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王林鹤

泰安抗战英雄辛俊卿后人(莘县抗日青年英雄王建钦被追认为烈士)(1)

浙江叶庆华女士为王建钦烈士制作的画像。张目伦 摄

10月19日,牺牲于1940年的莘县大王寨镇西田庄村抗日青年英雄王建钦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消息传来,为此奔波了七八年的王朝平激动不已。

10月24日,王朝平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我爷爷王建钦终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我们不为别的,就为在村中建一个‘王建钦革命烈士陈列馆’,传承红色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将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永远跟党走。”

1914年6月,王建钦在莘县大王寨镇西田庄村呱呱坠地。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非常用功。因为是长子,家里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省吃俭用供他上私塾。

1932年,年满18岁的王建钦考入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这是一所革命学校,是党组织培养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基地。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报刊,结识了许多革命人士,和同学刘步高、李树本、郭玉琢、孟道东、杨介忱等一起参加了革命工作。1932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发动了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

不久,王建钦同弟弟王鲁光及刘步高、王万年、曹子正等人,先后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和朝城政治培训班。在聊城政干校学习期间,他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学习期满后,他同弟弟一起被分配到朝北县第五区,领导开展敌后抗日斗争。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陷,鲁西北抗日工作由城镇转向广大农村。这时,抗日民族先锋队的总部迁移到西田庄村。1939年10月,筑先纵队机枪营在冠县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战斗,一举消灭日伪军200余人。战后,机枪营秘密转移到西田庄,休整了一段时间,营长陈忠民和几位伤病员就住在王建钦家中。

在此期间,王建钦深入朝北几十个村庄,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纲领,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破坏敌人交通、通信,并在各村成立了情报站。他还带领群众挖壕沟、踊跃支前,仅一个月时间就筹集了580担军粮。为此,日伪军曾几次悬赏1000块大洋买他的人头。

1940年1月6日(农历十一月廿七),王奉举办古会。好长时间没回家的王建钦从会上买了些东西,于深夜回村看望父母。不料,一伙日伪军化装成八路军,在汉奸的带领下闯进来,将刚入睡的王建钦逮捕了。

当时,富余集村是日伪军扫荡的集结地。在押往富余集的路上,日军要枪杀王建钦,汉奸说:“先别杀他,他是当地抗日的头目,知道好多八路军的情况。”于是,敌人在富余集村东设了一个大刑场,对王建钦进行严刑拷打,让他交出当地抗日救国工作人员名单。得知名单早已被王建钦吞进肚里,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连砍他数刀。王建钦当场死亡,年仅26岁。

王建钦英勇牺牲后,朝北工委张赤侠、程坦、谢春风、王鲁光、王明宝等20多人,在富余集的张贵申家中举行追悼会,悼念这位抗日青年英雄。张贵申的弟弟张贵荣生前常对人回忆:“王建钦是一位响当当的硬汉,宁死不屈,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抗日青年英雄。”

为了追寻王建钦的革命生平、战斗历程,查找有关证明人员和证明资料,王朝平、王海红夫妇七八年来去过北京、成都、济南、青岛等十几个地方,往返总行程8000多公里。村民们说:“王朝平一家为了申报王建钦为烈士这事儿,把两个养鸭大棚都放弃了,每年少收入四五万元。”如今,王朝平投资3万多元,把家中临街的三间瓦房进行了修复、改造,作为纪念王建钦烈士的场所。“80多年过去了,爷爷如今被追认为烈士,了却了我们祖孙三代的心愿。”王朝平说。

大王寨镇党委书记闫洪涛表示,一位先烈就是一座丰碑。作为烈士的家乡人和烈士精神的传承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将自觉地把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