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妈kuaiwamanma

大家好,我是慢妈,北大光华MBA毕业,帝都金融民工一枚,家里有俩娃,姐姐奥莉三岁,弟弟小麦半岁。娃儿快速成长,妈妈却希望时间慢慢流逝;娃儿做事没耐性,妈妈却希望娃儿能稳扎稳打。快娃慢妈,记录了慢妈带娃过程中,亲身实践的养育知识以及两个快娃的成长故事。

去年有幸申请到了杜克大学MBA项目,于是 8月份我们全家前往美国,借此机会,我给奥莉在杜克大学附近找了一所老牌的蒙氏幼儿园。

一方面,能让奥莉做英文启蒙,另一方面,想体验国内“耳熟能详”的蒙氏教育。

奥莉在这个蒙氏园的Toddler班学习将近一年的时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家蒙氏园和国内我参观过的蒙氏园的差别。

先说说我在美国这个蒙氏幼儿园的几点体会。

1、两周一次的Newsletter(简报)

老师每两周都会给家长发一封Newsletter(简报),将过去两周孩子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长。

这个简报不同于国内幼儿园老师简单的向家长汇报“今天孩子学了什么儿歌、做了什么活动”,而是一篇详细的教学报告。

老师在邮件中,首先介绍最近的教学主题;然后介绍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智力等各方面的特点;其次,详细分析近期的活动安排锻炼了孩子哪方面能力;最后,会分享一段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让家长能够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

当然还有许多孩子们近期的课堂照片。(大家要是想看美国学校Newsletter的话,请给我留言,我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2、镜子后边的观察室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一次Observation Day。

我们选择观察了奥莉所在的Toddler(2-3岁班)和Early Childhood(4-6岁班),因为Toddler班(2-3岁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对陌生人更加敏感,所以学校安排了家长在观察室中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而更大一点的Early Childhood(4-6岁班)是在班级中坐在孩子们周围直接观察。

先说说Toddler的观察室,在奥莉教室的一角一人高的地方有一面小镜子。

如何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在美国上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后)(1)

标记的黄色框就是透光镜

这面镜子其实是单向透光镜,在这镜子的背后是一个观察室,观察室里面还有一个监视器,可以听到教室里面的声音。家长们在观察日就坐在这个观察室里观察小朋友在教室里的“一举一动”。

安排好参观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校长的邮件,里面写了一些观察的纪律要求和观察要点,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当然,观察结束之后可以与老师沟通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在Toddler(2-3岁班)观察室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奥莉在学校的表现,非常激动,观察到了孩子是如何“工作”、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及老师互动、如何从一个“工作”转化到下一个“工作”、老师是如何开展“教学”的、教具和教室是如何安排的,等等。

我们惊讶地发现奥莉在教室里最喜欢的“工作”是刷碗,她居然独自站在那里专注的忙活了半个小时。

如何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在美国上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后)(2)

奥莉在刷碗

也伤心的发现因为她不懂英文,渴了的时候跟老师一遍一遍的说“老师,我想喝水”,但由于老师听不懂,只得到一次次的微笑。

还发现她消失了半天,原来是坐在地上自己穿裤子,也看到她独自洗手、擦手、享受自己切食香蕉。

在Early Childhood(4-6岁班)里我们被安排坐在孩子们中,观察他们的“工作”。教室中低声放着优美的钢琴曲,安静到你难以想象这一个班居然有20个孩子在“工作”。

孩子们秩序井然的忙活着,有的坐在角落里看书、有的坐在地上玩数学教具、有的坐在椅子上画画。两位老师在一旁观察每个孩子,必要时给予指导。我不仅对于班里秩序井然的氛围感到惊讶,更感叹孩子们超出年龄的优秀。

3、20年蒙氏教学经验的班主任

奥莉班的老师Tina是拥有近20年教龄的专业蒙台梭利幼师,她的女儿在这上学的时候,她就在这所学校当老师,如今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

