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趣春秋


写在前面:本文较长,纵览了纳兰容若的一生。所以您也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再读。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总能在午夜入你梦中来,令人神魂颠倒。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纳兰容若就是这样一个灵魂永生的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著名的诗词大家。

世人多称“纳兰公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纳兰性德(纳兰公子鲜衣怒马)(1)

很多人喜欢纳兰容若,都是始于才华,忠于性情,却又不胜唏嘘着他的人生悲剧。

纳兰容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才二代、富二代。

难得的是,虽说是陆海空三栖全才,但是作为官二代,纳兰容若不会在骑马撞到人的时候大声嚷嚷我爸是纳兰刚;

作为才二代,他不会一边领着清朝发的工资,一边告诉清朝百姓,其实沿海烧杀抢掠的那帮倭寇都是好人。

但作为富二代的他终于跟上了时代潮流——纳兰容若交朋友确实是不看家世的,只不过原因并非是都没他有钱。

这样的纳兰公子,让人怎能不喜欢?

一句话,纳兰容若是一个至情之人。

而至情,恰恰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

纵观纳兰容若短暂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可以用三个词语概括:

鲜衣怒马、琴瑟和鸣、人间惆怅。

鲜衣怒马

纳兰容若的出身,贵不可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翻译一下就是说自己出生于繁华喧闹的京城,迎来送往的高门大户。

据说纳兰容若出生于今天的北京什刹海后海。

去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后海直到今天依然是终日游人如织、车水马龙。

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历任清朝廷高官,一度权倾朝野。

纳兰家族的始祖是蒙古人,早在金代的时候,纳兰氏就是皇家婚姻的首选对象之一。

后归为满族,到了清朝,纳兰家族属于正黄旗,是血统纯正的贵族

而且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着紧密的姻亲关系。

如何紧密呢?

请您听我说:

纳兰容若曾祖父的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生了个孩子叫做皇太极。皇太极是康熙的老子也就是顺治的爹,所以纳兰容若和康熙皇帝是表兄弟,而且关系还在五服之内。

纳兰容若的母亲姓个爱新觉罗,是多尔衮同胞亲哥哥英济王阿济格的女儿,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女、皇太极的亲侄女儿,所以纳兰容若和康熙还是表兄弟。

而这对表兄弟同时出生于顺治十一年,按照农历算法这就是同一年出生。

用屈原的话来说,大概就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一句话:纳兰容若的出身,贵,贵不可言。

到了明珠时期,纳兰家族更是如日中天。而纳兰的一生,就是在明珠的事业蒸蒸日上、飞黄腾达的时候度过的。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纳兰容若生来就是一颗明星,注定要大放光芒。

照理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算是个傻子,流的哈喇子不是真金白银也会是书香袅袅。

人生,又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而初看纳兰容若的人生,似乎确实是这样的。

纳兰年少时的光芒,彰显在两方面,一是诗词,一是志向。

诗词:

出生于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纳兰容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贵族气质自然地散发在作品之中。

但是纳兰容若并不拘泥于自己的出身,反而爱结交社会各阶层人士,从江湖文人,到一介布衣,甚至不愿意与清朝廷合作的明朝遗民,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所以纳兰容若的诗词并非华而不实的绮丽之言,反而处处彰显着至情至性的自然之趣。

在当时,纳兰容若就被誉为“清代第一才士”。梁启超也赞誉他在诗词造诣上为“清初第一人”。甚至王国维这样苛刻的大家,也称纳兰容若的诗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更为难得的是,一般来说,学问越高越是曲高和寡,越是难以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

但是纳兰容若却不同。

曹雪芹的祖父辈曹寅和纳兰容若是好朋友,他对纳兰容若非常了解,曾经这么写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饮水词》是纳兰词集的名称,不仅深受当时的文人喜爱,更是到了孺子皆知的地步。

志向:

