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形成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而黑龙江的产业工人则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干线及附属工厂中1896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密约》,从而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工和建设,筑路当局从铁路沿线和外省——主要是直隶和山东招募大量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从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到1900年该条铁路已招募了17万多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结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结合(黑龙江地区工人阶级的成长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结合

东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形成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而黑龙江的产业工人则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干线及附属工厂中。1896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密约》,从而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工和建设,筑路当局从铁路沿线和外省——主要是直隶和山东招募大量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从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到1900年该条铁路已招募了17万多人。

除了在铁路沿线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筑路工人外,设在哈尔滨市内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还汇集着大批产业工人。他们中不仅有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还有一部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天津北洋机械局和吉林机械局的技术工人,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俄国工人。随着中东铁路的完工,铁路的附属机构——机车库(即机务段,俗称地包)、工务段、火车站、铁路制材厂、发电厂、印刷厂等相继建成,工人队伍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到1911年,包括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在内的市区铁路员工已有3000余人。

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外国资本的输入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从1900年开始,在黑龙江地区,特别是哈尔滨,相继建起了满洲第一面粉制造公司、成发祥火磨、秋林洋行发电厂及汽船官营总局等一大批外资、中外合资或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公司企业。到1913年仅中外面粉厂就有16家。

1907年1月,根据《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规定,哈尔滨开为商埠。随后,各国资本陆续涌入。特别是英俄两国于1914年签定《英俄协定》后,美、法、意、日等相继加入,使得他们享有与俄国人相同特权。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仅哈尔滨就有中外企业1154家(不包括铁路和航运企业)。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使黑龙江地区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扩大。这些产业工人大都从事铁路、机械制粉、电业、航运等工作,其中最多的是铁路工人。20年代初,中东铁路员工近25000人,其中中国工人有17000多人。

在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的工人,除微薄的薪酬外,还饱受剥削和奴役。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职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而资本家则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千方百计地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的付出已不能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便开始与反动当局和管理者展开斗争。

为反抗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黑龙江地区工人最早起来同殖民统治当局展开斗争的是中东铁路的工人。1900年6月,中东铁路富拉尔基段的筑路工人为争取工资、保卫生存权与路局发生冲突,结果,有数名筑路工人被警察打死。筑路工人群情激愤,放火烧毁了沙俄铁路当局开办的商店、房屋,拆毁了嫩江木桥,毁坏路基10余公里。负责此段建桥工程的沙俄官员惊慌回国。同年7月,齐齐哈尔工人与来自吉林、双城、呼兰、阿城的铁路工人近6500人包围了沙俄在哈尔滨的“护路军”,占领了沙俄军队在哈尔滨香坊的据点田家烧锅,控制了江南码头,并向哈尔滨火车站挺进。罢工队伍的浩荡声势,迫使俄军节节败退,直到8月初沙俄援军赶到才解除被围攻的局面。事后,沙俄当局公布了这次罢工的情况:“全线铁路被破坏达70%,建筑、桥梁、器材多数被毁,机车、客货车多成废铁,损失达7千万卢布”。

哈尔滨总工厂的华工也为争取改善待遇与铁路当局展开了斗争。当时在该工厂工作的工人中除一小部分是沙俄从国内招募来的俄国技术工人外,大部分工人都是被沙俄称作“黄色苦力”的中国工人。这些从事工厂最苦和最累工作的中国工人,除工资比俄国工人少几倍外,所生活居住的条件也是非常恶劣——帆布帐篷、冬冷夏热;阴暗潮湿、拥挤不堪。为了改善居住条件,1903年秋,该厂工人在张永贵的带领下,冲进俄国大总管的办公室,他们向大总管伊奥秀夫提出“我们要享受人的待遇,我们要房子住,不答应就罢工”的要求。铁路当局面对工人的坚决态度,不得不同意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之后,工厂给工人们修建了36个人字型的马架子,这样的窝棚虽然比较简陋,但比帐篷要强一些,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作“三十六棚”。

1905年,俄国国内爆发了十月全国总罢工。在中东铁路工作的俄国工人获此消息后,也加入到罢工的行列中。此时,在哈尔滨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组织借机向中国工人进行宣传,要求中国工人积极支持俄国工人的斗争。同年11月11日,中东铁路的中俄两国工人举行了大罢工。他们放火焚烧了铁路局的办公楼房,给铁路当局以极大的震动。此次罢工持续了一个半月。

