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春天,为了遏止楚国北进,齐桓公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南下,先攻破蔡国,然后向楚国进兵。但当时的楚国国势正盛,国君楚成王毫无畏惧,沉着应对局面。他先是派出使者到齐桓公军中责问“齐楚两国,一南一北,齐国为什么从风牛马不相及的北方跑到南方来军略楚国”。齐国大夫管仲鸡蛋里挑骨头“齐国先君有周王室召康公赐予的征伐之权,征伐范围包括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楚国也在其中;楚国对周王室无礼,没有按时进献给周王室包茅,使周天子祭祀有缺,不能滤酒请神;还有就是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国,楚国该对此做出解释”。楚国使者避重就轻回答“不向周王室进献包茅是我国的过失,我国会及时进献,至于乘船南巡的周昭王失踪在途中,你就得到河边去问问了”,丝毫不提齐国征讨楚国之事。

  楚国使者回去后,齐桓公显然不满楚国的态度,继续率联军进驻到陉地。这样一来一回之间,时间就拖到了夏天。楚成王又派屈完到齐国联军驻地谈判,于此八国联军撤到召陵。齐桓公把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并对屈完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楚国君王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屈完与八国诸侯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会盟。

齐桓公征讨楚国(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

  齐桓公从兴冲冲的带领八国联军来征讨越来越不安稳的楚国,到最后只能败兴的与楚国结盟。堪称春秋版的“打不过就加入”。倒是楚国在此次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可圈可点。

  楚成王第一次派使者到齐桓公军中斥责齐国征讨楚国无道,以此绝齐国攻打楚国的大义;还能拖延时间,让楚国有了更多的整军备战时间。第二次派屈完到联军谈判,则是委婉表明楚国有方城山为城墙,汉水为护城河不会屈服于联军,定会抵抗到底。而此时的联军则受困于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供应不及时,还有南方夏天的气候炎热,士兵不耐,军心不稳等问题。最终齐桓公不得不与楚国立盟约,结束此次征讨。

齐桓公征讨楚国(齐桓公伐楚盟屈完)(2)

楚成王熊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