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十大元帅之一,其文韬武略让人敬佩不已,毛主席曾公正评价道:“陈毅是个好同志!”

不过陈毅并非十全十美,他“口无遮拦”的性格也让他在外交部工作期间闯下过大祸。

尤其是1965年的那一次亚非会议上,陈毅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让儒雅和气的周总理罕见发火,并大声质问他:“谁给你的权力?”

而在这次“批评”之后,陈毅更是写下万字检讨,向周总理和毛主席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么,陈毅究竟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了什么样的话,才使得周总理如此大怒?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

一切还要从陈毅接管外交工作说起。

一 陈毅担任外交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并让有外交经验的周恩来同志担任外交部长。

不过当时有经验的外交官少之又少,周总理事事亲力亲为,日夜操劳,这才从众多官兵中选出合适的外交人才,如王稼祥、谭希林、彭明治、黄镇等第一批外交大使。

为了打造好这支外交天团,周总理日夜操劳、通宵达旦。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外交工作顺利展开,而周总理的外交工作也让众多外国首脑赞叹不已。

如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就对周总理赞不绝口,说:“如果你们认为我不好对付,那么不妨和周恩来过上几招。”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总理的犀利言辞引来众人喝彩,大家对他的外交口才和人格魅力无比佩服。

不过,周总理还担任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等多个要职,要务缠身,这使得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左右,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2)

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

毛主席见状心疼不已,1952年时曾提议让他从外交部长一职上退下,可一时间没有合适人选,此事只能一拖再拖。

1954年9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被告知中央考虑让他分担周总理的摊子,今后外交部上需要他多操劳操劳。

陈毅听了后好紧张不已,自己没从事过外交工作,中央为何突然让自己担任这一要职?

心急的陈毅连忙找到周总理,并开门见山地表示自己会感情用事,说话有破坏性,外交上可能会砸锅,请求中央重新考虑人选。

周总理听了后笑了笑,在他看来陈毅思维敏捷、口才过人,善于沟通、谈吐幽默,且又是军人出身,最适合从事外交工作。

他对陈毅十分信任,也相信他能干好这件事,鼓励他说:“你的意见我同主席谈过,我们一致认为外交工作非你莫属。”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3)

周总理和陈毅

陈毅听了后信心倍增,不过他要求先跟在周总理身边学习一段时间,不行就早点下来,周总理答应了这一请求。

早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陈老总就崭露头角,表现出过人的外交天赋。

当时,受西方的影响和干涉,不少决议没能得到各方同意,争执不断。在这一背景下,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认同。

紧接着,陈毅又积极和各代表交流谈话,用真诚朴素的语言打动每位代表,他的出色表现也让周总理十分赞赏。

就这样,接下来几年,陈毅跟着周总理先后访问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印尼等国。在周总理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外交经验愈发丰富,足以胜任外交部长一职。

1958年2月,陈毅元帅正式担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对这位接班人充满了信心,他留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八个大字,希望陈毅能够游刃有余的展开外交工作,时刻保持着谨言慎行,及时向中央汇报情况。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4)

陈毅和妻子张茜

不过,陈毅对这一重任仍没有太大信心,他曾对妻子张茜说:“我这个外长,可能有4个结果:一是干出成绩,二是一般化,三是犯大错,四是得大病。”

没曾想此言一语成谶,1965年时陈毅就曾因一句话险酿大祸,引来周总理罕见发怒,这是咋回事呢?

二 陈毅一句话险酿大祸

20世纪60年代,我国各行业百废待兴,再加上和苏联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张,而欧美国家又对我国采取经济和技术封锁,因而我国外交局势也变得愈发紧张。

为了使国内经济更好地发展,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陈毅部长决定将外交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亚非地区。

1965年,第二届亚非会议计划在阿尔及尔举行,对于这一会议我国十分重视,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率队前往。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5)

周总理会见外宾

不过当周总理率领代表团抵达开罗时,突然接到一份紧急电报,上面写着阿尔及尔发生了军事政变,布迈丁率领武装力量推翻总统,建立临时政府。

看到这份情报后,心细如发的周总理连忙向毛主席请示,提议应改变出行计划,先在开罗访问,以观察阿尔及尔的后续政权更迭情况,判断是否参加亚非会议。

周总理这个提议,显然是从多方面考虑的,首先他担心这场军事政变是受外界势力操控而引起的,是否会影响亚非会议的正常开展;其次我国一向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在这个节骨眼上前去不太好。

毛主席和党中央进行研究分析,同意周总理的提议,先在开罗停留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打算。

不过,此时提前打头阵的陈毅外长,已抵达阿尔及尔,并来到亚非会议指定的召开场地。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6)

