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这一年,许多影视公司相继推出了抗日战题材的影视剧。
其中,最受欢迎、重播次数最多的要数《亮剑》,时至今日,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能够超越亮剑的少之又少,这部剧也成了很多人心中最经典的电视剧。
当时,这部电视剧除去后期的制作费用外,只有900多万,剧组的费用相当紧张。
但好在这一部剧的导演是陈健,他也是圈里公认的最会过日子的导演,不仅亲自上阵跑龙套,还把副导演和助理一起拉到了镜头前,最后,甚至连剧组的司机都没有“放过”。
正是这样“穷”的剧组,让《亮剑》征服了观众,最后,央视以65万元一集的价格买断了此剧的首播权,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部剧的价值。
每一部经典电视剧的成功,在它的背后,都有着极其坎坷的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是演员的敬业与付出。
《亮剑》的开机时间是11月份,当时已经进入冬天,而全剧组也只有两台摄像机,时间紧,任务重,剧组的拍摄不敢有一丝的停歇。
拍戏最冷的时候是在张家口,零下20多度,为了拍戏,每个人都是吃的冷饭,但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没有人因为艰苦而退出剧组。
其中,饰演“李云龙”的李幼斌戏份最多,付出的要比其他人更多。
李云龙与楚云飞吃饭的这场戏,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当时的李云龙正好得了疟疾,也俗称“打摆子”,为了不耽误拍摄,李云龙事先喝了一瓶白酒。
拍到一半的时候,张光北发现李幼斌烧得太厉害,于是便和导演商量,先拍李云龙的戏份,拍完后马上让李幼斌走。
最后,再拍自己的戏份,所以这场戏张光北镜头的对面并没有人,但观众却没有发现,也证明了演员精湛的演技。
相对于艰苦的环境来说,更挑战导演的则是演员的短缺。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导演便让剧组很多人都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甚至连幕后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跑龙套。
这样做不仅能省下一部分费用,而且也能让剧组的人员配合更加默契。
导演跑龙套,听起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陈健却以身作则,为很多人竖立了榜样,其中,有一集李云龙在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刚好一个镜头给了陈健一个正面特写。
照片中的罗征副军长就是导演陈健。
《亮剑》中有一集是楚云飞收拾叛变的钱伯钧,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当时负责跟钱伯钧谈判的郑谦一。
而这个联络员正是导演张前。
在《亮剑》这部剧中,如果说李云龙最怕的是谁,恐怕非李云龙的旅长了,每次李云龙“犯事”,旅长都会“教训”他一顿。
而这个旅长其实并非专业的演员,他正是这部剧的副导演张伟,不得不说,他的表演功底确实扎实,很多网友也表示“有两把刷子”。
除了副导演张伟外,还有一名副导演名字叫王炎冰,他在剧中饰演了一次反派角色。
剧中山崎治平的扮演者就是王炎冰,他那个表情至今还有很多人印象深刻。
田勇,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提起李云龙的警卫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而这个警卫员正是导演的助理,当时拍亮剑的时候,他刚好21岁,年轻有为用在他的身上并不为过,如今的他已经也成为了一名导演。
王有胜这个名字,看过《亮剑》的朋友并不陌生,仅仅几分钟的戏,却让很多观众记住了他,他的头像也在网络上流传很广。
那一段戏中,有一个五师师长,就是打王有胜那个人的上级,相信很多人还有印象,他其实是剧组的美术师。
虽然只是一个美术师,但演技却一点也不差,如果不说,谁会知道《亮剑》的美术师也如此厉害。
上面这些客串的工作人员,或多或少都跟表演沾点边,而下面要说的这位则是剧组的司机,可以说没有一点表演功底。
但他却在《亮剑》剧组中一人分饰三角,并且两次演的都是反派角色,他的名字叫杨清文。
他能受到导演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剧中缺会日语的演员,此时杨清文的日语就排上了用场。
可是谁又知道,杨清文学日语背后的坎坷。
杨清文高中毕业后,本想着学习日语,日后能当一个翻译,但却在学习了2年之后,没了用武之地。
为了生计,杨清文成为了一名司机,但每天晚上用日语写日记的习惯却没有改变,这也使得他的日语练得炉火纯青。
令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部《亮剑》让他的日语有了用处,也让杨清文这个名字被圈内许多导演知晓,此后,在《雪豹》、《永远不磨灭的番号》等剧中都能看到杨清文的身影。
结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比如杨清文,他因会日语得到了演出的机会,并且开始了他的演艺事业,如今的他已经片约不断,背后更多的是他的坚持与努力。
而《亮剑》这部剧能够拍摄成功,受到观众的欢迎,是全体演员与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他们不受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他们的敬业与付出,才让我们看到如此经典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