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冰是个实力派,前些年在笑傲江湖中一炮打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上春晚,声名远播,大火呀!
贾冰的小品笑点很多,那一身喜剧色彩,满口段子味,一脸的包袱皮……一张嘴就是料,连带身体行为语言也精细入微,颇有老赵的味道。
不过,老贾这次春晚的小品《发红包》暴露了几个毛病,有些耽误事。
1、喜欢玩嘴——小品哪有不玩嘴的?不是这个意思——是指如同中国画一样,没有留白,不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满屏都是嘴,全在360度无死角疲劳轰炸,感觉整个小品就是生人见面生怕冷场,于是老贾东奔西跑左支右绌——尬笑着,尬说着,尬演着……
也亏得这个演员台词功底惊人,记忆力惊人,嘴皮子贼溜,且浑身都是戏,否则这台戏早砸了。
他的小品,总舍不得丢弃斗嘴耍嘴这个大料包,或许他以为这是贾式特色之一吧?
其实,这个把式抖多了就总有武生的气质,就像一出京剧,总在折跟头啥意思?要开打呀?明明是文戏,这么一折腾,还怎么样演?
他有很出色的嘴皮功夫:“斗嘴——抖嘴——耍嘴”——像单口相声,又如京韵大鼓山东快书之类曲艺杂谈……幽默有,笑点不少,有启发有深意……可就是不高级。
每逢金句迭出——或是笑点挤出,观众张嘴正欲笑个痛快,却不料贾冰大嘴一张,突突突,全给扫光了,于是画面继续变成尬演——只见老贾继续在得吧得吧说个没完……
小品的意味深长没有了,韵味消失了……观众被带进疾速突进的快词快餐游戏里不能自拔,于是也只好在这个“口才”范围里去欣赏和评价贾冰的创作:嘴挺溜!尽是顺口溜——没有顺口溜,没有押韵的台词,那就很难成为贾冰的料——这太累了!太尬了!演员演着累,观众看着累。
连沙溢都被带偏了:你看老贾和沙溢签合同还要对一段顺口溜,也是醉了。
想到黄宏了没有?黄宏给自行车打气也是一路翻着顺口溜——而且一定是煽情的……看演员慷慨陈词,观众激动了几下,然后会想:小品味哪去了?做报告表决心啊?
黄宏的小品越看越没劲,原来《超生游击队》的味早没了,一出场就是套词,一张嘴就是喊口号邀掌声,和冯巩笑眯眯地套近乎差不多。
真不希望贾冰也往这个套里钻。
其实老赵的小品越来越讲究意味深长,而老赵的嘴皮子也是翻的恰到好处——实际上,真正抖嘴皮子的角由宋丹丹来挑,老赵或扮老蔫或当老梗,明明是大舌头快嘴皮子,但人家后期的小品却演出了人生意蕴,小品里的人物早已不再局限于小品窄小的范畴,而成为一个艺术形象——这很了不起!
老贾要走的路还很长。
2、老贾太急躁了。
剧情急火火,表演火急火燎,出语也是也是救火的节奏……总觉得满地鸡毛 ,焦头烂额……当然,他的戏偏好这类草根无厘头,偏好这类鸡毛蒜皮无中生有,他的剧情包袱也都在此中频繁出现。可是,你让观众全程跟着急躁,全程跟着尴尬,就不合适了,就是效果上出了问题。
3、其他演员缺乏存在感。
这个《借红包》里,沙溢人们很熟悉,但不是由于小品里的表演,至于其他演员,那
是群演而已——满台只剩一个贾冰,这效果会怎样?
贾冰是个喜剧天才,但以上三点,误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