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郑州以挂牌方式出让郑东新区一宗商业、商务用地,铁嵩科技以底价4.52亿元竞得。该宗地面积约3.82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零售商业、批发市场、餐饮、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1)


据悉,该地块实施方案将以郑东新区管委会2020年底量身定制的《产业实施方案》为准。方案显示,项目定位文化产业类,建成后主要业态必须从事文艺演艺、文化展览、文化创意产业办公、酒店及服务型公寓。具体来看,包括一座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文艺演艺中心,一所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艺术展览馆,一个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文创产业园区,一家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国际五星级酒店,以及面积约1.92万平方米、可对外销售的服务型公寓。


天眼查信息显示,铁嵩科技成立于2022年3月22日,注册资本4.5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营业性演出、园区管理服务、住房租赁、房地产开发经营等。两大股东分别为河南铁投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沅翰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和49%。其中,前者由河南省人民政府100%持股,后者最终受益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2)


消息一出,#少林寺进军房地产#话题迅速发酵,直接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广泛关注。




“功夫”经济大发展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目前,释永信拥有河南嵩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嵩山少林寺茶叶有限公司、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不遗余力地发展“功夫”经济。


其中,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其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股权穿透可见,释永信持有80%股权(有消息称释永信属于代少林寺持股),而少林无形资管持有沅翰实业70%股权。


随着少林寺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其商业化也更加多元。企查查信息显示,少林寺涉及的公司已涵盖武术演艺、旅游、地产、影视文化、茶业、保健品等多项业务。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3)


除了这些生意,少林寺还曾通过授权少林相关网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少林音乐、为联通号码开光并拍卖号码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


对于社会上关于少林寺过度商业化的质疑,释永信在《我心中的少林》一书中写道,开展这些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商业活动,关键看它的目的是什么,采用的形式是什么。我们这样做,过程是为了随缘方便,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


在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看来,市场对少林寺文旅产业的评价更多是阐述其趋于商业化,运营模式逐渐走向轻资产化,其实这也是符合市场发展的。


此次竞得郑东新区商业用地,并非少林寺第一次被推上热搜。


2015年,释永信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支付约416.2万澳元支票,拿下一块约1.8万亩的土地,规划建设少林寺澳洲分寺,并配套商业开发,建造一间四星级酒店及一所少林功夫学院。而该项目总费用预计在3.6亿澳元,足见少林寺投资地产之实力。


如今,少林文化已传遍世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少林文化交流中心,拥有洋弟子300余万人,学员学费收入可观。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4)


释永信称,寺庙有知名度,社会对它有认同感,就会带来商机。用商标注册的方式保护品牌,再用少林寺的品牌做正面、健康的产业,让少林文化走向世界,将少林弘扬为响亮的中华文化品牌,最终形成以少林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才能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只要不过分商业化,推广佛教文化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这种现象全球都有,如台湾的佛光山、慈济都曾经营了很多年,在全球都有扩展,运作得很好,也避免了铜臭气。佛家也要传播,也需要影响力,需要良性的循环和运转。


实际上,因商业化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不止少林寺。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3.26万座寺庙,其中20%涉及商业化,商业化以汉传佛教寺庙为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川、浙江等佛教文化盛行的省市。




寺庙商业化古已有之



追根溯源,仅从寺庙本身而言,商业化并非新生事物,求神祈福也早已不是唯一功能,多元化之路正与时俱进越走越宽。


寺庙可能是一座公园,如法源寺的丁香、大觉寺的玉兰………每到观赏季节便游人如织;寺庙可能是一个提供休闲娱乐的游乐场,如四月初一至十五,是京西妙峰山碧霞元君祠开庙的日子,香客能绵延百里;寺庙也可能是一座图书馆,晚清《点石斋画报》就刊载有原宣武区善果寺六月初六翻经节晒经的场面,信众居民在这一天能够到寺中随意翻阅经书;寺庙还可能是一个旅馆,过去很多寺庙都有出租殿房作为旅店的服务。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5)

