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时光 中国教育报 2019-05-05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1)

讲师介绍

吴正宪,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

领读书目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作者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中按照四部分进行了梳理,分别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

孩子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好老师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人说,好老师的形象在三尺讲台上不能呈现出全部,因为老师也是孩子们课堂外的半边天;有人说,好老师是良师,是益友,也是亲人,因为耐心陪伴孩子迈出成长的每一步......

可见,好老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还要与孩子们情感互通,唯有真心对待孩子,才能将每一节课变成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出智慧与真情的火花。

那么,老师如何创造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实践,摸索出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有哪些特征,老师想要呈现出这样的魅力课堂,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起来学习吴正宪老师的立体型教师修炼秘籍——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2)

如何成为一名立体型教师?

很多专家、学者都听过我的课,他们把我的课堂总结为“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于是我也就被大家认为是三位一体的立体型教师。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3)

传授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传授”不是“传递”,归根结底,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才能获取。

因此,教必须服务于学,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定教,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借助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数学问题生活化”等等,是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抽象、系统、严谨)与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科学的总结而揭示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4)

启迪智慧

英国哲学家怀特曾说:认知教育总得传授知识。不过有样东西比知识模糊,但比知识伟大,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人们把它叫智慧。智慧与知识关系密切,智慧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知识与智慧之间不能画等号,但在一定条件下知识是可以转化成智慧的。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智慧?怎样才能转化成智慧?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会解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学习的“钥匙”,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渗透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这把“钥匙”。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又是对数学知识及其探索过程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如果数学教师能洞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在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使他们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久而久之,一旦遇到新情况下的新问题,学生就会将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组块重新调整和整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迅速地找到问题的实质,创造性地予以解决。一句话,学生就会越学越聪明。

诚然,数学思想方法是不能靠教师传授的,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我在每一节课中,总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转化、分类、对应、符号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这些思想方法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5)

完善人格

儿童不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儿童长大后必然要融入社会,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独立思考、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

高情商老师的教育方法(上出孩子喜欢的课其实很简单)(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