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在《士兵突击》里,各兵种经过激烈角逐留下的42名入选者也不是最后都能成为老A;在《火蓝刀锋》里,挑选了整个舰队的精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参加马尔斯国际侦察兵大赛的“门票”……每一场选拔,都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这些情景,不仅仅只在电视剧里才有,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8名优秀消防指战员,目前就在哈尔滨总队培训基地备战“火焰蓝”全国比武培训班上,刻苦训练,竞争代表我省参加“火焰蓝”全国比武的有限名额。
脱颖而出,备战更高级别比赛
一举囊括指挥员组400米疏散物资、负重折返跑两项第一的肖振鹏和勇夺指挥员组绳索攀爬第二的李云龙,在今年四月份进行的全省消防队伍2019年冬训体能对抗赛中脱颖而出,因此,他们和其他6名战友代表牡丹江支队参加全省备战“火焰蓝”全国比武培训,名副其实。
据介绍,全省消防队伍2019年冬训体能对抗赛,是改革转隶以来全省消防队伍举办的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实战性最强的首次比武竞赛,是对组建国家综合消防应急救援队伍成果的全面检验。在这次冬训体能对抗赛中,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参赛队奋勇争先、敢打敢拼,在全省13支消防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在6个比赛项目中勇夺4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两项第三名,并以352分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展现了牡丹江消防铁军的形象,振奋了全市消防队伍的士气,掀起了广大指战员练兵的高潮。
这次对抗赛,是一次练兵,也是为“火焰蓝”全国比武的一次“选将”。
6月11日,全省消防队伍的技能精英,在哈尔滨总队培训基地集结,他们将在这里度过4个月的“难忘”时光,全力备战“火焰蓝”全国比武,牡丹江支队的8名备战队员也在其列,和其他支队的备战队员“竞争”最后的参赛名额,晋级比例:3比1。
肖振鹏
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在训练
“现在的情况就是训练特别苦,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训练,一天中除了吃饭,一直训练到晚上将近10点。”7月30日,当记者终于等到东宁中队指导员肖振鹏微信回复的时候,已经接近半夜,他说,平时训练不让使用手机,只有一天训练结束后,才允许使用一个小时。
这次,肖振鹏要“竞争”的是枪炮协同灭火比赛科目中指挥员的角色。“现在,所有的比赛科目都没有最后定人,我们也是每天作为队员和其他人一起训练、竞争,最后会有一个淘汰机制,只有各方面表现比较好、成绩突出的,才会被选中参加全国比武。”参训一个多月了,肖振鹏已经完全适应了训练的节奏,但是竞争的激烈,让他一刻也不敢懈怠。
肖振鹏备战的“枪炮协同灭火”是8人协作的班组项目,比赛要求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驾驶员操作消防车负责供水,1号员铺设两盘80毫米水带连接出水口,2号员携带三分水器A和1盘80毫米水带,连接水带和三分水器A接口至55米处,3、4号员各携带两盘65毫米水带向前铺设……听到这里,不难想象肖振鹏每天的训练就是和“水带”打交道。“这个科目对操控水带的业务能力要求比较高,每天反复练习接水带口,另外还有奔跑能力,对体能和业务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肖振鹏说,刚来的时候也不适应,还要克服自身膝盖积水、腰间盘突出等伤病的困扰,但是,他也清楚地明白,想要参加这个科目,就必须跟别人去竞争,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才能争取这个机会。
李云龙
不负使命,刻苦训练争取机会
对于肖振鹏和李云龙来说,一天的艰苦训练下来,最放松、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晚上允许使用手机的那段时间,可以和家里的妻子、孩子视频,两人的孩子都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里里外外都是妻子照顾,他们想家、想孩子,也觉得愧对妻子,但这也同时成了激发他们潜力的源泉。
李云龙参与训练的是两人配合的百米障碍救助科目。比赛中,听到“开始”的口令,1号员携带水枪,翻越两米板障,到25米处携带两盘水带攀登独木桥,至分水器线后,连接2盘水带、分水器、水枪,将水枪放置在水枪放置线上,跑至结绳架处。待1号员翻越板障后,2号员越过起点线,翻越2m板障,到达25m处携带担架攀登独木桥,跑至结绳架处,每人单独完成6种不同的结绳方法后,携带担架越过结绳架,并利用担架将假人救助至终点假人放置区处……“这个科目训练强度非常大,需要经常从障碍板上落下来,再走过一个独木桥,对脚踝和膝盖的压力都非常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一种酸痛乃至损伤,训练中就要克服这些对身体上的高强度的要求,我才能保证训练的成绩。”李云龙说,训练中不光有身体上的考验,也有心理的考验,一周之内就会有两三次模拟赛场的考核,这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非常高。
作为阳明中队的指导员,李云龙说,来备战的每名队员都代表自己的支队,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的同时,也都希望自己能代表总队参加首届的“火焰蓝”全国比武,去和来自全国的消防精英们比赛、学习,这样的机会谁都不会轻易放弃,后期的训练只能是比现在更加严格刻苦。
据了解,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首届“火焰蓝”救援技能对抗比武旨在通过举办比武竞赛,进一步激发练兵热情、促进练兵交流、树立练兵标杆,向党和人民汇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练兵备战成果,展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和专业水平。正如李云龙说的那样,比赛只是一种形式,但不是最终的结果,通过比赛,是对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一次提高和检验,无论能否最终代表总队参加全国比赛,牡丹江支队所有的参训队员,都会将他们在这4个多月学习到的东西,传授给自己所在的中队、大队、甚至支队,并作为支队的骨干力量,永远把这些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承下去,提升整个队伍的战斗综合能力。
晨报融媒体记者 王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