周总理

陈毅发现,会场内已有不少亚非国家领导人,但四周没有警卫队维持治安,各国代表相互争执讨论,他们对当前局势很是焦急,担心这一会议能否如期举行。

要知道亚非会议是关系着亚非人民根本利益的会议,它的举办可大大加强和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表明着亚非国家抵抗美苏霸权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非常大,其他各国代表见陈毅来了后,纷纷将焦点转向他,询问他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和态度。

陈毅性格豪爽,说话容易意气用事,是出了名的“炮筒子”,见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他当成主心骨,顿时激昂澎湃,信心倍增。

他没有过多思考,慷慨陈词、信誓旦旦的表态:“这次亚非会议必须开,而且一定要开好。”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7)

陈毅

此言一出,立马引来了各大代表的赞同和欣赏,大家也为他鼓掌,并希望中方能够推动此会议的召开。

然而,陈毅在不了解阿尔及尔局势的情况下,只是单单为了鼓舞人心而说出这句话,显然是非常不妥的。

要知道中国一向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就包括“互不干涉内政”,而陈毅这番话直接替东道主做主,这是不负责任的,违背了我国的外交原则,会被国际上误认为插手当地军变。

而陈毅作为中国外交部长,其本身的一言一行就决定着中国的脸面,但陈毅此言没有给中国留后路。

果不其然,第二天国际上纷纷发表对陈毅此言的评论和看法,我国形象也受到了影响。而西方本就不愿意看到亚非会议如愿展开,因而也开始从中挑拨,企图破坏亚非国家的友好团结。

结果,亚非会议受阿尔及尔局势不明、内部动乱较大的缘故被迫取消,各代表纷纷离去。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8)

陈毅

但陈毅在会场上的一句话却让亚非国家对我国产生质疑,影响了我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威望和形象,周总理得知后勃然大怒。

三 周总理罕见发火

就在陈毅大夸奇谈的第二天,远在开罗的周总理就已从报纸上看到此事,他当即大怒起来,将报纸重重摔在桌子上,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胡闹台,简直是胡闹台。”

周恩来之所以愤怒,主要还是担心美苏等国会借机针对我国,而他的担心也变成了现实。有媒体评论:中国外长大放豪言竟是“嘴炮”……

而此时在阿尔及尔的陈毅,看到国际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抨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他没有提前向周总理批示,也没有经过毛主席和党中央请示,就倚仗军人血性说了这句话,心中很是懊悔。

他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乘飞机回国,刚下了飞机就直奔中南海,希望周总理能够原谅自己。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9)

陈毅会见外宾

不过刚来到总理办公住所西花厅,他就听到周总理发脾气,连忙询问身旁站岗的警卫员。警卫员表情凝重,让他赶紧进去,没有再说啥。

陈毅来到办公室后,见周总理面色铁青,神情严肃,他和总理相识20多年,从未见他这么气愤,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

不过他做事光明磊落,讲究一人做事一人当,挺起胸膛走向周总理身边,边走边说道:“总理,我是负荆请罪来了。”

周总理见他来了后,显得更加生气,他瞪了陈毅一眼后,怒吼道:“胡闹,简直是胡闹,谁给你的权力?你无组织无纪律!”

说完后,周总理又重重地敲了三下桌子,说:“这是不允许的!”。

见周总理这番教训,陈毅才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他立马认错,低声说:“总理我错了,这是我的失误,请你惩罚我吧。”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0)

周总理

周总理向来儒雅绅士、深明大义,可他并没有因陈毅道歉而原谅他,又继续批评道:“外交部不同于其他部门,一言一行都代表国家形象,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我在开罗下了飞机后,就第一时间将此事上报毛主席、党中央,你在阿尔及尔就敢如此大胆擅自发表言论?革命大半辈子了连这点纪律性都没有?”

陈毅自知理亏,羞愧不已,不敢吭声,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不断地点头认错。

等到周总理说完后,他立马表示向毛主席、党中央作检讨。

说完后,陈毅就离开总理办公室,并沉痛反思自己的过错,随即写下一篇万言检讨书。

后来有人问周总理,对陈毅的批评如此严厉,是否太过火了?