北京法源寺


对于以前的北京市民而言,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和寺庙产生联系。生病了,父母会带着去寺庙里看病,因为很多和尚、道士都懂些医术;上学了,寺庙空间大,有的私塾学校就设在庙宇里;上岁数了,生活有困难的鳏寡孤独也可以选择搬进寺庙度过晚年。


因此,美国学者韩书瑞在《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1400-1900)》一书中认为,北京的寺庙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演剧、市场、慈善救济、士大夫讲会、外人投诉、节庆进香、藏书、出版、艺术与休闲等活动都在寺庙中进行,这些活动有助于构建共享的城市文化。


如今,旧时寺庙所拥有的各种功能已有专业机构承担,而另作他途的寺庙修缮一新后也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以北京智珠寺为例,从2008年至2013年,智珠寺以一种“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复,修缮完成后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物保护工程年度范例奖。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6)

北京智珠寺文艺范儿浓郁


在后续运营上,智珠寺主要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对外开放。原僧人宿舍的位置改建为画廊,原来加建的电视机厂的厂房改建为一间法餐厅,一些品牌会选择在庭院或是殿堂空间进行产品发布和展示,或是组织体验活动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张帆评价,在全面保护智珠寺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价值,切实有效地经营管理,文化和经济效益显著,使得智珠寺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又具有了示范意义。




寺庙与商业如何平衡



2016年,国家宗教局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中对佛教道教商业化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明确界定,对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提出了具体规定与明确要求,包括治理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寺庙财务监督问题等。


2019年,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寺院应当自觉抵制佛教商业化不良影响,寺院僧人不得直接参与商贸活动、为商业活动站台。


对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解读,佛教道教不反对正常商业活动,但不能将商业化现象与宗教信仰混淆,更不能打着佛教道教的旗号从事商业活动。


在相关宗教政策的限制下,我国部分寺庙通过成立基金会等进行业务多元化发展。


以上海玉佛寺为例,2021年8月,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转发微博“饿了么曾拿玉佛禅寺10万元天使投资”的截图被传得沸沸扬扬。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7)


玉佛寺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玉佛寺曾出资1000万元启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以银行委贷形式,向审核通过的创业实体或毕业生提供贴息贷款,其中饿了么是该创业基金2009年资助的项目。玉佛寺从未参与过任何天使投资,这是项目资助,并非投资。寺院没拿饿了么的股权,也不参与分红。


寺庙成立基金会偏向于公益慈善行为,与一般投资机构的形式有所不同。不过,一些创业公司赚到钱后,会捐钱给寺庙,这也算是另一种“投资回报”。如饿了么发展起来后,在2016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这可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在这背后,也可见寺庙资金实力的强大。


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累计资助项目219个,资助总额2088万元,资助项目横跨20余个行业,如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等。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8)


其实,类似玉佛寺为创业者提供资金的基金会并不多见,更多寺庙基金会不涉及商业活动,公益性质更浓。比如深圳市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主要开展抗震救灾、建桥修路、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扶持养老等活动。


总之,寺庙的商业化发展,在监管下正逐渐走向理性,也正努力从宗教本质与商业化中找到平衡。


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寺庙也成了流量密码。


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搜索“少林寺”,会显示由一系列武僧账号组成的传播矩阵,内容多为寺庙生活、练功日常等。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是@少林寺释延淀 和他的小徒弟@少林三宝,二人在抖音分别坐拥431.6万粉丝和238.8万粉丝。


寺庙商业化是怎么回事(寺庙商业化该不该支持)(9)

抖音少林寺部分僧侣账号


流量时代,分享寺庙生活、传播佛学文化的同时,直播、植入、卖货也正在成为寺庙冲浪体验的新型变现方式。


释永信认为,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


4月14日,在巨大的社会舆论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退出股东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