但是别误会,纳兰容若并非一个只是整日吟诗作对的豪门公子,他还是一位心怀济世之心、弓马娴熟的有志青年。

纳兰容若十八岁时就考中了举人,后来在二十二岁那年的殿试中被录取为二甲第七名,也就是全国第十名。

放在今天,那就是清华北大的材料。

年少时的纳兰容若,也曾有过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志。

有一次他读到赵孟頫的一首自写照诗,于是仿照赵孟頫的衣着打扮,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公子自然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代孙,宋亡入元,是元代最著名的画家,人称“王羲之第二”。

纳兰容若拿着这幅自画像去给朋友们看,大家纷纷以最美妙的语言来夸奖他。

他听了非但没有飘飘然,反而还有些不高兴。

直到他的老师徐乾学说了一句:“你的风采真像王羲之啊!”纳兰这才大喜过望。

这说明纳兰容若年少时是自视很高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纳兰性德(纳兰公子鲜衣怒马)(2)

而对我们来说,这里的启示就是:拍马屁,不要拍到马腿上。否则拍得越努力,就有可能被马踢得越严重。

所以说拍马屁是一门技术活,不是体力活。而技术工种向来是比较受欢迎的。

王羲之在自己的时代里是引领潮流的风流人物,具有气质风流和事业风流这两大特点。但王羲之也是一个不把权势富贵看在眼里的人物。

所以从这个故事就能总结出年少时纳兰容若的特点:身处朝堂,心系天下,渴望江湖。

而这些,却也成为了他人生悲剧的发端。

琴瑟和鸣

世人向来爱好八卦,这其中当以爱情的八卦最是为人津津乐道。

毕竟,你爱我,我不爱你的故事谁不喜爱。

关于纳兰容若的爱情,后世流传的主要有三段。

关于他的初恋,传说众多。

传得最多的是纳兰容若的初恋是他的表妹,可是表妹选上了秀女,成了康熙的妃子。甚至还说那个表妹就是康熙的惠妃,惠妃也确实姓纳兰。

可是惠妃在康熙九年就生下了皇子,那么入宫的时候就更早了。而康熙九年,纳兰容若才十六岁。所以时间似乎不太对。

而现今众多影视剧里关于纳兰容若和表妹凄婉动人的爱情、纳兰容若恳求康熙成全他和恋人,甚至和康熙争抢女人的戏码,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就更是不可能。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后来担任康熙侍卫的漫长时间里,一直“侍上甚笃”。

但是你问为什么电视剧里还要这么演呢?那当然是为了吸引你去看,或者说要恰饭。爱情故事自然是要宝山爱碧莲,碧莲爱仕林,仕林不得不去考状元。唯有如此方能令人九曲回肠、念念不忘。如果唐僧真的娶了女儿国国王,西天取经的故事后面还怎么演?

所以这些话本小说,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相对来说,纳兰容若的初恋是府上侍女的说法更为可靠。但是纳兰容若的身份,在那个时代自然也是不可能娶一个侍女的。所以无论何种情况,纳兰容若的初恋肯定都是无疾而终的。

但是纳兰容若到底是个文化人,文化人的爱好就是,失恋了就写诗。

像今天脍炙人口的“人生若只如初恋,何事秋风悲画扇”就是纳兰公子对于自己初恋的最佳诠释。

而真正让纳兰容若爱得刻骨铭心的,是他的妻子卢氏。纳兰容若曾经用“一生一世一双人”来形容他和卢氏的夫妻关系,更是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来记录他和卢氏的婚后生活。

从这些诗词里可以看出,卢氏是一个眉目如画、才华横溢、胸怀宽广、性情娇俏的全能型才女。她不仅是纳兰容若的妻子,更是他的好友、他的知己。

所在在纳兰容若这段短暂的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里,纳兰容若从不吝惜笔墨来描画妻子卢氏。

因为诗词太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免误伤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单身汪。

但是小小的误伤一下也无妨,那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吧。

纳兰容若经常用“林下风致”来形容妻子,比如“林下荒苔道韫家”“林下闺房世罕俦”。

那么“林下风致”到底什么意思呢?

