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般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发病至1周)、恢复期(1周至8周)、后遗症期(8周以后)3个阶段对于在急性期针灸好还是恢复期针灸好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及时、及早介人正确有效的针灸方法直接关系着面瘫恢复与后遗症的多少。从西医学角度看,面瘫多由于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引起周围面神经损害不能对面部肌肉支配而致。发病之初面神经只是前述部位的水肿状态,但面部肌肉是正常的,仅仅是神经指挥系统障碍不能正常运作,还没有完全使面肌因时日过久而丧失活动能力,只要能采取患侧茎乳突处的针灸使局部水肿消失,指挥运作正常,面肌的活动即会恢复。再从中医学角度来讲,不论面神经麻痹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邪的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使面肌失养而诱发。针灸之术可通过“补虚”或“泻实”来调节、疏通经络,使其气血能正常地运行,以濡养面部则患侧面肌便可正常活动。总之,在急性期采用正确、及时的针灸方法,疗效好、后遗症少、治疗时间短,为什么非要等到痼疾已成后再施针灸,而延误时机呢?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有时针灸治疗同时面瘫还会加重?这完全是因为面神经本身受伤程度轻重而决定的,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不针灸这种情况仍有可能出现。

先天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只想给你说-诊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1)

虽然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尽早介人针灸方法,首选针灸治疗,但对于电针的使用笔者认为当慎之又慎。电针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中西合璧的产物,电针器输出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脑穴、经络或某一特定部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刺激强度远远大于手捻,其对肌肉的康复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会因多次、长时间的反复刺激而发生适应现象(肌肉的疲劳),若在面瘫急性期使用过强、过频的电针于患侧面部,会使正气更伤,邪气留恋,破气伤血,反而加重病情,大大增加了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治疗难度。

对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西医多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烟酸、强的松、病毒唑、抗生素等药物。通过临床观察这种方法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的对症、安慰治法,特别是在该病发病早期静脉点滴更是不妥之举。大多数经过西医药物口服、静脉点滴治疗后效果不好而再求诊于中医针灸的治疗者,不但疗效欠佳,且患者多可在2周时出现周身乏力、无精打采、嗜睡等副作用,给面肌的兴奋、修复带来了诸多不利。其中原因笔者不得而知,在此提出供大家留心并对其进行深人研究、探讨。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