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有很多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的冷知识。比如,我曾注意过家里的算盘有2款,一款是“上1下4”,另一款是“上2下5”,我从来没想过这么设计的【原理】,家里人也从未惦记过同一物品的2种布局方式背后的原因——否则,早就会提一提。

这个问题的答案,偶然在若干年后得到了解答。因为“上2下5”的算盘所服务的是【16进制】。也就是说,这种算盘是可以同时满足【十进制】和【16进制】的高科技复合体!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1)

那么,【16进制】是从哪里体现的呢?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到一个可能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词【半斤八两】!为啥半斤要对八两,而不是5两?因为过去,1斤对应的是16两,半斤对应的就是8两。听说在港澳台的部分地区,还保留着“1斤=16两”的十六进制计量法。

于是,我们就能明白这种“上2下5”的算盘的用处了。同时,为何把算盘称为最古老的的【计算机】呢?原因在于16是2的4次方,可以理解为二进制的【变体】。事实上,计量以2、4、8、16为单位,也有其历史沿革,就是过去的称量往往用到类似天平的【秤】——平分,才能平衡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2)

当然,总有些东西是不用【斤、两】来“计量”,而是【个】。例如驴肉火烧、活珠子、老婆饼、煎饼果子等。众所周知的是,活珠子里没有【珠子】,买老婆饼也不会送老婆,煎饼果子里也没有【果子】。那么,问题来了,煎饼里面的“果子”究竟是啥?

答案是——能同时变长变宽,能由小变大大大大的油条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3)

得嘞!我读书少,这么多年一直以为是【水果】的“果子”!如果深挖下去,会意识到这是【果】对应的“词根”——【粿】的缘故!

粿,在中国的中部和北部所对应的往往是小麦面粉制品。这似乎也解释了江浙一带(例如南京)有油炸的面点称为“油果”,而陕西的一些地区会把南京这边称呼的麻花叫做“炸果”。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4)

另外,如果你去过日本,可能也会关注过“和菓子”——就是打着“和风系”的一类点心。注意了,这玩意儿就是配合茶饮的点心,【菓】就是【果】,也就是【粿】!渊源嘛,又要扯到唐宋时期的世俗文化输出。

唐宋都城都在北方,时人会将点心称为“果子”,于是,饮茶吃果的含义就是,喝喝茶,吃吃点心——哎哟,我去,这不就是英式下午茶嘛(战术后仰)!文化沿革其实都在咱老祖宗这儿咧!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5)

“一花一世界”难以具化,这样“一字一世界”的奇妙却令人神往。这就要提一个伟大的传说,仓颉造字:传说仓颉仿天下诸形终于顿悟“造字”妙化的那一瞬,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黑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神惊鬼泣,整个世界都为之一震!未知的敌人也悄悄在海洋中出现,这就是塞壬,之后的事儿就是各位指挥官都知道的了。

的确,有了文字后,文明可以传承,历史可以被记录。透过文字,我们也能化身侦探,草蛇灰线,去探究历史背后的“冷知识”。不知道这一刻,你的眼眸里是否会闪耀出求知的渴望?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6)

来来来,我们先聊一个关于【china】的概念。china,大写的话就是中国,小写的话可以解释为瓷器。如果是“china”这个音,就可以拆解为【chi-na】,我们听过的【支那】就是源自这里。不过,【支那】也是个古老的概念,原本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当然了,牵扯到日本和军国主义,这个【支那】的“概念”就已经彻底异化了。

同时,【chi-na】还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契丹】。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可不是只有魏汉吴,还有契丹(辽)、北宋和西夏。讲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的历史》里就提及,契丹(辽)在当时是要比北宋更能代表“中国”的概念。原因无他,一个是因为疆域广阔,另一个是因为军事力量强大。古往今来,谁拳头硬谁说话就有分量,谁就是正统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7)

如果你很感兴趣,我们再聊一个关于【阿凡提】的话题!我小时候看过一部阿凡提的动画——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有没有看过。这个阿凡提四处惩恶扬善,他从不用暴力,却每次都能用智慧打出了暴击伤害,把财主、地主老爷耍的团团转!当年的我在电视前看得好开心,代价就是智慧未增加,却buff了一副眼镜。

当然,重点不是这部动画。而是【阿凡提】这个概念!您以为【阿凡提】是个人的名字,就像帕凡提一样?nonono!【阿凡提】对应的是【efendi】。注意,是【e-fen-di】!这是一个敬称,一种称呼!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8)

当然,这里的【fen-di】与【fendi】没有啥关系——如果品牌有1天愿意付酬做推广,那还是可以的,然而并没有。【e-fen-di】这个称号的原型可以追溯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希腊词【aphentes】。你自己可以试试读音,感受一下。

同时,希腊词【aphentes】则是由更古老的古希腊词【authentes】演化而来,那么,这个【authentes】的原意是啥呢?答案是——主宰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9)

如果再深思,你可能也注意到古希腊词【authentes】与英文中的【author】形似,那么,释义“著者、作者、作家、(尤指计划或思想的)创造者、发起人”是【主宰】的演化吗?毕竟,首创人拥有话语权,也就是KOL啊!

很抱歉,我读的这本《中国话》并没有提到这个。而英文中的【author】,其实是由古法语中的“auctor”演化,至于古希腊词【authentes】与“auctor”之间的关系,恐怕就是另一个让人头发掉光也未必能想明白的故事了。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10)

这个世界上很多冷门书蕴含的冷知识其实“没啥用”——例如《中国话》。它的作用,恐怕就是引发人的思考。就像丢勒的著名铜版画《忧郁症》,重点并不在于你看到了【表面】的什么,而在于你看到了【表面之下】的什么。

总的来说,《中国话》是一本语言学科普读物,通过诠释中国话的前世今生,试着唤醒国人重新发现咱自个儿的文化史。上文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来自于本书。《中国话》好读,却难读。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11)

说它好读,是因为书中探讨的九大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对于喜欢吃的朋友,可以尝试了解下“籼米和粳米”这个问题;对于喜欢钻研文字的朋友,可以思考下【“爷”是祖父还是父亲】这个问题。

说它难读,是因为书中牵扯的知识面过广,作者好像带着地球仪开着时光机在讲述一个字或一个概念的前世今生,对于思考力不足的筒子们来说,这种“纵横千古”会带你进入无数个“知识盲区”。但如果你就能静下心读一读,顺带做一些笔记,感觉还是很爽的

煎饼果子里面果子是什么(煎饼果子里的果子)(12)

对了,这位【郑子宁】的大拿其实还有1本名为《东言西语》的书,也是以他独特的笔法让我们读者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等认真看完《东言西语》后,我再来与大家分享些许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