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举行“贺新岁,大年初一馆长给读者拜年送祝福”活动,为当天最早到馆的16位读者送上春节的祝福。

美好的周末和朋友相约图书馆学习(大年初一收获墨宝)(1)

1月22日,市图书馆馆长向读者拜年,为最早到馆的读者送上新年的祝福。记者王畅彤摄

  当日11时,22岁的读者茹仙古丽·尼亚孜第一个到馆,获得了由图书馆送出的墨宝一份。

  这是一件斗方墨宝,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军旅书法家周自贤书写。上书:“ 温故知新 书香天山 ”。

  茹仙古丽·尼亚孜说:“我正在准备考研,所以来到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新的一年借墨宝吉言,我会好好学习,温故而知新。”

  在活动中,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还为大家介绍了拜年习俗的文化底蕴。

  靳艺星说,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幼者须致礼,谓之“拜年”。

美好的周末和朋友相约图书馆学习(大年初一收获墨宝)(2)

1月22日,获得墨宝的读者合影留念。记者王畅彤摄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访。

  靳艺星说,随着时代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孩子们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时尚有叩头作揖的,给邻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问候语也变成了“新年好!”“过年好!”等时新语言。拜年的语言和形式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意没有变。(记者王畅彤)

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我的家##我在乌鲁木齐过大年##网络中国节•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