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新版《倚天屠龙记》,已经在一片争议声中播毕。

对剧集的讨论热度不减,褒贬皆有;但“共识”也是有的,比如主题曲。几乎没人会觉得,这部剧集的主题曲不好听。

因为这首歌叫《刀剑如梦》。

1

在我读幼儿园大班向小学一年级过渡的那一年,内地在第一时间引进了94台视版《倚天屠龙记》。和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倚天”故事并行的,是该版剧集五首制作精良的歌曲。《刀剑如梦》作为第二首片头主题曲,从第23集开始出现,直到第64集大结局。

《刀剑如梦》,这首由詹德茂、周华健作词,周华健作曲演唱的歌曲,一经播出就立马流行开来;没过多久,更是几乎成了“武侠剧”最好的国语歌曲代言者。朗朗上口的歌词,畅快爽朗的旋律,配上民族风十足的编曲,几乎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

当时即使不看《倚天》的人,都会哼上两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歌,按现在的话说,“出圈了”。

陈钰琪饰演新版《倚天》中的赵敏

另有“遗憾”的,仍然是主题曲。94版《倚天》的“魔改”程度也相当惊人,但最终很大程度上靠着歌曲与主要演员的精彩发挥,使得该版仍有不错的口碑;如果新版真的能够如94版一样,自主写出一首令人称道的主题曲,想必也能加分不少。

但我也清楚,如今再写出脍炙人口的武侠主题金曲,难度很大。

2

从《刀剑如梦》火爆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那一年算起,往前再推十六年,《倚天》影视化改编后的第一首主题曲,在香港唱到了街知巷闻——1978年,史上第一部电视剧版《倚天》由TVB推出。该剧的同名主题曲,由黄霑作词,顾嘉辉作曲,郑少秋演唱。

不朽的“辉黄”组合,在那个粤语流行曲起步没多长时间的年代,贡献了一版很有代表性的《倚天》主题曲。这首歌入选了当年首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另外两首著名的武侠主题曲《小李飞刀》、《誓要入刀山》齐名。

然而,这首歌对于大部分内地观众而言,是相当陌生的。它既没有像《铁血丹心》那样,因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金庸剧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如《两忘烟水里》,能够在打了6年“时间差”之后,仍能靠着《天龙八部》录像带愉悦内地观众的耳朵。

作为一部从未曾引入内地正式播出的剧集,像我这样的金庸迷,得知这部剧以及主题曲,已经是官方VCD发售之后的事了。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

郑少秋饰演78版中的张无忌

“情如天,万里广阔;仇如海,百般汹涌。”即使没有“童年滤镜”的影响,当第一次听到这般大气又贴合原著的歌词时,我还是被镇住了;而主歌第一句“情义绕心中有几多重,仇恨又却是谁所种?”直截了当点出了张无忌的两难境地。

还有最后点题的那句“屠龙刀,倚天剑,斩不断心中迷梦”。词评家如黄志华、杨熙等人都认为,这句词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2)

黄霑

顾嘉辉的谱曲,更有一种魔力,看似平平无奇,却让我至今还能不由自主随口哼出主歌的旋律。主歌的旋律也贯穿了剧集始终,通过不同的编曲,表达剧情的轻重缓急,愈发起到“洗脑”之效。

我曾怀疑过,伍思凯写《情网》,是否也受了这首歌的影响,因为第一句“请你再为我点上一盏烛光”,和“情义绕心中有几多重”的曲调几乎一模一样。《情网》是90年代大红的张学友流行金曲,是我幼时常常听到的;而听《倚天屠龙记》,感到亲切之处,似乎还有“雷同旋律”之故。

无论从词曲水准、制作水准,还是从演唱水平、流行程度而言,这首歌都是上乘之作。说这是《倚天》主题曲中的第一个经典,不为过。

同一年,依然是顾嘉辉和黄霑,为邵氏电影《倚天屠龙记》又写了一版主题曲,由罗文演唱。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两首歌,恰似“双生子”,影版在旋律上改变了一部分,但仍能听出受剧版的影响;歌词的立意仍从“情仇爱恨”入手,不过更为直白浅显。总体来说,影版不如剧版。但让两位大师在一年内进行“同题作文”,确实挑战很大。

3

6年之后的1984年,台视拍出了他们的第一版《倚天》。这是一部更为冷门的剧集,若非十年前,北美的台湾“老三台”代理商“国际视听传播公司”重新把片库中的多数剧集制作成DVD,恐怕这部剧的“庐山真面目”还要再等等才能得见(后来,台视国际台重播了该剧)。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3)