周总理摇摇头,说:“我要是不严肃批评他,回去谁还敢这么说他?”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1)

毛主席

可见,周恩来之所以批评陈毅,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外交形象考虑,也是为了告诫陈毅要谨言慎行,不然将给国家带来大麻烦,毕竟他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这个问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毛主席决定研究原子弹。不过随着苏联方面撤走专家,停止对华援助,核工业研究工作陷入困境。

在这一危急时刻,毛主席力排众议,就算花费再多精力也要将原子弹搞出来。

陈毅作为开国元帅,他知道核武器研发对中国的意义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他公开表态:“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然而,陈毅是外交部长,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国际上的关注。此言一出,西方势力趁虚而入,以这句话为权柄,纷纷表示中国为了研究原子弹不顾百姓生命。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2)

金庸

就连作家金庸也在报刊上撰文,对陈毅此言进行抨击,表示一个国家如果不顾及百姓,就算研究出原子弹,那人民也不会过上好日子。

面对国际上舆论的发酵和争议,陈毅只好公开认错,表示自己所言有些偏激。事后,党内有些领导认为陈毅不适合担任中国外长一职,他说话比较性情,时不时“放炮”,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大国形象。

但在关键时刻,周总理力挺陈毅,认为陈毅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外长的血性和豪爽,这也能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威严。

有人好奇,周总理先是举荐陈毅,又多次在陈毅遭受非议时力挺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友谊,以及对彼此间的能力认识?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3)

周总理、陈毅等人合影

四 陈毅和周恩来的革命友谊

陈毅和周总理私交不错,早在1919年陈毅为了探求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曾听过周总理的大名。

在巴黎,他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劳动,并积极展开工人运动。1921年时,他和蔡和森等留学生情愿去往里昂大学读书,遭到法国军警镇压。

监狱中,陈毅不畏强权,坚决和法官员激烈争辩,其出色的口才让对方佩服不已,周总理听闻后对陈毅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要和其见上一面,但不久后陈毅就被武装押送回国,两人没能见面。

1926年8月,陈毅被派往四川军阀杨森部队,秘密从事兵运工作,培养和发展了很多骨干党员。

得知周恩来即将发动南昌起义后,陈毅立即奔赴南昌参加起义。不过当陈毅率领2000余名教导团战士抵达南昌时,才知道起义军已南下撤离。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4)

左二陈毅

陈毅仍不放弃,他继续率部追赶起义军,并于1927年8月8日在抚州追上起义军,并见到了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被任命为第11军25师73团指导员。

周总理对他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弃。”陈毅连忙摇摇头,表示只要让他参加革命,就算让他当连指导员也愿意。

起义军南下攻打潮州、汕头失败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残余兵力,并转战粤闽赣边境,不久后上了井冈山。

1929年8月,陈毅作为红4军代表前往上海,周总理多次来到陈毅房间内促膝长谈,这让陈毅从中受益匪浅。

他根据周总理谈话精神,代中央起草一封信,也就是红军史上著名的“九月来信”,对我党影响巨大。

陈毅离开前,周总理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请毛主席官复原职,并支持和拥护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就这样毛主席重新担任红4军前委书记,陈毅为委员。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5)

陈毅夫妻合影

晚年后再谈到这次经历,陈毅感慨道:“到上海党中央学习2个月,等于上了2个月的训练班。”

1934年8月,陈毅在兴国县指挥作战时,右腿遭敌弹击中受伤严重,被转送到瑞金医院治疗。

不过医院设备简陋,发电机无法使用,X光机不能正常运转起来,更不能拍片,别说做手术了。

周总理听闻后,心疼不已,连忙派人将司令部的发电机送到医院去,医生这才为陈毅拍了张X光,并成功为他进行手术。陈毅得知这一切是周总理嘱咐后,对这位兄长更是敬重。

1934年10月,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望陈毅,他这次前来除了关心陈毅的身体外,还希望陈毅能够留在中央苏区主持工作,毕竟陈毅在江西工作七八年,群众影响力大,且懂军事,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选。

陈毅听了后,尽管不愿意和周总理分开,但他坚决服从中央指示,没有任何意见。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6)

陈毅人物肖像

不过这之后,周总理随中央主力长征,陈毅在南方指导3年艰苦游击作战。抗日战争打响后,陈毅长期在前线领导新四军抗战,抗日胜利后又率部在华东地区展开解放战争,很少和周总理见面。

两人关系依旧很好,彼此牵挂着对方,并通过书信交流工作近况。

解放后,陈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周总理领导下任职,两人情谊继续加深,工作开展起来也十分顺利。

1955年我国决定开展第一次授衔,当时不少同志认为陈毅早就离开军队,从事政务工作,不应该授衔。面对众多人的非议,周总理主动为陈毅站台,并四处游说,这才让大家心服口服。

他还打电话给中办主任杨尚昆,指示授陈毅元帅军衔。如果不是周总理鼎力支持,恐怕陈毅将无缘元帅军衔。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7)

周总理、陈毅

不过周总理向来公私分明、深明大义,他不会因和陈毅私交甚好,就一味的包容他,反而是适时批评点醒他。

就这样,陈毅经历1965年的外交失误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开始反思自己,吸取教训,将“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八个大字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此后的国际舞台上谈吐更为严谨。

当然,就算陈毅性情豪爽,情绪激动起来就会“放炮”,但这也不能否定他在外交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 陈毅外交上的贡献

