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被认为是经典战役中的经典。由于我有5个主力纵队参加围歼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不少人便将战场局势简单定性为“五打一”。并且这种观点有着相当广泛的市场,包括各种影视、文学持这种说法,也包括一些官方战史持此种观点。更有甚者,时下一些张灵甫的“粉丝”们认为“五打一”,"共军不仗义”,“怎么打都能赢”,“谁指挥都能赢”.........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1)

这种把战场局势过于简单化、割裂化、极端化的行为,不仅淡化弱化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与经典,甚至还混淆了战争的正义属性。因此,对孟良崮战役所谓的“五打一”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以正视听。

既然是“五打一”,那就首先让我们从分析研究5个纵队具体作战任务入手,看这一观点说法到底能不能成立。

叶飞的第1纵队。主要作战任务是:

“第1纵队以1个师,攻占曹庄以北凤凰山及曹庄以南之有利阵地后,即向蒙阴方向65师警戒,阻击可能来援之敌。其主力由北向南向黄斗顶山、尧山、北桃墟、天马山、界碑攻击前进,其主力应沿公路南下,以攻占垛庄,截断敌25师及74师之退路而歼灭之。”

从作战命令上看,叶飞的1纵可以说承担了战场上最重的任务和最大的压力。1纵面对的是3个整编师:1纵以1个师“看住”65师,主力则穿插割裂第74师与第25师的联系,并形成对内对外正面。不仅如此,还要协助第6纵攻占垛庄。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2)

陶勇的第4纵队。主要作战任务是:

“第4纵队以一部控制水明崖、北楼以北山地,主力由北向南出击,向黄鹿寨、杨家寨、葛墟、兴旺庄、石旺崖攻击前进,并攻占孟良崮要点,尔后配合9纵队会攻芦山阵地;同时以主力一部,配合1纵会攻垛庄,围歼74师、25师”。

从作战命令上看,陶勇的4纵这次主要担负由北向南正面突击第74师的任务。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攻歼25师的任务。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3)

王必成的第6纵队。主要作战任务是:

“第6纵队回师昼夜兼程,飞兵向东北疾进,限14日夜间占领垛庄,断敌退路,完成战役合围”,“取捷径赶到青驼、垛庄以西地区,经由云蒙山东麓向青驼寺至垛庄之线攻击,以配合正面我军围歼进犯之74师、25师”。

从作战命令上看,王必成的6纵主要是飞兵激渡,攻占垛庄,抄掉74师退路,同时参加对第74师、25师的攻击。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4)

王建安的第8纵队。主要作战任务是:

“第8纵队全力经由薄板台、依汶庄、东西官庄、盘龙山、红山崮、荆山、响马山、桃花山、磊石山攻击前进,并迅速以有力一部,进占营后庄、小埠、泉桥子之线,以截断敌向青驼寺之退路,尔后以一部回攻万泉山之敌而歼灭之。该纵进到桃花山、磊石山后应酌派1个团兵力,向青驼寺附近之83师警戒,如83师来援,则由2纵协助该团歼灭之”。

从作战命令上看,王建安的8纵主要是穿插割裂74师与83师的联系,并对该两师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坚决“看住”83师,坚决阻其与74师汇合。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5)

许世友的第9纵队。主要作战任务是:

“第9纵队以1个师控制坦埠及其西南罗汉山、无影庄、明峪、马山、红山、赤泮庄、桃花坪至蓝石山之线,坚决抗击进攻之敌;其主力控制坦埠东南地区,配合正面阻击部队,由东北向西南出击,经马牧池、东西辛庄、南北瓦庄攻占雕窝要点,尔后配合4纵会攻芦山阵地;协同歼74师、25师”。

从作战命令上看,许世友的9纵担任正面抗击74师的任务,拿下雕窝要点,最后配合4纵会攻芦山阵地,协同歼击第74师、第25师。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6)