这次罢工后,中国工人从俄国工人那里知道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知道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工人都在每年的5月1日纪念这个节日。于是,哈尔滨总工厂的中国工人决定在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举行纪念活动。5月13日,当工人代表把这个决定告知铁路当局的负责人时,却遭到蛮横拒绝,称“根据路局规章,没有‘五一’放假的规定,你们不要提出无理要求,明天必须照常上班干活!”工人代表见无法达成协议,便分头通知全厂工人按计划于“五一”这天齐聚松花江边纪念节日。当天,来自哈尔滨总工厂及机务段、面粉厂的工人从四面八方汇集江边,他们高举红旗,唱着歌曲,许多市民闻讯也都赶来参加。在纪念大会上,工人代表在书写着“民主”、“自由”、“中俄工人团结起来”、“五一万岁”的旗帜下,上台发表演讲。他们号召工友们,团结起来,反对沙俄统治者。要求路局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这次活动,使哈尔滨的工人们深受鼓舞,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此次纪念五一活动是我国工人最早纪念自己的节日,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而沙俄和清朝统治者则对此产生了极度不安。事后,沙俄总理责令主管中东铁路的大臣做出说明;中国地方当局也派出密探进行侦察。但星星之火已经点燃,自此以后,每年的5月1日,哈尔滨的工人都要冲破重重阻力,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

1915年,北洋军阀袁世凯与日本签定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当时的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工人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斗争,并积极进行游行示威,为成立的爱国储金会募捐。从而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1917年2月,沙俄政权被推翻后,哈尔滨的中俄工人决定隆重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一”这天,哈尔滨铁路总工厂、机务段、铁路印刷厂、火车站和货栈处的工人数千人直奔集会的地点——位于南岗区的尼古拉教堂。会场上人潮如涌,红旗招展。工人代表在集会上纷纷发表演说,揭露沙俄统治者的罪行,控诉工人的悲惨境遇。会后,工人们举行了示威游行。《远东报》对这次纪念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在配发的评论中说:“今日全球民主国无不庆祝劳动工党统一纪念,哈尔滨及其他城市,今日皆开会庆祝。三十六棚华工亦与俄国工党联为一气庆贺年,全球各国凡不为奴隶者,未必不极表赞同,故中华民国之工人亦愿与俄人联为一体,逆料世界大同之日将不远矣”。中国工人在这次活动中,表现了应有的阶级觉悟和团结精神。一位当年在此工作的俄国工人回忆说:中国工人的到来,“我们把他们当作中国无产阶级向我们伸出的一只友谊之手,中国工人对我们充满了多么友谊之情!……他们在工厂里的工薪收入比我们少得多,但代表团却当场把在车间募集的数百元钱,交给工人和士兵代表大会主席团,作为对俄国革命的支持”。“五一”集会后,哈尔滨老巴夺烟草公司、秋林洋行等处的工人也为了改善工作待遇举行了罢工。这些斗争都对沙俄殖民统治者给予了有力的打击。

同年6月,中东铁路齐齐哈尔站的筑路工人为提高工资待遇举行了罢工斗争。他们向路局提出三项要求:一是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的待遇要一视同仁;二是中国工人的工资不足以维持生活,要求加薪;三是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此次罢工持续了20余天,最后迫使路局答应了工人的要求,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它象一声春雷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切被压迫和被奴役的民族和人民都从中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

在中国,最早得到十月革命胜利消息的是中东铁路的哈尔滨工人。他们为之欢欣鼓舞,觉悟也迅速提高。此后,铁路工人的斗争从以前的单纯经济斗争开始进入到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阶段。从1918年开始,以中东铁路工人为主的罢工斗争此起彼伏,黑龙江的工人运动逐渐进入高潮。

1918年5月,中东铁路发生了第一次全路大罢工。5月15日,俄共(布)党员、中东铁路横道河子教师乌曼斯基被白俄分子暗杀。消息传来,激起中东铁路沿线中俄工人的普遍愤怒。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当即决定:自十五号夜十二点钟起至十六号夜十二点钟止,全路罢工一昼夜。同时要求铁路当局拘捕罪犯。是日,三十六棚全体中俄工人、哈尔滨印刷局工人,以及铁路其他部门的工人一致举行罢工,火车停运,工厂停工,致使白俄当局损失30万卢布。