刘玉璞饰演84版中的赵敏

这部剧的主题曲由庄奴作词,黄仁清作曲,王芷蕾演唱。

庄奴,是和黄霑齐名的词作家,他们俩连同乔羽,并称为“词坛三杰”。年轻人或许并不会太能感受到这个名字的影响力,但如果说起父辈们钟爱的那些不朽名曲——《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甜蜜蜜》等,作词都是这位“词圣”,必然能有“恍然大悟”之感。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4)

庄奴

邓丽君曾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

“词坛三杰”中的两人,分别为《倚天》历史上的第一部、第二部电视剧主题曲作词。这就是《倚天》主题曲的起步高度。

黄仁清是台湾著名的作曲家,谱写了很多影视剧歌曲;内地听众可能对王芷蕾感到陌生,但她在台湾也是名噪一时的歌手,1986年《明天会更好》的60位歌手大合唱中,她分得一句“使真情溶化成音符,倾诉遥远的祝福”,与蔡琴、苏芮、潘越云、甄妮、林慧萍一起在第一段主歌部分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每位歌手都能单独分到歌词。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5)

王芷蕾在《明天会更好》MV中

这首歌的歌词中并没有“刀”“剑”“倚天屠龙”等字眼,但依然扣住了原著的主旨,“谁把干戈化为玉帛,只有我也只有我”,刻画的是张无忌“排难解纷当六强”的形象。庄奴的遣词造句中借用长江、洞庭等意象,为歌曲增添了气势。不过,庄奴可能和金庸一样,对小昭“情有独钟”,第二段主歌一句“莫道今生缘意尽,万里相思一线隔”,“暴露”了这一点。

总体而言,这首歌的听感,很类似于如今的“主旋律歌曲”,流行风不是很突出。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首歌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曲调略有一些区别。第一集的片头曲和唱片版的旋律一致,有不少颤音,转音也相当急促;而另一个版本只存在于电视剧播出版后半部分片头,旋律更平直一些。由于年代久远,何以至此,已不可考。

又过了两年,黄霑开始了自己新一次“倚天屠龙”的填词之旅。TVB1986版《倚天屠龙记》主题曲《剑伴谁在》的词曲作者组合,是相对罕见的——作词是黄霑,作曲则是黎小田。

没有听过黎小田这个名字的人,多半听过《大侠霍元甲》(即《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吧?单凭这一首歌,曲作者黎小田就足以青史留名;更何况,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作曲界和顾嘉辉齐名,更以制作人的身份帮助张国荣、梅艳芳成为歌坛巨星。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6)

黎小田

无论黄霑,还是黎小田,都是香港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但这两位,在乐坛都各自有着相对“固定”的搭档——黄霑的作曲搭档一般是顾嘉辉,黎小田的作词搭档更多是卢国沾和郑国江。两位难得一次合作,竟是创作《倚天》主题曲。

不过,这首《剑伴谁在》,尽管有两大名家联手创作,尽管有男主角梁朝伟联合梅艳芳一起献唱,还是很难称其为金庸影视歌曲的经典之作。一方面,其旋律复杂,不好唱,黎小田似乎有些用力过猛;另一方面,曲子给填词增加了难度,歌词最后押韵押在了ai上,可供选择的字相当少,所以成品歌词也无法用朗朗上口形容,不易传唱。但黄霑的填词,犹如“戴着脚镣跳舞”,夹缝中仍能体现功力。一边彰显张无忌的功绩,一边刻画张无忌和赵敏的感情,也是“情义两全”。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7)

梁朝伟饰演张无忌

由于86版《倚天》也只是在内地小部分地区悄悄有过播出,所以这首歌也失去了在当年形成热度的契机。单就我首次听到该曲时的第一反应,起码是真觉得没有78《倚天》、83《射雕》、82《天龙》好听,也很难比肩84版《笑傲江湖》的主题曲;但这首歌,仍然要胜过大部分武侠歌曲。谁叫80年代的金庸剧歌曲质量都那么高呢?

