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话题是说也说不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莫过于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尤其是诸葛亮,作为一个谋士,他把自己的功能开发到了最大:不仅在活着的时候助君主打天下,就算是已经离世,也要利用自己的葬礼再为蜀国谋利益。如此一个尽职尽责的谋士,真的是对得起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了。

诸葛亮的智慧是来自哪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的惊艳事迹极多,而在东吴的舌战群儒也绝对算得上是惊艳的一幕:当时刘备被曹操大军压境,无力自救的刘备只能希望得到东吴的帮助,然后共度难关。但是,这求救也得分方式,如果过于软弱,会让东吴看不起,如果过于强势,又显得刘备自傲。那么,在这尺寸之间的拿捏,就得看这使者的能力了。当然,作为使者的诸葛亮,的确是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

诸葛亮的智慧是来自哪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2)

诸葛亮运用自己超人的胆识,和东吴的群臣展开了一场舌战,他以自己出众的辩才,使得东吴群臣一个个都变成了自己的“口”下拜将,并说服了孙权,这才形成了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那么,有个问题就来了,诸葛亮本是山东人,后在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隐居时娶妻,随刘备出世以后,没过多久就遭遇了赤壁之战。也就是说,在这之前,诸葛亮应该擅长山东话和湖北话,而这和东吴的语言不在一个系统上。那么,诸葛亮舌战群儒,讲的是什么语言呢?总不能用自己的家乡话去说服一堆外乡人吧?

诸葛亮的智慧是来自哪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3)

要探究这个问题,就得从古代语言的发展说起了。古时候,为了交流方便,其实也是有雅言的,也就是官话,或者说是古代的普通话。夏商周时期,洛阳雅言,也就是现今的洛阳话,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通用普通话。到了秦朝时期,依旧沿袭了前朝的通用雅言,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又改变了不少。而汉朝由本是楚国人的刘邦建立,所以汉朝的官话自然就是楚国话。

那时候民间大融合,楚国的普通话其实是客家话,也就是说,诸葛亮作为一个随时都有着出世准备的谋士,他肯定得掌握国家上层名流通用的雅言,也就是客家话。所以,从这里就可以推断出,诸葛亮要想用文采优势,去压倒东吴的群臣,就必须得说东吴群臣也能懂的官方语言,也就是客家话了。不过,这一幕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作者为了让诸葛亮的形象更饱满而虚构的场景罢了。

诸葛亮的智慧是来自哪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4)

​要知道,那时的孙权在东吴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他怎么可能会受朝臣的左右,怎么可能需要靠一个外人来说服朝臣,再让朝臣来改变自己的想法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孙权岂不是太过于无能了?而且,孙权也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需要找个外来者,来打自己朝臣的脸,他又没有疯,何必要去长他人的志气,来灭自己的威风呢?所以,这一幕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诸葛亮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刘备在世时,他助刘备抵抗曹操,并且建立了蜀国。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帮助阿斗稳定朝纲,一边提高蜀国的经济收入,一边遵守刘备的遗愿继续北伐,一心一意想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期望蜀国可以平定天下。只可惜,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得到满足。因为直到诸葛亮去世,蜀国也没能统一全国。而且,最后的蜀国,在阿斗的带领下,更是投降了敌国,彻底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