中东路第一次罢工后,把持中东铁路的白俄分子、中东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宣布:在中东铁路沿线实行戒严,禁止集会结社,解散铁路职工联合会,驱逐工人领袖。面对白俄的疯狂反扑,工人们并没有被吓倒。8月30日,中东路的中俄工人代表召开大会,决定自9月2日起,再次举行全路大罢工。罢工首先从哈尔滨铁路总工厂的中俄工人开始,并很快扩展到中东路全线。在当日就有8列客车、32列火车全部停运。此次罢工是由三十六棚中俄工人代表和铁路沿线工人代表所组成的“中东铁路技师工人同业联合会”领导的。他们提出的罢工理由是:铁路当局无故缩减工人的工资,致使工人“将濒于饥寒不免之地位”。但是当时的中东铁路正是忙于运送外国干涉军的通道,所以这次全路罢工有着明显的政治性。至9月6日,在驻哈各国领事和协约国参谋部的要求下,铁路当局被迫答应了工人的条件。但同时宣布“9月9日午前7时不复工者,以自动退职论”。此举遭到罢工工人的强烈反对。工人联合会向当局提出5条要求:(1)解除戒严令;(2)承认职工联合会;(3)恢复民主自由;(4)一切工人和工匠不分性别和国籍同铁路编内职员权利平等;(5)不得强迫工人为谢米诺夫修理装甲车,并决意继续罢工。工人的这些要求被铁路当局拒绝。他们在各国领事和协约国的支持下,开始对罢工工人进行镇压。9月10日夜,白俄军警逮捕了36名工人领导人,并宣布开除2500名未上工的中俄工人。鉴于此次罢工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于是,工人联合会在要求当局停止迫害罢工工人的前提下,决定复工。最后,路局撤消了开除2500名工人的命令。

这次中东路大罢工,工人们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使白俄当局损失了150多万卢布,重要的是,事后工人们举行了示威游行。这次纪念活动使开往大乌苏里前线的外国干涉军未能出发,延误了捷克叛军返回西伯利亚的时间,从而支援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外国干涉军的战争。

1919年春,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当时市面上“羌贴”(俄币)大幅贬值。但中东铁路当局仍按原有工资给工人发放。致使工人的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此举引起全路工人的极大不满,三十六棚工人酝酿展开罢工斗争。而此时正是高尔察克匪军向苏俄红军进行反扑的时候。7月8日,俄国乌苏里铁路罢工工人派代表来到哈尔滨,请求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同他们联合举行罢工,以共同打击高尔察克匪军。与此同时,乌苏里地区游击队也发来信件,要求中东铁路的工人展开罢工斗争,切断白俄匪军的运输线,他们在信中说:“我们向你们呼吁,只要停止中东铁路的运转,就只三个星期也好,以便完成我们所拟定的任务。”乌苏里铁路工人和游击队的请求,很快得到中东铁路工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在经过周密准备后,中东铁路工人于7月19日举行了第三次全路大罢工。

这天,三十六棚总工厂的2500名中国工人和600名俄国工人及900多名机务段工人同时罢工。7月21日,发电厂的工人也加入到罢工的行列。7月24日,中东铁路沿线各站的工人代表召开中俄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了罢工委员会。会议通过对路局的八项要求:(1)工资需以“老贴”和大洋发放;(2)铁路工匠应与“当差人员”享受同等权利;(3)被驱出境的工人联合会会员应全部放回;(4)不得强迫工人做额外工作;(5)满足乌苏里支路工人的要求;(6)罢工期间工资照发;(7)不得迫害罢工工人;(8)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会议正式宣布:从7月25日起,实行全路总罢工。当日下午1时,火车司机全部罢工。中东铁路全部陷于瘫痪状态。在罢工期间,罢工委员会向罢工工人发出宣言,号召中俄工人团结一致,坚持斗争。在一份《告中国工人同胞书》里写道:“我们的兄弟们正在乌拉尔同高尔察克军队战斗,我们决不能把装备品、被服、大炮和炮弹运去打我们的兄弟。”为了反抗白匪军警的镇压,工人们在中东铁路的几个地方破坏了铁路,在横道河子车站,中国工人还与白俄匪军发生了武装冲突,战斗中有数名工人牺牲。

