是很熟悉的。自1974年到981年共7年时间,他执导和出演了多部电影,基本上都是反映香港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但凡看过他作品的朋友,都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表现打工仔的劳资对抗问题。这和之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极为相似,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因为秉持这种香港本土独有的风格,推动形成了本地城市化、现代化的粤语片,同时也反映了本土意识的成型,在一定程度上为身处一线的民工兄弟代言。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3)

许冠文

01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

1942年,许世昌夫妇生了大儿子许冠文之后,从没想过之后还会陆续生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多子多福原本就是个笑话,更何况家里情况并不是很宽裕。

有了大儿子之后,许世昌仍喜欢乐器,闲暇无事便喜欢拉拉二胡,而妻子则是粤剧团中的一员,一家人生活上虽然很拮据,小日子倒也有声有色。

在陆续有了二儿子许冠武、三儿子许冠英、四儿子许冠杰,老许一家可是集齐了“文武英杰”,加之有了小女儿许朱迪后,更是儿女双全,好不热闹。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4)

许氏兄弟小时候

彼时的广东,因比邻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东方之珠”香港,是以很多人都将眼光瞄向那块宝地,许世昌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寻得更好的发展,许世昌带着一家人来到了香港。

1950年,到了香港后,许世昌这才发现,拖家带口的,一时半会儿根本很难改变贫穷的家庭现状。为了尽量节省开支,一家人住在钻石山的一所木屋里,生活过得紧巴巴。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小生在“贫困户”家庭,老大许冠文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5)

影照

从初中到高中,许冠文在家里就一直是个“小大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借着寒暑假之机打工,曾做过食堂打杂、餐厅服务员、大街上发传单等,七十二行差不多都有所接触。

高中时期,许冠文就读于著名的“喇沙书院”,此间和李小龙成了同级校友。当别的学生孩子苦背单词时,他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谈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刻苦努力的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了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专修社会系。

就读期间,许冠文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曾先后当选学生会会长和辩论队队长。彼时,他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贫穷现状,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和影视结缘。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6)

许冠文

大学二年级那年,恰逢香港组建电视台,为了提升能力和及早“捞金”补贴家用,许冠文毛遂自荐报名参见电视台学生辩论类节目主持,舞台功底得到了一定锻炼。

大学毕业后,带着优异的成绩,许冠文前往美国深造,辉煌未来曙光已现,回港便能证明自己和获得想要的东西。

梦想是丰腴的,可现实却是骨感的。

回港后,许冠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学担任教师,现实和梦想相去甚远,以至于没法安心对学生悉心教导。于是乎,又改行做了广告策划师,然而还是觉得这份烧脑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换了多份工作后,还是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02兄弟相扶持大器晚成

正当万分迷茫之时,偶有一次和已经在歌坛小有名气的小弟许冠杰聊天,他突然来了一句:要不咱哥俩去电视台做主持人吧?

在弟弟的建议下,许冠文想了一下之后便答应了。

看过谐趣节目《双星报喜》的朋友,相信都被这对搞怪的许氏兄弟逗乐过。而彼时的许冠文,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强大的搞笑天分。而观众,也自此认识了那个节目中“一本正经”讲笑话的许家老大,永远是那个“别人笑我不笑”的主持人。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7)

谐趣节目《双星报喜》

在影视圈,对演员的要求最为讲求颜值,其次才是演技。在而今这个看脸的年代,更是“颜值当道、流量为王”。

因《双星报喜》而被大家熟识这年,许冠文正值而立之年。长相平平且年龄偏大的他,和演艺圈中的那些英俊小生实在是没太大的可比性。

然而就在此时,他却突然接到了知名导演李翰祥投过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在电影《大军阀》中担任男主角。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8)

《大军阀》海报

受到如此盛邀,许冠文顿时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多年一路走来,从一个留洋大学生到中学老师、再到电视台主持人,如今又要进军演艺圈,着实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面对如此挑战,许冠文想了想之后还是答应了。相比穷,他更愿意在各种领域中完成逆袭,哪怕一路布满荆棘坎坷。

1972年,《大军阀》在香港上映后,虽然影响力稍逊同年上映的《精武门》,但票房成绩同样不俗,成为本年度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并勇夺第19届亚洲影展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9)

《一乐也》

自《大军阀》收获成功之后,李翰祥和许冠文多次联手,献出了《一乐也》、《丑闻》、《声色犬马》等片,片中骗术花样百出,票房和口碑取得了双丰收,每部都堪称喜剧经典。

两人的无间合作,可说李翰祥是许冠文的“伯乐”,也可理解为他们亦师亦友,互相成就。尤其是《大军阀》的成功,更是成为李翰祥重回邵氏的重要筹码。

彼时的许冠文,是家喻户晓的影视红星,更是一个敢闯敢拼的喜剧大师。

和李翰祥合作便取得“开门红”后,此间许冠文并不单纯只想做一个影视红星,梦想,已经定格为“电影人”——做自己的电影,当老板!