1958年陈毅刚上任中国外长不久后,就遇上了“炮轰金门”事件,解放军万炮齐发,对金门疯狂轰炸,谁知美国却当即调动100多艘军舰、200余架飞机进入台海。

显然,这一事件的背后主使者是美帝国主义兴风作浪,陈毅在前往罗马尼亚访问时公开抨击美霸权主义扩张到亚洲,挑起事端。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8)

陈毅和外宾合影

然而,美军为了实现对台湾省的侵略,继续发布嚣张言论,企图扩大战争。

对此陈毅再次声明,表示唯有美军撤出台湾省,才能解决矛盾,而不管台海局势如何,始终是中国人内部的事情。

在毛主席、陈毅的接连声明之下,美蒋矛盾激化,美国的阴谋就此破产,无奈撤出台湾海峡。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

陈毅还指出,金门留在国民党手里比回归大陆好,这样我们和台湾的联系会更紧密,美国的阴谋才不会得逞。

可以说,“炮轰金门”的复杂外交博弈中,陈毅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外交官的睿智和冷静,也让美国企图让台湾脱离大陆的阴谋破产,世界也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外长。

1959年10月,日本外事大臣来华访问,当时中日关系冷淡,我国本没必要热情接待。不过陈毅认为,想要和西方国家建立关系,日本是一个跳板。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20)

围棋外交

会议上,陈毅主张中日和平友好,并欢迎日本民间组织访华,加强两国联系。

与此同时,陈毅还开辟了“围棋外交”,以围棋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双方交流,使得两国联系开始频繁,打破了中日僵局,为日后中日关系破冰建立基础。

60年代开始,面对美苏两国的排挤,陈毅开辟了访问亚非国家的友好外交环境,并先后来到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出访,建立了友好往来,改善和邻国的关系。

1961年,受美国的挑拨和策动,老挝陷入全面内战中。同年5月,陈毅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旨在平息老挝内乱问题。

可来到日内瓦后,陈毅得知因美国层层阻扰,会议延期,各国代表苦苦等待。鉴于此,陈毅请示中央后,在驻华领事馆召开记者会,对美国的恶劣行为进行谴责。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21)

周总理、陈毅

此言一出,各国纷纷谴责美帝国主义阴谋,从而挫败了西方势力,也让日内瓦会议成功召开。

会议上,陈毅旗帜鲜明的指出,老挝问题必须有本国自己解决,任何国家不能干涉内政。这番言论赢得了亚非国家的一致赞同,甚至连英、法两国都站在中方一边。

回国前一天,陈毅参加富马亲王举行的酒会,碰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哈里曼主动同陈毅握手,记者纷纷按下快门,拍下这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各大媒体也评价:这意味着国际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美国不再漠视新中国。

1963年12月到次年2月,陈毅陪同周总理先后访问亚非13个国家,历时72天,行程1.8万公里,刚果、突尼斯、赞比亚等多国相继和我国建交。

就此,我国也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截止1965年底,我国已和49个国家建交。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22)

陈毅、周恩来

1965年,美国公然派兵入侵越南,扶持南越傀儡政权,越南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第一时间站在越南旁边,并大力支援各种物资。

陈毅也召开记者会,在大会上他表示中国愿意为一切反帝国主义斗争做出必要牺牲,并让美国不要心存幻想。

这一掷地有声的言论,让所有外国记者为之敬佩,他们感慨陈毅身上有着“巨大的能量”,也让世界认识到新中国不会再受任何国家摆布,就算和美国这样的大国硬碰硬也毫不畏惧。

不过陈毅最大的外交贡献莫过于促进中美建交,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苏联仗着军事优势,叫嚣要对我国进行“核手术”。

陈毅得知后,立马同徐帅、叶帅、聂帅3位元帅召开会议,探讨世界局势变化,陈毅结合自己的外交经验,提出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想要遏制苏联就要主动拉拢美国。

陈毅建议应力求中美部长级以上的高级会谈,以改善中美关系。而陈毅这一报告也得到中央的认可,并直接转变我国的外交战略,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可见,陈毅对国际局势的把控非常强,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1965年陈毅在国外开会说错一句话)(23)

陈毅在14年的外交部长任职期间,可谓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待,也让毛主席高度评价:“我们的外交部长不好惹!”

1972年1月,陈毅在北京逝世,周总理当时也因病住院,但他仍拖着疲惫身躯,连夜来到医院,看望这位相伴多年的好友。

周总理还亲自念悼词,短短几百字悼词,他多次哽咽,痛哭不已,对这位老友的逝世表现出极大的悲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但陈毅在十余年的外交工作中,贯彻周总理的外交战略,凭着出色口才和过人胆识,粉碎了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阴谋,最大化维护国家利益,他的贡献不容任何人否定。

编辑:知了

责编: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