8月18日,历时一个月的罢工斗争结束。此间,苏俄红军胜利进入西伯利亚。同年11月,高尔察克匪军被彻底消灭。这次罢工,不仅有力地支援了苏俄红军的远东作战,为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帮助,同时罢工斗争也反映出五四爱国运动对工人阶级队伍的影响。

1920年3月,为了反对日本武装干涉和霍尔瓦特在中东铁路的统治,中东路工人举行了第四次全路大罢工。

同年初,高尔察克匪军被苏俄红军打败后,英、美、法、意等国的干涉军被迫退出苏境。但日本干涉军不但无意撤走,而且还增兵至7万余人,更有甚者,日军还进占中国东北延边一带,并控制了中东路沿线。与此同时,白俄分子谢米诺夫纠集沙俄残余势力在赤塔建立起白匪政权,他们在日军的支持下,继续与苏俄对抗。而作为中东铁路总办的霍尔瓦特则与此遥相呼应,他擅自动用铁路资金,向日本购买军火,为反对苏俄筹集经费,从而致使铁路工人的工资迟迟不能发放。铁路当局的倒行逆施,激起工人们的愤怒。

3月12日,华工团体——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发出布告,号召中俄工人“结成团体,罢工罢市”。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则向霍尔瓦特本人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其“24小时,必须辞职,否则将举行全路大罢工”。由于霍尔瓦特顽固拒绝,从3月13日起,中俄工人同时罢工,此外,哈尔滨机车库、车站、电话电报局、印刷厂以及市内其他行业的工人也全部参加了这次罢工。由中俄工人组成的罢工委员会宣布:此次罢工,非达目的不止。

在中东路工人罢工斗争的推动下,中国驻军也召开会议,并通过决议:为了避免铁路被日本占领,应该剥夺霍尔瓦特手中的权利,并交中国手里。3月14日,北京政府照会霍尔瓦特说:“中东铁路,全属中国领土,在中国领土主权之下,不容第二国施行其政治权,即不容俄国新旧当人在中国领土内引起政争。”“现在贵总办揽去中东铁路各种政权,并利用军警以供政治活动,致路界联合会群起反对,运动罢工……本督办为维持路务起见,特行通告贵总办,克日将中东路一切政权悉行解除,由中国照约办理。其他军装器械,一并派员验收。”16日,白俄武装被中国军队解除。霍尔瓦特也被迫向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中东铁路工人第四次大罢工以工人的完全胜利结束。

此次罢工虽然只持续了4天,但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结束了沙俄对中东铁路的统治,清除了与苏俄为敌的据点,同时也打击了其他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在罢工斗争中,中国东北的工人阶级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它同全国各地工人阶级斗争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俄国的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活跃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早从中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要拯救中国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命运,就必须走俄国人的路。

在黑龙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要早于国内的其他地方。因为这里与俄国接壤,连接俄国东西部的西伯利亚铁路与中东铁路贯通,这就为革命思想的传入提供了条件。早在1905年,布尔什维克即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建立起秘密组织。其负责人舒米雅茨基以车工的身份为掩护,在俄国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1907年,该组织又成立了“中央委员会”(对外称俱乐部委员会)进行公开的活动,在领导哈尔滨和中东路沿线工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工作。

1907年,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工人举行的两次集会上,中国工人都与俄国工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他们不仅积极地参加活动,而且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东铁路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开始积极领导俄国工人进行反对白俄分子的斗争。哈尔滨的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站在一起,积极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同年11月16日,秋林洋行的全体职工举行罢工。11月20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工人召开代表大会,通过了《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决议》。

为了反对和消灭尚盘踞在中东铁路和哈尔滨的沙俄残余势力,布尔什维克在中东铁路积极积蓄革命力量。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召开了中东铁路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了中国工人的组织问题。同年10月,在其影响下,哈尔滨总工厂的工人成立起自己的第一个组织——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其后,在中东铁路四次大罢工中,俄国布尔什维克不断地向中国工人宣传俄国革命,介绍俄国国内的情况,揭露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俄国革命的目的。此外,这些俄国革命者还通过散发传单等形式向中国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革命的重要意义。中国工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认识到革命的真理,开始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由于中东铁路的原因,当时在哈尔滨有许多俄国侨民。随着俄国人的逐渐增加,俄文报刊也开始陆续创办、出版发行。十月革命后,在哈尔滨的市面上主要有红党、白党和中立三种报刊。其中红党的报刊有《劳动之声》、《前进报》、《回声报》等10余种。这些“赤色”报刊,由于大量报道宣传革命思想,所以不断遭到地方当局的限制,甚至取缔。如1920年创刊的《前进报》,因宣传俄国国内的工人斗争及报道俄国人民的生活,而被哈尔滨当局勒令停刊,该报主编海特被逮捕。