4

历史进入90年代。

黄霑跟《倚天》的缘份,实在不浅。1993年,永盛公司拍摄电影版,他和顾嘉辉这对老搭档又出山写主题曲《欢笑之歌》。

作为90年代在电视台重播率最高的香港武侠电影之一,《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帮着《欢笑之歌》一次又一次轰炸着观众的耳朵。

“闲闲适适,恩恩爱爱。游游优优,卿卿我我。暮暮朝朝,生生世世,快快乐乐,欢欢笑笑,高歌……”

大家一般能牢牢记住的,是这一连串叠词唱出的旋律。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8)

李连杰饰演张无忌,张敏饰演赵敏

两位演唱者,分别是马浚伟和叶倩文。叶倩文在当时是最红的歌手之一,同一时期她的《潇洒走一回》,堪称“流行歌曲”的代名词;而马浚伟那时候还是新人,真正打开知名度,则是在好几年后的TVB98版《鹿鼎记》中饰演康熙帝。

与之前创作倚天主题曲的主旨不同,这一次,黄霑在填词上没有拘泥于倚天剑、屠龙刀,也没有拘泥于“情义两难全”的困境,而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刻画了张无忌和赵敏的真情,鼓励人们珍惜挚爱。总体而言,这是一首相当高明的“情歌”,字里行间隐晦呼应张无忌的身世背景,却更容易将受众范围扩大到武侠之外。

一年之后,四度为《倚天》填词的黄霑,终于亲自上阵,开唱了!

而他这一亮嗓子,打开的是90年代金庸武侠主题曲的新高潮。

前面提到《刀剑如梦》是94《倚天》后42集主题曲,那么前22集呢?《随遇而安》!

7岁的我第一次听到黄霑扯着破锣嗓子唱这歌,心想“这唱的啥玩意”?

好歌,需要细细品,也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去重新理解。17岁时,我对此歌的感想已变成了“卧槽,神曲!”

姚若龙的填词,汪洋恣肆;小虫的谱曲,铿锵有力;而在黄霑那不加修饰的“烟酒嗓”里,满满的豪气干云,满满的洒脱不羁!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9)

这不是“典型”的《倚天》主题曲,但这却是最“典型”的江湖曲。

94版《倚天》,这么多年来令人难忘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即从主题曲到插曲、片尾曲甚至是配乐,都是“殿堂级”的存在。

《刀剑如梦》和《俩俩相忘》,在前文已有叙述;《你给我一片天》,最低调,但平实动人,自有悦耳之处;而第一首片尾曲《爱江山更爱美人》,单论影响力,可能比《刀剑如梦》还大。

歌曲的词曲作者小虫,堪称是“中国风”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他为女中音李丽芬量身打造了此歌,让歌者醇厚的嗓音演绎起此曲来显得动人无比;这首歌,用在《倚天》中,也是相当合适的,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张无忌已经在小说中给出了答案。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0)

小虫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呀,西边黄河流……”至今,在各大KTV,这首《爱江山更爱美人》,都是点播率极高的歌曲之一。

我也曾在单身时某一个喝高了的深夜,歪歪扭扭走在无人的大街上,高声嘶吼过“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好歌,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让你产生极度共鸣。

94《倚天》的热播,让这些金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但歌曲本身质量过硬,比之剧集本身更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而为94《倚天》打造出殿堂级歌曲的滚石唱片,在90年代金庸武侠主题曲的高潮中就没怎么缺席过——95《神雕》主题曲《神话情话》、97《天龙》主题曲《难念的经》,98台视《神雕》中的《任逍遥》和《伤心太平洋》……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1)

那是华语唱片工业最好的年代。红火的年代,让武侠主题曲这一类别,持续大放异彩。

5

2001年,TVB第三度翻拍《倚天》。主演吴启华和他的“无忌前辈”郑少秋、梁朝伟一样,亲自演绎主题曲。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2)

吴启华饰演张无忌,黎姿饰演赵敏

光看《风起云涌》歌名,就很容易带人进入元末明初那风云跌宕的历史中;而作曲和编曲,也走的是较为激昂奋进的路子,听了就很容易记住旋律。

此时,TVB剧集的填词“主力”,已由张美贤“接棒”。黄霑珠玉在前,她的填词难免会受影响,比如“屠龙倚天一秒斩清空”,和“屠龙刀倚天剑斩不断心中迷梦”就有相似之处;而“情义最终两者不可相容”,也比较类似“情义绕心中有几多重”。

这并不能说是张美贤“拾人牙慧”,而是《倚天》主题曲的创作,确实已经陷入了窠臼中。适合小说主旨的填词,一版一版纷至沓来,“说英雄”、“论情义”、“比刀剑”都已被前人实践过,想要再做出突破,难度不小。

