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时期,皇宫的门卫叫做郎官,专门把门护驾,大多是由一些年轻人来担当,相当于现在基层的公务员,如果想要提升,只能先从郎官做起. 汉文帝时期,有一位郎官叫直不疑, 他是河南南阳人,他在做郎官的时候,做过两件事,影响深远,于是司马迁就把他写进了《史记》当中。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1)

《史记》

其中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是直不疑买金偿亡。当时直不疑住的是三人间的集体宿舍,有一次,宿舍的室友请假回乡探亲,走的时候误把同住的另一位郎官的金拿走了,之后丢金的郎官发现自己的金不见了,于是怀疑直不疑。直不疑觉得既然他怀疑我,我干脆就承认了事儿是自己干的,买了金偿还他就是了。那位探亲的室友回来之后,将误拿的金归还了,这令那个妄加猜疑的人羞愧难当,从内心深处觉得直不疑是一个非常忠厚的人,到处宣扬这件事,绝不因此获得了“长者”的荣誉称号。在这件事情当中,同事会误会,直不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直不疑的作为确实是常人想不到的,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2)

《后汉书》

直不疑的这件事确实影响很大,在东汉时期,还是在直不疑所在的这个地方,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后汉书》里记载了,南阳有一个叫卓茂的小官员,在一次出行时,有人看到他的车马,就说是自己遗失的马。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久了?”那人对卓茂说道:“1月有余。”卓茂养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知道是这个人认错了,却也没有辩解,默默的将马牵给对方,独自拉车回去了,对那人说道:“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到丞相府还我。”一段时间之后,丢马者找到了他丢失的马,立马到丞相府将马还给卓茂,并叩头谢罪,卓茂也被当时的人誉为是“长者”。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3)

直不疑

在与他们相似的事情面前,有过错的人尚且是极力推卸责任,更何况是清白的人?但直不疑和卓茂,却可以厚到替他人背黑锅,可见他们心胸之宽广,心性不好争。

第2件影响深远的事,是有人诋毁直不疑盗嫂,也就是说他与他嫂嫂关系暧昧,有私情。汉初有一位功臣陈平,就曾领受过这种阴狠毒辣的损招。实际上,两人得此“恶名” 也是有原因的,陈平是“美丈夫”, 而直不疑也是“状貌甚美”, 他们二人都是美男子,俗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平对此事进行了辩解和澄清,而直不疑却只说了4个字:“我乃无兄。”既然没有兄长,哪里来的嫂嫂?竟然没有嫂嫂,盗嫂又怎么会发生呢?陈平和直不疑的“盗嫂门” 事件,丰富了中国的语林,产生两个新的成语:盗嫂受金、无兄盗嫂。可见八卦诋毁造谣的传统,已经是由来已久,看别人英俊,便假想此人作风一定不佳,看别人富有,就推测别人不是贪污就是盗窃,听虚则想,视空索影,谣言就这样形成了。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4)

直不疑

​《老子》中曾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语言是有局限性的,言语与事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有些事,仅凭三言两语是苍白无力的。直不疑的忠厚老实之处,就在于他不用矫饰的言辞来辩解,而是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用事实说话;相反的,往往那些花言巧语之人,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徒。

孔子有云:

“巧言令色,鲜矣人。”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现在的我们也是会遇到遭人误解的时候,甚至会遇到被人诽谤,以至于“剪不断、理还乱” 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妨学一学直不疑的态度和做法,有时越描越黑,不妨宽容一些,大度一些,退让一些,忍耐一些,事实往往都会水落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