此时,在苏俄国内出版的报刊也大量涌入哈尔滨。其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和邮递流入市内的。这些报刊虽然在通过海关检查时,部分被扣留,但还是有许多在市民中流传。人们在阅读这些书刊的过程中,程度不同地知道和认识了新思想,使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当地广泛传播开来。

另外,俄国的革命还通过旅俄的华工传入黑龙江。当时由于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断绝外交关系,大批在俄务工的中国劳工返回国内。其中有大部分工人留在了哈尔滨。这些华工回国后,便把自己在苏俄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周围的人。为此,地方当局十分惊恐。黑龙江省督军鲍贵廷在给北京政府的密

电中说:“欧俄华工附和激党,回国鼓吹社会主义”。从中可知军阀政府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极为恐惧的。

此外,一些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正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积极奔走。如宁安籍人马骏在天津求学期间参加了进步组织“觉悟社”。在回家度假的时候,他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在宁安,马骏在清真两级学校和清真寺等处召开群众集会并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声讨军阀政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呼吁民众起来进行斗争。之后,他带领学生走上街头,高唱《勿忘国耻歌》。马骏还针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亲自编导并演出了话剧《一念差》,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在省立四中的毕业仪式上,马骏情绪激昂地给全校师生做了《中国现代青年学生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现在就像一只老绵羊,任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腐败反动的军阀政府把中国的土地一块一块地送给外国,是何等地屈辱啊。我们要收回这些土地,就得人人爱国。青年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挽救中国。他要求同学们承担起自己肩上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为了崇高的理想要勇于奋斗和牺牲。

1917年,具有先进思想的留日学者邓洁民回国后,在哈尔滨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东华中学。在学校里,他积极宣传改革思想和爱国思想,在学校建立青年会、爱国会、季报社等组织,开展进步活动。协助邓洁民办校的留苏人士张西曼也把从苏俄的考察情况介绍给师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由于哈尔滨是通往苏俄的必经之地,所以当时许多中国内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共党员、国民党员为了探求革命真理和参加国际会议而经哈尔滨赴苏俄。而东华学校则是他们停留的重要地方。邓洁先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中国共产党和传播先进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积极派遣干部到东北开展工作。1922年初,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罗章龙受书记部和中共中央北京区代表李大钊的委派到东北考察。在哈尔滨,他会见了北京马列主义研究会成员张昭德(张晋),重点考察了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戊通轮船公司和秋林洋行等处的工人情况。1922年2月,马骏受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派遣,到哈尔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在哈尔滨道外王锦生医生的施医处,他结识了当时哈尔滨的进步青年韩迭声,由于韩迭声听过马骏的讲演,对其火一样的革命热情和先进的思想非常敬佩,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不久,在马骏的启发和指导下,1922年2月2日,韩迭声和另外几个爱国青年组建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该团的宗旨是:“唤醒同胞,群策群力,以为外交之后盾,冀希挽回(中东铁路)共管而达我统治领土大权之目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亡国的“二十一条”,反对白俄把持中东铁路。同年2月10日,“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在哈尔滨道外滨江公园召开了2万余人的市民大会,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冒着大雪和寒风举行示威游行。

1923年,马骏又回到家乡宁安开展革命宣传教育活动。他在当地组织起“宁安回民崇俭会”。该会以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礼教为宗旨,积极致力于对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中的陈旧礼法进行改革,从而减轻了贫苦回民的沉重经济负担,受到百姓的欢迎。在宁安,马骏还针对当地土豪劣绅意欲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镜泊湖和森林资源的可耻行为,组织和领导民众同卖国贼展开斗争。在“老戏园子”召开的群众大会上,马骏亲自登台演讲,揭露官绅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行经,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由于当地民众群情激愤,使这个破坏当地资源的计划破产。

1923年3月,中共北京区抗委派遣陈为人、李振瀛来哈尔滨开辟党的工作。同年7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成立,10月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从此黑龙江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正式诞生。

总之,黑龙江地区由于接受俄国革命比较早,而且工人阶级在思想和组织上基础比较深厚,所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黑龙江也成为全国建党较早的地方。□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