我们平时形容美女,或者小家碧玉,或者大家闺秀,但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描述(这里要划重点,尤其是男性朋友,可以拿去花式夸奖女朋友),就是林下风致,这源自于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有多好呢?你只需知道,她要多好有多好。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就是借用了谢道韫的典故。

所以你知道了,在纳兰容若的心里,妻子卢氏是丝毫不比宝哥哥的林妹妹差。

才华和情趣兼备,美貌与智慧并存,打着灯笼也难找。这些,都是纳兰容若用他的诗词告诉我们的。

刚才我们就说了,纳兰容若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此时也是一个心高志远之人。能让这样的人穷尽笔墨赞美的女子,我们不必去想象她有多美好,我们只需要明白她在纳兰容若的眼里有多好。

就这样,他们绣榻闲时,并吹红雨;斜阳微醺,共倚雕栏。

然后,神仙眷侣仅两年。

是的,这样美好的时光,仅两年。

婚后第二年,两人的儿子出生了,但是产后卢氏一直很虚弱,尽管纳兰府用尽了一切办法,在两人婚后的第三年,卢氏还是撒手西去了。

这一年,纳兰容若二十三岁。

妻子的离世到底带给纳兰容若怎样的伤痛呢?说不清,不消说。

古人曾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而对于这样的悲伤,纳兰容若也只是看似很平淡地说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曾经一切的美好,当时只道是寻常。

拥有过再失去,才是最痛苦的。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从此后,纳兰容若便只能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

中国古人向来有“悲秋”的传统。秋风起,草木枯萎,落叶凋零,凄凉萧瑟。

这种凄凉,对于悲伤之人来说,太重,承受不起。

多情自古伤离别纳兰性德(纳兰公子鲜衣怒马)(3)

有一个典故,说和珅曾经把《红楼梦》拿给乾隆皇帝看,乾隆看完说,这部就是写的明珠他们家的事情嘛!

由此后人都说曹雪芹创作贾宝玉是以纳兰容若为原型的。

先不论世事如何,但是纳兰容若确实是一个心思极为敏感细腻之人,这点的确和贾宝玉很像。

而我们都知道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有多痴狂。

卢氏去世后一年多的时间,纳兰容若都不肯让她入土,所以灵柩就一直停放在双林禅院,据说是今天北京海淀区的紫竹院公园。

纳兰容若经常会去看望亡故的妻子。这段日子又是怎样的呢?

纳兰曾经写过一首小词。在那首词里,清冷的寺庙里,纳兰挑灯独自坐,脑海里浮现他们夫妻相处的点点滴滴。妻子有时会坐在一旁给自己写一首情诗,有时会心疼熬夜的丈夫,催促他早些休息。而纳兰抬头一笑:“还有最后一段没写完,你先去睡吧!”妻子摇摇头,给他披上一件外套,换上一杯热茶,在身边坐下来,顺手拿起没做完的刺绣,陪伴着熬夜的丈夫。

过了好一会儿,纳兰抬起头来,看着低头刺绣的妻子,内心盈满了幸福,想伸手帮她理一理垂下的发丝,却突然扑了个空,刚刚还坐在身边的妻子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催道太眠迟。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情到伤心处,已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卢氏的去世,改变了纳兰的人生轨迹和人生信仰,让他从一个风流倜傥、性本向丘山的文人雅士,逐渐变成了一个痴迷于佛教的伤心人。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楞伽山人”的别号,表达他对人世沧桑的空寂感和虚幻感。

这一场生离死别,几乎耗尽了纳兰对生命所有的希望。激发了他性格当中潜藏的悲剧因素。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

