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9日 来源: 春城晚报 字号: 纪念抗战七十周年展览(我的抗战记忆--)(1)

1946年李生杰与所属旅政人员合影

纪念抗战七十周年展览(我的抗战记忆--)(2)

参加队伍后的李生杰和家人合影 春城晚报记者 朱琦 翻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民族存亡的关头,多少中华儿女为国舍家、决意赴死。如今,岁月褪得去伤痕,但难以抹去历史的记忆,抗战中留下的一身老军装、一个锈迹斑斑的水壶,甚至一张照片或者一段故事都是历史的见证。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再次走近当年亲历战争的老者,回忆那段沉痛和悲壮的历史,铭记过去,珍爱和平。今天给我们分享抗战记忆的是90后小李,一起来听听小李的姥姥讲述姥爷的抗战故事。

没想到姥爷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今年6月,小李的家人分别从成都、北京、天津等地再次回到云南,久别重逢,老人们又聊起了往事。聊着聊着姥姥突然想起了战争年代的事,“跟着部队走啊,太困了又不敢停,踩个坑就掉下去”。也许是因为时隔太远,也许是不想提及,20多年来,小李(90后)从未听过家人讲起战争年代的故事,只知道家里有不少老红军。深夜,他翻开藏在箱底的照片,泛黄的相片上先辈们个个青春年少,大多数人小李都没见过。“说实话,我们这一代,除了课本上的历史,基本都是电影上了解一些抗战史,很少有人会回忆抗战的那8年。”那晚,小李坐在姥姥身边,慢慢听她说着以前的故事,也就是那晚他才知道,未曾谋面的姥爷居然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1927年,小李的姥爷李生杰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小村落。“闹饥荒、干革命、为大家谋口饭吃。”李生杰幼年时,父亲便离家参加了陕北红军,后听说在山东牺牲了。只听老人说,李生杰父亲临走时,曾交待过要李生杰为国家出力。”幼时父亲的教导,一直深深影响着李生杰。1938年2月,日军向晋南进犯。3月中旬,临汾、长治、侯马、闻喜、夏县、运城、解县相继沦陷。山西境内,一片狼烟。在敌占区的几年,李生杰随时打听着前线战况,不时跟周边同学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他甚至到“二狗子”家偷拿粮食分给村民。

李生杰所做的一切,都被学校的一名老师看在眼中。深夜的会谈后,李生杰成为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名地下联络员,利用学生的身份,带着情报的他时常穿梭在各个抗日据点,并带领进步青年突破封锁前往延安。15岁那年,李生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工作者。

鬼子进村他背着老师往山上跑

“我想打鬼子,拼刺刀!”几年地下工作,对于一个少年而言并不容易,同学们发现李生杰不再诉说爱国热情,黑眼圈也越发凸显,经常很多天都见不到他。而地下工作,也让李生杰感到难以舒展自己的抗战志向。深夜,老师看着他握紧的拳头,说:“这里也是战场。你用刺刀无非是刺死几个侵略者,但你在这里,可以把消息传递给各个村落,帮助他们撤离、反扫荡。你还可以护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充实党的队伍。你说你自己重要吗?”

那晚之后,李生杰不再抱怨。但他想不到,更大的危机正步步逼近。“学校出了叛徒。”还是深夜,山岗中有异常响动,时常穿梭在敌占区的李生杰练就了一对好耳朵,听到声响立马匍匐到窗外,日军手中的刺刀在漆黑的夜里反射出逼人的寒光。李生杰来不及穿长裤,就急忙跑到老师家中,将她叫醒,抱上老师年幼的孩子,翻过学校旁的篱笆墙向山上跑去。

待他返回时,密集的枪声早已响彻村落,掩护学生撤离的老师蹲坐在墙角,和几名地下党员与窗外的日军对射。“老师,走,走。”矮小的李生杰硬是把老师背到背上跑向山林。再次返回,枪声已经停止,巡查的日本士兵已将学校和村寨团团围住,撤退的路已被封死。“怎么办?”跑到一个巷子,巷子口站着三四名日本士兵,另外一个巷子则有伪军把守。日军正挨家挨户搜查,李生杰穿梭在巷道再无处逃生。村边的拐角,有一个半米高的土厕所。没有选择了,李生杰爬进粪坑,木板遮住他的脸,竹棍成为他呼吸的工具。

这一夜过去了,很多同学不敢相信,平日身边的小个子竟是一名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了,李生杰也无法再在学校进行地下工作。

1944年,李生杰成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名八路军战士,先后担任班长、侦查参谋、保卫科长等职。由于多年的地下工作,李生杰在部队迅速成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以正义力量的胜利宣告结束。时隔一年,李生杰又回到了曾经的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后随部队进军云南。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0多年前的往事,小李的姥姥大多已记忆模糊,不过她记得胜利的那晚,大家都抱在了一起……“老祖奶曾是妇救会主任,姥姥的哥哥也打过日本人,爷爷他们家做过随军伙夫……但大部分参加抗战的家人已经找不到或牺牲了。”

“我的抗战记忆”征集令

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这些关键词成为滇西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评价云南的抗战:“云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极其突出,既是大后方又是最前线,是中国抗日战场的主战场,更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接合部。”关于抗战的记忆,关于云南抗战的故事,我们还能够记得多少?如果你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份记忆是否已被封存?如果你家里有过参加抗战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是否曾听他们讲过那些故事?如果你家中存留着抗战的实物或影像,请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即日起,春城晚报将启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率先推出大型互动活动——“我的抗战记忆”征集活动,面向全省征集和云南抗战有关的真实故事、影像和实物。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纪念日,让我们跟随你讲述的抗战故事,寻找那个年代的抗战记忆,追寻记忆,是为铭记那段历史,让我们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互动方式

将你身边的“抗战记忆”、“姓名和电话号码”告诉我们,记者将及时与你联系,记录、倾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让更多人了解、记住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的历史。

1. 私信“@春城晚报”新浪官方微博;

2. 还可以下载“春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点击右下角“爆料”红点,输入“抗战故事:简略内容、填写姓名和电话号码”;

3. 搜索微信号“hai-ccwb”关注“春城晚报”微信公众号,进入微信号后点击左下角“键盘”符号,在对话框中输入“抗战记忆:简略内容、姓名 电话号码”;

4. 拨打“春城晚报”新闻热线0871-64100000,将你知道的“抗战记忆”告诉我们,并留下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春城晚报记者 朱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