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苏轼的文案(几招把广告词写成经典)(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山品读

苏轼这首词用现在的眼光看,很像是一条广告。朋友请他去新盖的亭子游玩,苏轼玩嗨之后,就写一首词赠送,顺带夸一夸这个亭子。

词从看似寻常的落日、卷帘、亭水写起,顺其自然地把对方代入,说朋友特意为了自己把快哉亭窗户涂了新色,看这个细节——“窗户湿青红”。

油漆还是湿的,真是神来之笔,既形象地让人感受到亭子的新,又容易激发感情的联想——对方一定是知道自己来,临时给新刷的漆。

这种用细节写感情的方式,比赤裸裸说双方感情深厚,不知道高明到哪去了。

接下来还有几个手法,用得也是不露声色的好。

比如,“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是说我在这欣赏景色,想起之前在前辈欧阳修的平山堂看过的景色,明白他说的“山色有无中”是什么意思。(欧阳修写过一句经典: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是苏轼的前辈,也是当时大V中的大V。这种“傍名人”的写法,有点像现在自媒体人爱编“我有一个朋友”。苏轼当然不是编的,而且用得非常贴切,一下子就把快哉亭的文化格调提升了。

接下来,苏轼又很自然地“造争议”“上价值”。“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大意是说,可笑的宋玉不懂得庄子的天籁之说,胡扯什么风有雌雄。其实,只要有浩然之气,哪里不是快意雄风。

公开质疑一个名人的说法,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但苏轼不是没事开杠,而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浩然气”的理解,很自然地把快哉亭代入。

这可比现在自媒体把软文写成10万+,厉害多了吧?

一首本来只为应景的词,苏轼信手一挥,就成了一首经典。

“傍名人”“造争议”“上价值”,这些技巧总结起来容易,但用得自然贴切,才不会东施效颦。

品宋词之美,学写作智慧。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