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市民在进入公园、超市、银行等一些场所时,都需要通过扫描健康码核验个人健康状况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有些老人因为没带手机、用的不是智能机、手机没有流量或者不会用小程序等原因被拦在门外当健康码成为通行证,但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怎么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年人群体健康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群体健康码
主持人: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市民在进入公园、超市、银行等一些场所时,都需要通过扫描健康码核验个人健康状况。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有些老人因为没带手机、用的不是智能机、手机没有流量或者不会用小程序等原因被拦在门外。当健康码成为通行证,但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怎么办?
本期嘉宾:马涤明、江德斌、刘宝庆
不能忽略老年人利益
□马涤明(职员)
当大众都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之时,不要忽略、遗忘老人等“小众”群体。正如手机一直有“老人机”产品,公共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也应做好“老人产品”“小众产品”供应。
事实上,查验健康码还有更多方式,比如刷芯片卡、查验身份证号等等。而早在今年3月份,一些地方在申领健康码时就考虑到不会使用手机、无智能手机人员的情况,为这些人开具社区、村委会盖章的、一定日期内有效的“健康通行证”。
在杭州,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可以领取市民卡,通过线下刷卡完成验证。在北京,只要出示身份证或提供身份证号就可以完成“健康状况查询”。即便有些办法不能异地通用,但身份证总该具有“一卡通”功能。
查验健康码的问题上,不会用手机或无智能手机的老人被一些地方、行业排除在外,完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某些管理层面忽略了小众权益。这与某些城市的盲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沦为摆设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公共服务上因“忽略”而出现“盲区”。但其中是否也存在某些价值取向上的问题,比如相关部门在一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对上交差的问题上比较积极,而对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
代查功能很有必要
□江德斌(职员)
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现象,特别是进入一些公共场所、出席重要场合时,核验“健康码”是必备条件。在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当下,这本不成问题,也是健康码得以全国通行的基础。但是,类似北京这样的情况,各地都出现部分老人因各种因素,没有健康码,或者不懂如何使用,无法正常进入公共场所,则就非常麻烦了。
一般老年人日常生活比较规律化,需要锻炼身体、买菜、就医等,公园、菜场、超市、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出入最频繁,而这些地方也是人群密集、流动性强,容易出现疫情传播的场所,因此需要严格防控,对查验健康码的要求苛刻。这也导致,老年人如果不能正常出示健康码,就无法进入的尴尬,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造成极大干扰。
现在健康码增加了“他人代查”功能,理论上而言,除了家庭成员外,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也可以帮忙代查,以解决老人出行的痛点。从现实来看,老人进出公共场所是生活刚需,这些地方的客流里,老年群体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管理方应安排足够的人手,为老年人提供代查服务,方便其进入。而且,老年人出行的时间段相对较固定,规律性很强,公共场所可根据以往的客流数据,找寻老年群体的进出规律,从而在客流较密集的时段,针对性的安排工作人员,以提高服务效率,又不会造成人员疲累或人力浪费。
让健康码更“便捷”
□刘宝庆(公务员)
疫情期间不少地区都推出了健康码,尽管有些地区不叫健康码,但都是一个意思,比如江苏叫“苏康码”、北京叫“健康宝”等。市民进入超市、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都得打开健康码,有些老人由于是家中后辈给下载的健康码,所以,出现了不会操作的问题,让老人急得团团转。
北京老人不会使用“健康宝”的问题在其他地区也一样存在,尽管现在不少地区疫情已趋向好转,但到公共场所还得打开健康码。对年轻人来说,这是小菜一碟,但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目前北京的“健康宝”有了代查功能,但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代查功能还需要别人来代查,这就要求,在超市、公园、银行等老人经常去的场所要增加人手,帮助老人代查,显然这个功能不到位,还有瑕疵。另一方面也给老人带来了不便,因为这些场所老人都多,如果都依靠代查,势必要增加等待时间,对老人来说也是不便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多动些脑筋,在手机健康码的形成上下功夫,让操作更方便,对老人用户更友好,解决老年人使用时过于烦琐的问题?也许我们相关部门在研发健康码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体,所以,技术上并没有加以设置。现在打上技术上的“补丁”还是可行的,毕竟一些地区使用健康码还需要时日,即便将来疫情彻底过去了,健康码也是老人的常用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