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商都节选】
第一篇 历史沿革
商都县所处的地区是一个横亘亚洲中部、辽阔无垠的草原地带,自然地理称之为蒙古高原,人文地理称之为中国的北部边疆。该地带中间有一条狭长的沙漠将其分为3大板块,历史上分别以漠西、漠北、漠南称之,总称大漠。漠西在今新疆自治区境内,漠北即今蒙古国(旧称外蒙古),漠南大致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漠南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荡,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从飞机上俯视,这里有茫茫碧野、滚滚沙漠、巍巍森林,就像烟波浩荡的大海,故古人称之为“瀚海”。
商都县是漠南“瀚海”中的“一朵浪花”。
由于各种原因制约,历史上的商都,从远古到有清一代,一直“藏在深闺人不识”,处于封闭、沉寂的状态,故有关她的历史沿革和行政归属,长期未见史籍记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都县首部地方简志《商都县事情》问世后,人们才透过它走出认知上的盲区,触摸到商都历史变迁的脉络。
该志在“商都县历史沿革”一节中如是说:“商都县位于中华民国之北部。在两汉时属匈奴之漠南,历经隋唐三代,或隶鲜卑,或附契丹。至元为蒙古之游牧地,属兴和路。清初蒙古内附,设八旗统治之,为正黄旗辖境,张库驿站五、六、七、八台在焉。东北有太仆寺牧场,一名为商都牧群。清末放荒招垦,垂三十年。迨(dài,到)民国四年,都统何公宗连,本商都牧群之名,呈请在七台设商都垦务行局兼设治局,以牧群荒地,与张北、兴和、陶林等县之熟地,并五、六、七、八台地归之。六年,改称商都招垦设治局;七年,经全区垦务总办呈请都统田公中玉,改设商都县治焉”。
这段史料无疑是珍贵的,但对商都古代历史沿革的叙述有点简略且信息链断档。对此,《商都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商都县的历史沿革》一文给予补充:“商都,在夏商周时为鬼方蛮族之地,春秋战国(时)为燕国之北境,两汉、三国魏、晋、北魏、北齐、后周时属匈奴之漠南,唐时隶于鲜卑或附契丹,宋时亦附契丹。元时为蒙古游牧地,属兴和路。明时亦属蒙古游牧地。清初蒙古内附(归附朝廷),设八旗统治之,称商都牧场,为正黄旗辖境。清末放荒招垦,延续三十年”。
2005年,商都县第一部全景式通志《商都县志》出版发行。该志详加考证,对商都县古代历史沿革的记述趋于明晰和完备,较好做到了“补史之缺”。
以上史料,就大方向而言,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破解了商都历史特别是古近代史的密码,所以应予肯定。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史料皆为粗线条的勾勒、轮廓式的表述,虽有信息披露,却缺乏“幕后”故事的探究,给读者、大众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感觉,这于无障碍阅读显然是不够的。
有鉴于此,本文将加宽加长信息链,对商都县古、近代的历史沿革进行新的解读。总体思路是:以上述史料为依据,参考县档案馆新吸纳的有关历史文献,对照出土文物,采取文字叙述和历史地图展示相结合的方法,以年代为经,以史实为纬,在历史大背景下再现商都的“前世”,帮助读者和社会大众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加深对商都县历史沿革的理解。
每天更新/敬请关注
信息来源:商都县档案馆
综合编辑:商都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