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种桃种梨种春风。
一千多年前,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从此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
以天地为居所,以田园为邻,陶渊明的自在与闲适让人向往了一千年。
苏轼心里也有一个田园梦,这一天,他工作累了,无比想念黄州的田园生活,写下一首小词,满满的诗情画意。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这是一幅清新的春日美景。
在雪堂前,有我亲手种的桃树和李树,如今,已经是绿树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
天刚蒙蒙亮,门外的鸟儿,就开始啼叫。
惊醒了正在春睡的苏轼。
鸟儿声阵阵,似乎在提醒苏轼:东坡居士,东坡居士,别忘了黄州的小桥流水。
这首不足50字的小诗,如一泓清泉,带着田园的芬芳,滋润着人的心。
这一刻,苏轼变成了陶渊明,他无比渴望回到黄州,回到那小桥流水中的田园生活中。
发生了什么事呢?
写下这首《如梦令》时,是元祐元年的春天。
他离开黄州两年了。
“乌台诗案”的阴霾已经过去,在太后的“关照”下,苏轼回到京城任职,他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京城为官,八个月内,他被提拔了三次。
从起居舍人、到中书舍人,再到翰林学士知制诰。
“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职位永远是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也是担任宰相的前一步。
苏轼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
可人生的路,从来不是平坦的。
身居高位的他,经常被弹劾。
彼时,王安石的新法已经被废除,旧党被重新起用。
令人称奇的是,新党在时,苏轼的日子不好过。
如今,旧党重新当政,苏轼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因为,他从来是坚持己见,按原则进谏,但在别人看来,你不是我这一派的人,他们想尽了办法来反对他。
幸运的是,太后和皇帝对苏轼非常信任,将弹劾的表章都拒之门外,从未降罪苏轼。
可是,日子久了,苏轼身心俱疲。
面对窘迫的局面,他想到了黄州,想到了那片他被贬谪的地方。
在黄州四年,苏轼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苏轼是一个善于找乐子的人。
他修建一座房屋,起名雪堂,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
他想起了自己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如今已是春天,那里,定是绿荫喜人。
他耳边似乎听到了鸟啼声。
那些年,在黄州,在雪堂,春天里,他总是被鸟儿从梦中叫醒。
一想到黄州雪堂的春天,苏轼感到全身舒畅。
如今,在富庶的京城,官做得越来越高,却越来越不快乐。
他想逃离,于是他说:东坡呀东坡,莫忘了小桥流水。
心中有一个声音,仿佛在呼唤:归去吧,归去吧,去田园过自在的生活吧。
什么是幸福?
于苏轼来说,高官厚禄不如内心的轻松坦然。
亲历污浊的官场,看透利害冲突下的人情诡变,苏轼越来越怀念黄州,怀念那里单纯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和那些患难之中结识的真挚的朋友。
古往今来,纠结的不止苏轼一人。
人真是有趣的生物,居庙堂之高则向往桃花源的悠闲自得,处江湖之远则追逐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内心致君尧舜的梦想久久不能平复。
苏轼不断地乞求外任,朝廷终于同意了,他到了杭州。
也许有人会说,再艰难都应该在京城里为官,处在政治中心,方能有所成就。
什么是成就,诗词君更赞同另一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人生,有很多选择,也许你选择了在仕途努力,也许,你选择了小桥流水的田园生活,不论是哪一种,只愿你问心无愧,过好这一生,就是一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