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2日电 题:《温彬等:货币乘数派生效应持续增强助推M2增速上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货币m2增长意味着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货币m2增长意味着什么(货币乘数派生效应持续增强助推M2增速上升)

货币m2增长意味着什么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2日电 题:《温彬等:货币乘数派生效应持续增强助推M2增速上升》

  作者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霍天翔(中国民生银行研究员)

  央行数据显示,4月,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预期10.1%,前值10.1%;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预期1.3万亿元,前值2.8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9万亿元,预期2.16万亿元,前值5.16万亿元。

  4月,M2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央行全面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投放基础货币,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把握公开市场操作节奏和力度,推动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步增长。4月,央行M2为209.35万亿元,同比多增20.88万亿元;M1为57.02万亿元,同比多增2.96万亿元;现金净投放比上月多增3668亿元。另外,本月货币乘数6.55继续维持在历史高位附近;财政存款受减税降费影响,本月新增529亿元,同比少增4818亿元;3月末,外汇占款21.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70亿元和457亿元,财政、外汇等扰动因素降低,以及货币乘数对基础货币的派生效应持续增强共同助力了M2增加。

  4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较上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1.15万亿元和多增6818亿元,贷款需求回升,反映经济活动开始改善。

  本月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下调LPR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提高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持续增加抗疫企业、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中长期贷款,促进了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温和修复。

  从新增信贷结构上看,本月企业与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延续了3月增长态势。企业部门方面,本月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63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1.09万亿元和多增60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少增62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减8814亿元和少减1355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547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4096亿元和多增2724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好于短期贷款,说明在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下,银行信贷加速流向基础设施、制造业、抗疫相关企业等中长期借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另外,本月票据融资新增3910亿元,比上个月多增1835亿元,随着票据融资利率下降,需求明显回升。居民部门方面,本月居民新增人民币贷款6669亿元,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其中短期贷款新增2280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864亿元和多增1187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389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349亿元和多增224亿元。尽管国内疫情形势转好,多地出台刺激性消费政策,但相较于按揭贷款规模的基本稳定,信用卡、消贷等消费借贷明显下滑,说明疫情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表内信贷和企业债券成为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动因。

  面对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政府投资拉动、信贷供给增加、融资成本降低,共同推动了本月新增社融持续回升,结构性宽松延续。

  从新增社融结构上看,本月对实体经济新发放的表内信贷(本外币)新增1.7万亿元,占本月新增社融规模的比例降至六成以下。表外融资(委托贷款 信托贷款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新增21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188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拖累表外融资缩量增长的主因。直接融资方面,本月企业债券延续放量态势,共发行9015亿元,与上个月相比基本持平,同比多增5066亿元,成为推动本月社融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既源于监管部门提速企业ABS改革,也反映出资金利率下降速度快于信贷利率;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3357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987亿元和1075亿元,这源于本月恢复棚改专项债和第三批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从下达到执行需要一段时间,预计5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成为推动社融增长的又一动力。

  面对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央行首次提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并首次没有提及“货币供给总闸门”和“不搞大水漫灌”。可以预见,央行将采取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因此,建议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结构性信贷供给的基础上,实施降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助力中国内需市场潜力挖掘,刺激国内总需求恢复性增长。建议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引导LPR有序下调,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复与提振。建议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打好组合拳,面对未来可能的财政赤字化,要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要在助力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保持国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