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的是现在,大家一时肯定反应不过来,连我也是写着这个故事的时候才想到的,又反过来补充这个题记,那你就耐心看下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语狗尾续貂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狗尾续貂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千古成语今日析之爱毛反裘)

成语狗尾续貂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说说的是现在,大家一时肯定反应不过来,连我也是写着这个故事的时候才想到的,又反过来补充这个题记,那你就耐心看下去。

古人的确智慧,能从许多小事中发现人生的哲理,没事出去转,看见一个老者穿着皮袄,这没事的人是王侯,普通人难得没事,要每天忙着糊口呢?而且普通人也难以发现哲理,上智下愚吗?

这人赫赫有名,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如果觉得有点陌生的话(因为历史上出色的人太多了),总知道李悝变法、吴起用兵、西门豹治邺这些故事,而他们的老板就是这个文侯。

所以,人家能看到老者反穿皮袄(据说古代人以毛朝外为正),就想到“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这么“高深”的理论。而且人家从这里还能引申到实际上,那就又进一重境界了(我们普通人往往知道道理,但不能用到现实中):魏国东阳地区上贡了平时十倍的钱粮,大臣们都向文侯祝贺。文侯却忧心忡忡,“这不是一件好事啊。就像那个反穿皮裘背柴的人,因为爱皮裘的毛,忘了皮裘的里子更重要。现在东阳的耕地没有增加,老百姓的人口没听说增多,可是钱粮却增加十倍,这一定是当地官员盘剥得来的。我听了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这样下去,国家不能安定,你们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呢?”

天呢?人家咋说的真好呢?想起来我们的财政收入,不是实际能收多少,而是上级要求你收多少,而且增长的令人咂舌,看看公开的数字,2011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增长29.5%,要知道,按照马克思说的,其实据说不是老马说的,而是一个叫托•约•登宁的人,老马这是抄来的,咱也抄: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

我们的企业增长了吗?我们的纳税意识增加了吗?可我们的财政收入为何打咕噜的往上涨?要知道30%的增长率得有多少高利润的企业在支撑呢?

我们一直在说形势一片大好,看看数字会是,可人家封建王朝尚知道忧虑,我们怎么就欢欣鼓舞呢?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穿的羊皮袄是毛在里面的,不过外面再套一个单袄,羊皮不直接在外。查查资料,我们也很难肯定就是古代也非得毛在外穿,如今那些时髦女子的大衣毛都是在外的,不过现在,气候越来越不冷了,人的技术也逐渐提高(那时爷爷奶奶的羊皮袄总是有股膻气,是自己简单处理一下的结果),就把毛去掉,干脆只要一张皮,而且更有先进的技术,人造革仿皮,这毛已经魂飞魄散了,只在很小的地方有市场。

但如今“爱毛反裘”的市场有很大,我们都在践行着这一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强调一点,知道了却不去实行,那是很危险的,但人人知道危险,却还本末倒置,就更危险了。不要说自己看不清楚……

还有一点,是这个成语出处的“刍”字,几乎所有的这个成语的解释都说是“柴”,可翻遍“刍”字的解释,丝毫没有柴的意思,最多只是说“谷类植物的茎杆”,离“柴”还是有一段距离,《资治通鉴》中这两个字是并列的“民争负薪刍助之”。

是了,大约只有柴能把皮磨坏,后人想当然的是柴了,如今我们已无法知道当年刘向写这个故事用这个词的真正用意了,只是说,既然“刍”和“薪”难以辩的清楚,大约我们真的看不清楚好些事情,所以我们只能说“自己看不清楚”,不过,但要清楚假装糊涂就真的不可原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