1973年,当许冠文信心满满地将平时辛苦写出来的剧本《鬼马双星》交到老板邵逸夫手上时,那一刻他是非常激动的,手上的剧本就像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饱含艰辛,倍感自豪。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0)

《鬼马双星》海报

在许冠文心里,本以为老板会欣然接拍这部戏,然而残酷的现实再次摆在眼前,邵老板一句“你的剧本太差了”,便将他的梦想当场扼杀。

从小便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早就一身铜皮铁骨。面对邵老板的无情拒绝,许冠文并没有因此放弃,带着剧本找到了嘉禾,因为在那里,有自己最亲的兄弟——许冠杰。

得知哥哥要拍戏的想法,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许冠杰自是大力支持。而嘉禾老板邹文怀,也充分给了麾下兄弟的面子。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1)

左起 许冠杰 许冠英 许冠文

于是乎,许冠文转投嘉禾,和弟弟一起并肩作战,并拉来了已经从邵氏毕业且已经崭露头角的三弟许冠英,在嘉禾的帮助下兄弟三人联手创立了“许氏兄弟影业公司”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2)

1974年,一件颇带讽刺性的事情发生了。当许冠文在邵氏主演的《声色犬马》下片一个多月,他为嘉禾拍摄的心血之作《鬼马双星》便隆重上映,影片以本土俚语方言编织的笑料令观众欣喜不已,最后的结果是《鬼马双星》在香港的票房高达625万港元,超过李小龙影片以及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导演的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

03笑匠背后的“冷面人生”

老话说得好,“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作为大哥,许冠文是当之无愧的好兄长;对待事业,他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堪称“事业狂人”。

在兄弟三人的精心合作下,自1976年开始,拍摄了香港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半斤八两》,片中三兄弟齐上阵,强强联手之下,该片上映后引起了不小轰动,陆续成功打入日本、西班牙等国的电影市场。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3)

许氏兄弟电影精品盒

在大哥许冠文的带领下,许氏兄弟事业如日中天,在其后几年里自导自演了多部影片,而且屡创票房奇迹。

在创作方面,许冠文非常擅于编导针砭时弊的作品,他以开放善变的姿态针对观众口味进行制作,令观众在捧腹之余开始深省自身。

1978年,《卖身契》一片上映后,斩获当年年度票房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1981年,许氏兄弟联合推出了以香港警探为主角的喜剧电影《摩登保镖》,喜欢许氏兄弟电影的朋友想必都不难发现,这部电影堪称许冠文的标志性作品,片中他一脸冷峻却妙语连珠,引得观众哈哈大笑之际,可他却依旧冷面如斯。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4)

《摩登保镖》影照

这就像是许冠文影片的标志性符号,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捧腹或者深省,连珠炮似的语言成为了其辉煌时刻志得意满的象征。那是个“许冠文喜剧”的时代,是个向“冷面笑匠”称臣的时代。

在许氏兄弟电影中,三兄弟各有特色。

相貌平平的许冠文其实并无特殊喜剧效果,表演时也很少刻意做出浮夸的表情和动作,他为角色精心设计的身份,处境,对白等总笑料迭出,令人莞尔。片中的他越是不笑,观众愈是笑得厉害,因此得了“冷面笑匠”的称号。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5)

许冠文

相比大哥,许冠英长得更是“磕碜”了一些,活像一个“倒霉蛋”。标志性的外形搭配上精湛的演技,令人大笑之余又有些心酸。在大多片子里,他都以配角的身份出现,为大哥和小弟当“绿叶”。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6)

许冠英

许冠杰则不同,他是众多兄弟中长得最为帅气的一个,看上去也比较青涩一些,是以经常扮演一些憨直纯情的小生。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7)

许冠杰

言而总之,许氏兄弟的电影,基本上都贴近小市民生活。究其原因,出于许冠文平时就非常关注民生之故。他们的电影,几乎全部取材于地道的香港小市民生活,反映草根趣味和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尤以表现劳资对抗的打工仔电影为多。

曾有资深影迷如此评论:当时香港刚走过股市狂跌的经济低谷而迈入经济起飞期,许冠文的电影使香港民众极有代入感,跟着他一起对上层人物嬉笑怒骂,为笑中带泪的劳碌生活唏嘘感慨,无形中成为迷惘现实中最大的解脱。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8)

网图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现实,许冠文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多贴近底层生活的经典作品,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的人生旅途原本如此:自小和父母从广东辗转到香港,饱受贫穷之苦,加之在四兄弟中是老大,一直充当着父亲的角色,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过得无比艰辛。正因为有着如此经历,才能动之以情地创作出精品之作。

离开电影,现实中的许冠文向往宁静而平凡的生活。他喜欢钓鱼,喜欢足球,喜欢研究哲学和黑洞。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与太太厮守30余年仍然在享受浪漫爱情,他会在和风细雨的天气里带着太太去沙滩散步,太太则很喜欢变着花样煮菜给他吃,数十年如一日。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19)

许冠文和其太太羡煞众生的夫妻,早在大学时期就已经“除却巫山不是云”,那时候的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学生,却依然喜欢追求浪漫。

据悉,一次两人约会之际,许冠文突然想吃大闸蟹,却发现兜里空空如也。为了满足男友,许冠文的女友郑洁英果断卖掉了一只名贵手表,用卖表的钱换了六只大闸蟹和两瓶啤酒,两人苦中享受浪漫,酸中带甜。

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后,许冠文不忘初心,多年以来,他坚持每年送一只手表给太太。

结语:

而今的许冠文,夫妻俩一路走来数十年,依旧恩爱如初;儿子许思维和女儿许思行早已成家立业,生活得和和美美。

许冠文的名言(许冠文一代笑匠)(20)

网图

虽然许冠文老前辈不再涉足影坛,不再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但生活中的他能笑对人生,是影迷朋友们最希望看到的。

寥寥数千字并不能完全叙述“冷面笑匠”的传奇人生,且用一首打油诗作结,说得不对敬请见谅:

生于乱世多坎坷,

辉煌人生汗铺成。

昔日笑匠今犹在,

不见当初“冷面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