Tina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而坚定,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她几乎成为我的育儿导师,遇到育儿问题我会第一时间向她请教。她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多才多艺,她会弹吉他、会教瑜伽,经常带着孩子们弹唱儿歌。奥莉喜欢吉他,也是因为受到她的启蒙影响。

教室硬件设施,比如学校的装修设计,蒙氏教具、与家长的沟通工具等都是国内用心一点的蒙氏园可以照猫画虎做到的,甚至由于资本的力量能做的更好。

但是老师的经验和实力,则是国内大多数蒙台梭利幼儿园无法拥有的。国内大多数的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老师,甚至园长都没有国际蒙台梭利协会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蒙台梭利更成为了“唬人”的噱头。

经过这次体验,更加确定了“好老师”是选择幼儿园的最关键因素,我见过一些“外貌协会”的幼儿园,有独立别墅的、有把学校搭建成游乐场的,但是真正谈及老师资历的时候,招生老师的答复总不尽如人意。

4、结束开始都在操场

奥莉的学校,每天早上送孩子和中午接孩子都是在操场上,操场上距离大门不远的位置有条黄线(Yellow line),每天奥莉都是在这个黄线上跟我们告别,”Go back to the yellow line”是我们分别时候最常说的话,这仿佛成为她小小心里的一个仪式和我们必须离开的理由,黄线之内是他们的世界,要他们独立面对。

Toddler(2-3岁班)的操场不大,地面铺满了木屑,环保又实用,器械不多但功能齐全,滑梯、秋千、沙坑、圆桌、鼓,每个班级教室前面还有自己的小菜园。到万圣节还会有大大小小的南瓜供孩子们搬运。一些集体活动和老师的集中教学也会在这个操场上进行。

如何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在美国上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后)(3)

孩子们在操场上“开会”

如何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在美国上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后)(4)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

学校的Newsletter“简报”中介绍操场的意义时,是这么描述的: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playground to build with our outdoor blocks incorporates many skills: language use when talking to another about your ideas and listening to theirs, motor planning, and body awareness of self and others. Heavy work like lifting and carrying blocks and pumpkins builds proprioceptive skills that connect motor function with cognition.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including nesting and stacking, build visual discrimination, color recognition, and ignite the senses.”

“在操场上一起搭建户外积木可以让我们掌握很多技能:通过和他人谈论自己的想法或倾听他人的想法,能锻炼我们的语言技能、运动计划、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认知。像搬运重物和南瓜这样的体力活,可以建立本体感受技能,将运动功能与认知联系起来。所有这些活动,包括嵌套和堆叠、建立视觉辨别、颜色识别、调动感官。”

5、写在最后

幼儿园还有很多细节设计让人暖心,比如通过外面和家长才能打开的大门、比如要求家长随手关门避免在操场上活动的孩子“溜走”、比如学校后边森林里的“体育场”等等,我觉得这一切的存在这不仅是因为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独特教育理念,更是一位位用心经营的教育工作者的爱心造就的。

除了蒙台梭利以外,瑞吉欧、华德福、福禄贝尔和DAP等“洋气”的幼教体系也在被国内众多幼儿园使用,但大多都是照猫画虎,只学到了一招半式,并没有具有专业知识体系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去贯彻实施。

各位宝爸宝妈们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要只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就脑补孩子真能接受到“官方”的教育,就像不要只听双语、国际这种的字眼就脑补孩子真能像明星家孩子那般中英文无缝切换。更多的是要细心观察这个幼儿园里面老师和孩子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

老师是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所以老师的资质和经验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奥莉在美国上的蒙氏幼儿园并不是知名私校,但这所蒙氏学校的老师们深谙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我想,这就是国内大多数蒙氏幼儿园无法企及的。

后续我会跟大家分享我在美国幼儿园的经历,想看的就关注我吧(kuaiwaman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