但张美贤终究还是为歌曲注入了新意。黄霑曾在78版发问的那句“仇仇怨怨待哪日才可终?”到了01版变成了光明的肯定句——“仇恨纵然沉重,一笑化成空。”

吴启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也正是这一句。

两年后,苏有朋的那一版《倚天》也在电视上亮相了。主题曲《心爱》大气磅礴,歌词依然是围绕张无忌来展开描写,“但愿情义交融”也和前面各版主旨一致,总体看来无功无过,也并没有逊色其他版本多少。只是那句“不要坏我大义,我会倚天屠龙”,有种强行植入主题的尴尬,稍稍有些“出戏”。

但这版贡献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片尾曲——《爱上张无忌》。

本文的主题,虽是说“主题曲”,但好的片尾曲,却能更好的紧扣“主题”。

《爱上张无忌》,从赵敏的视角出发,既刻画张无忌的形象,又展现了两人的恋恋情深,这在以前的歌曲里从未有过;那一句“让他一生为你画眉”,实属点睛之笔,一见就知词作者陈涛熟读原著。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3)

苏有朋饰演张无忌,贾静雯饰演赵敏

著名乐评人耳帝对此歌也有过评价:“情深似海、荡气回肠,毛阿敏的声音给这首歌极为增色。”

6

任谁也想不到,《倚天》主题曲的创作,在武侠剧看上去又开启一个高峰的时代,悄悄摁下了暂停键。

2004年,四度为《倚天》填词,一度献唱的黄霑,因病离世。这位在乐坛纵横一生的名家,留下了万古流芳的作品,却带走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时代。

2009年,张纪中制作的09版《倚天》问世。此前,他所制作的一系列金庸剧,几乎每一部都引发了全民热议,风头一时无两;其中,《宽恕》、《天下无双》等优质主题曲,也被新一代观众奉为经典。但恰恰到了《倚天》,主题曲,没了!

话说回来,其实并非“没有”主题曲,而是直接“拿来主义”,用了2006年发行的网络游戏《华夏2》的主题曲《华夏英雄》。

歌是好歌,但膈应是真膈应。

要知道,该剧问世之前那么多年,金庸剧没有自主创作主题曲的,只有2002版的《侠客行》而已。该版用了游戏《剑侠情缘2》的主题曲《纵横江湖》,以及插曲《天仙子》。

一向大制作的张纪中,在其制作的金庸六大长篇最后一部,如此“划水”,实在不应该。

后来,我才得知,09《倚天》经费紧张,能省则省,所以对其没有创作主题曲多了一些理解;但武侠剧,连同其主题曲的“盛极而衰”,也从09《倚天》能看出端倪。

三首百听不腻的武侠主题曲(从刀剑如梦到刀剑如梦)(14)

邓超饰演张无忌,安以轩饰演赵敏

2010年之后,金庸剧的推出,仍层出不穷。然而,与之前十年“大制作”不同,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快餐化、低成本的拍摄模式。在2017年《射雕》之前,竟然无一部令人满意的新版金庸剧。

同样,武侠主题曲也无法再形成流行风潮。这段时间,能够让大家留有印象的主题曲,恐怕只有13版《笑傲江湖的》《逍遥》和14版《神雕侠侣》的《浩瀚》。这两首歌的作者都是谭旋,在如今的内地影视界非常活跃的音乐人。他的热门作品,还包括了《爱的供养》《凉凉》,这两首歌的流行度,更是高过了他创作的金庸主题曲。

有的金庸剧主题曲,更成了笑话。如16版《侠客行》主题曲,填词竟然仿照了70年代佳视金庸剧的风格,用大白话细数角色!这种脱离时代审美的歌曲,自然是意境美感两者皆无。

到了2017年,新版《射雕》用上了《铁血丹心》。

2018年,那部口碑极差的《笑傲江湖》,同样没有自己创作主题曲,而是用了《沧海一声笑》的纯音乐。

2019年,新版《倚天》,又见《刀剑如梦》。

近来连续三部金庸剧,都没有自己的主题曲。

这绝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也绝不是偶然。

在前文中,我说了如今再写出脍炙人口的武侠主题金曲“难度很大”。看了这些年来的“事实”,足以证明此言非虚。

唱片业在衰弱,武侠剧在滑坡。

从小,我们唱着这些“江湖曲”穿梭在大街小巷;如今,能够谱写“江湖曲”给下一代武侠迷传唱的人却越来越少。

“武侠迷”可能也越来越少。

“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

武侠主题曲,前路茫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