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长什么样? 小说没有正面具体描绘。但我们却能感觉到她是一位美丽、活泼的女孩。

《红楼梦》中史湘云第一次出场已经到了第二十回,回目中的两句“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都与史湘云有关。第一个故事“王熙凤正言弹妒意”,说的 是王熙凤指责贾环和赵姨娘对宝玉的嫉妒,而宝玉却认为“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 并不想自己是丈夫,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他根本没有把贾环放在眼里,主要的原因是他“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书中写:

你道是何呆意? 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

在宝玉阐述他的女儿至上论时,提到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家中有姊妹四春,还有亲戚中的三位,在宝玉的潜意识中,湘云被排在了黛玉和宝钗的前面,读者第一次看到了史湘云的名字。

史湘云 红楼梦(红楼梦里史湘云长什么样)(1)

第二十回中一句“史大姑娘来了”,标志着史湘云的正式出场。需要指出的是,《红楼梦》是一个庭院故事,在介绍人物出场的时候,一般以荣宁二府为出发点,贾家的人要靠陌生人的感知去写,比如林黛玉、刘姥姥、尤二姐等。而贾家之外的亲朋,要从府内的视角出发,由外及内。十二钗正册中有四位宾客,在第二十回史湘云出场之前,林黛玉、薛宝钗、妙玉,在未见其人之前都有一些铺垫,进府时也需要一番引见。而史湘云的出场,一点初来乍到的迹象都没有。这一现象恐怕是由于作者“增删五次”的改稿过程所导致的。小说中正面写史湘云的文字不多,关于她的情节,往往采用补叙、插叙等笔法。有时追述前事,会流露出时间上的疏忽。如第三十二回写:

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 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

史湘云比黛玉小,宝钗在第二十二回才十五岁,此时史湘云的年龄不过十二岁左右“十年前”和袭人在“西边暖阁住着”有过闺中夜话,两岁的小女孩不大可能有“害臊”“不害臊”等情感交流。这里应是为了补写袭人曾服侍过湘云,而为两个人添加了一段回忆。用“十年前”也许是为了强调在袭人服侍宝玉之前,但作者在构思这一情节时忽视了儿童情感成熟的年龄底线。陈庆浩在《八十回本(石头记)成书初考》中推论:“旧稿黛玉十三岁才入京,大概是史湘云和宝玉一起在贾母身边生活。后来为使木石姻缘更有基础,就以黛玉取代湘云幼年在贾府的位置,湘云幼年的故事被删掉。”的确,从黛玉进府时年龄的版本差异,到湘云与袭人追忆中的年龄矛盾,小说在修订过程中应存在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即删削湘云幼年在贾府生活的正面描写,以凸现木石姻缘。

史湘云对于贾府老少,甚至丫鬟们,无不是别后重逢的自来熟。有幸的是,作者还是对她的音容笑貌,做了陌生化的处理,让未曾谋面的读者通过言谈去感知这位“大笑大说”的另类美女。

未知长相,先听咬舌。同一回中“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的故事,与史湘云有着直接的关系。她一出现便笑语不断,因为“咬舌”,还引出了黛玉的戏谑。面对黛玉揭露自己的毛病,湘云没有生气,却用“咬舌的林姐夫”的笑语相对。史湘云的优点作者没有强调,反而在她刚出场时便突出写她“咬舌”的毛病,黛玉笑话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偏偏咬在“二”和“爱”的音差上,湘云的娇憨跃然纸上。脂砚斋在此有一番高雅的见识,庚辰本夹批写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除(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燕飞(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见陋,且更学(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 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将“咬舌”上升到白璧微瑕、以瑕映玉的审美高度,耐人寻味仅就这一番说笑,湘云的乐观、豪爽,甚至“咬舌”的毛病都使其显得十分可爱。

关于湘云的容貌,作者惜墨如金,只是从侧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些信息。第二十一回作者写了湘云的睡态,“那史湘云却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这是宝玉去给她盖被子所看到的情态。作者以睡态来写湘云的美貌,与唐五代词人温庭筠《菩萨蛮》中“鬓云欲度香腮雪”的词句暗合。到了第四十九回通过侧面描写,交代了湘云“干净清秀”的长相。李婶对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的宝玉和湘云的描述是:“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可见是一位容貌清秀的“脂粉香娃”。

史湘云 红楼梦(红楼梦里史湘云长什么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