人间惆怅

此时的纳兰容若,已经高中进士。但也许是康熙太过赏识他,也许是康熙想要借此拉拢纳兰一族,总之,纳兰容若没有像其他进士那样进翰林院或者被朝廷授予官职,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反而被康熙亲自任命为自己的贴身三等侍卫,正五品官衔,比状元的职位还要高。

照理说,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宠。一时间上门祝贺的官员踏破了纳兰家无数个门槛。

不高兴的却只有纳兰容若一人。

一是妻子刚刚离世,他确实高兴不起来。

二是这并不符合纳兰容若的人生志向。

别人求之不得的皇帝近卫,但是对纳兰容若这样性情高远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束缚。

当侍卫意味着什么?保卫皇帝安全,传达圣旨,被皇帝临时指派执行任何特殊任务。或者皇帝心血来潮想要招一群文人来歌功颂德,侍卫还要作为御用文人参与吟诗作赋。

如果诸位还是难以想象侍卫的工作和姿态,不妨想想最近那位花式拍马匹的秘书天花板。

但是纳兰并没有因此而消极怠工,反而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出入扈从,服劳惟谨”。

康熙对他的宠幸也远远超出其他侍卫,赏赐不断,最终晋升为一等侍卫。

其实康熙并非不器重他,在做侍卫期间,康熙也曾经派纳兰容若率几千军马出使塞外,安抚并拉拢准噶尔部的临近部族。

而纳兰也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了任务。在他回来之后,朝廷终于清楚了准噶尔部周围少数部族的态度,决定对准噶尔出兵。

由此可见,纳兰在政治上确实是有才能的,他不是一个身骄肉贵的人间富贵花,这点与宝玉是完全不同的。

而康熙也并非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奴才来看待。只是对于纳兰来说,不能施展人生抱负的工作,不是好工作,加薪也没用。

但他没有选择,只能做皇帝的侍卫。这一做,就是九年。

九年,在这期间,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少年郎渐渐远去,壮年便早生华发的皇家侍卫渐渐看透了人生。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青丝被岁月染成白发,英雄壮志被岁月磨灭。这个可恶的岁月!

大好年华、短暂的人生,不能在追名逐利中虚度。任他多少英雄盖世,到头来,不过一抔黄土。

没人知道纳兰容若在这漫长的九年里究竟是怎样度过的,没有了卢氏这个知己,自己还终日被琐事缠身。

渐渐消磨了人生远大的志向,此时的纳兰只想远离朝堂,他骨子里心向自然的本性愈发明显。

纳兰曾在诗词里写道,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可是纳兰容若并非宝玉那样丝毫不通世事,相反,他在康熙身边非常谨慎,也不曾直接参与到皇子夺嫡的斗争中生活在封建时代,作为高官的儿子,常年陪伴在皇帝身边,怎么可能不懂政治。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都不是他喜欢的。他是一个内心至情至性的人。他早已看透了一切,只想保留内心最纯粹的至情。

但他毕竟还要顾及到家族,不可能放手远去。

在他的身后,毕竟还有纳兰全族。所以他一直谨小慎微,就像刚进贾府的林妹妹,处处小心。

纳兰容若在做皇帝的近卫之前,曾经在给好友的诗词里说自己“德也狂生尔!”我纳兰容若也是一个狂傲不羁之人啊!

而这样一个狂傲之人,却陷在这样束手束脚的生活里整整九年。该是怎样的苦闷和惆怅。

纳兰容若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灵魂飘摇兮无所依,所以他说,自己本是人间惆怅客。

既如此,曲终人散,这位来人间作客的惆怅之人也是时候离去了。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在做了九年侍卫之后,纳兰容若突然病倒了。不久之后就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纳兰去世的这一天是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八年前,康熙十六年的五月三十日,妻子卢氏去世。

夫妻两个,在相隔八年的同一天去世,也许,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多情自古伤离别纳兰性德(纳兰公子鲜衣怒马)(4)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爱读书的趣春秋,欢迎你常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