以上的作战命令是陈毅、粟裕战役开打前一天,即5月12日晨时下发的。战役实施过程中,各纵队的作战任务虽有一定调整,但总体作战任务变化不大。

透过这份作战命令,不难分析看出:我1纵、4纵、6纵、8纵、9纵等5个纵队对付的远不只1个整编74师,而是敌人的4个整编师。除整编第74师外,还有整编第25师、第83师、第65师。纯粹的“五打一”是根本不存在的。

透过这份作战命令,不难分析看出:整个战役核心紧紧聚焦在围歼第74师上,每个纵队除担负对74师的围歼任务外,同时还担负至少阻援或攻歼另外一个师的任务:

——1纵在与黄百韬的25师酣战中,敌一度“接近我天马山阵地”。战况非常吃紧时,恰好“4纵的第28团第2营从附近路过”,叶飞强令该营一起参加对25师的阻援战斗,才确保了天马山阵地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确保了“25师与74师虽近在咫尺却不能汇合”。

——据4纵战史记载:“第10师攻占540高地西侧的大山腿后,即向西540高地主峰发起攻击。部队在运动中失去联络”,“第30团第5连和第6连1个排及第29团第2连,在上级指挥一度中断情况下,发扬了高度的战斗积极性”。部队打到失去联络,这很能折射出战斗的剧烈性与残酷性。

——据6纵战史记载:15日傍晚,“敌第25师以约两个旅的兵力,再次发动猛攻,第一线4个营被我击退后,第二线部队接着进攻,企图置我于无喘息之机,冲过我阻击阵地。我47团、46团在各高地顽强作战,打垮敌一次又一次的连续冲击”。人们只知王必成的6纵最后击毙了张灵甫,在围歼74师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少了解6纵其实在阻援战中,还曾与敌25师血战过,并且打得也异常激烈精彩。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7)

透过这份作战命令,不难分析看出:除去担负阻援25师、83师及65师的作战任务外,真正用于围歼74师的部队也就是3个纵队左右的兵力。特别是叶飞的1纵,至少一多半的力量用在了阻援25师和警戒65师上。我围歼74师最终形成的兵力对比大致也就是“三打一”,远远达不到通常所说的“五打一”。

从孟良崮主战场这一局部看,是我5个纵队围歼74师,并同时担负阻援25师、83师、65师。再往外延展来看,还有“10个整编师在反包围着我这5个纵队”。这些“整编师到主战场不过一两日的行程”。而对付这10个整编师的打援部队只有我4个纵队(战斗力较主攻的5个纵队要弱些)。

分析到这,我们很容易得出:孟良崮战役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硬仗、恶仗、险仗。“五打一”只是一种表象,战场局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远比我们想象认知的严峻复杂得多。

七战七捷的时候,对付整编83师等部队,粟裕在战术上大致能形成“四打一”、“五打一”甚至是“六打一”的兵力优势。后来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也均能在战术上形成不低于“三打一”的兵力优势。而这次的孟良崮战役,对付王牌军74师,粟裕在战术上仅只形成“三打一”的兵力优势,并且周围战场局势那么复杂、敌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居然敢下围歼张灵甫74师的决心。帅克敢冒昧断言:这种只有五成不超过六成胜算的战役决心,也只有粟裕敢下;这种超高强度的硬仗、恶仗、险仗,也只有粟裕敢打。

帅克认为:之所以盛行“五打一”的观点和说法,这除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征北战》《红日》等电影和小说先入为主的渗透影响外,再有就是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官方战史的所谓定论,还有就是近些年的影视题材和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但这种大而化之、经不起严格推敲的观点说法如不及时更正,那会使我们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失真、失实、失色,那会使象粟裕这样的一代战神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会被扭曲、被弱化。更令人担心的是,张灵甫的“粉丝”们反倒会凭空地臆想臆断,甚至是有意无意地更改这段战争历史。

好在现在当年的大量电报档案资料均已公开,我们只要本着严肃严谨的治史精神,坚实客观求实,坚持唯物史观,就会不难探寻这段历史事件真谛的。

孟良崮战役结果分析(孟良崮战役品读)(8)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