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2015年左右,有一个叫“互联网 ”的概念热得一塌糊涂。

理论上来讲,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行业如果能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在一些领域中也确有破局之效。

但是概念这玩意,除了能给人指出方向之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在被“蹭热度”。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

那年我在某交流会看展的时候,看到的最多的产品介绍,就是“借助互联网 的时代风口…”

说实话,看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他到底 的是什么。

但是你也别问,问就是“互联网 ”。

就连一些庞氏骗局,都成了站在互联网 时代的“红利”。

与这种情景相似的,还有后来火遍全球的“区块链”。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2)

很多人对区块链的理解,只停留在“去中心化”上。

一提到“去中心化”,就有种人人都是救世主的感觉。

但是这玩意到底是干嘛的,能起到什么作用,却鲜有人去关注。

于是,在概念的伪装,和以偏概全的理解下,去中心化,成了“去别人的中心”,而发起人则成了新的“中心”。

赚差价的中间商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个人罢了。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3)

“互联网 ”的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直到今天,那些高喊口号的人,大多数也拿不出与部分传统行业融合的落地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本身,也没有问题。

但是在未来,也将有更多盲目跟风的人,无法理解所谓的“区块链”,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便利和商机。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4)

很多时候,概念之所以美好,未必是因为逻辑缜密,可行性强。

有时只是单纯地因为难以理解,反而更显得前景广阔,蓝图宏伟。

正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5)

把概念融入商业上这种事,终将由市场裁决。

谁在“裸泳”,很快也会一目了然。

但是如果把概念融入到一个你难以看到结果,甚至无法得出统计数据的领域中,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最近这几年,听到的最多的理念,就是“创新”。

而在教育领域,却也沾染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恶习。

从学校到校外辅导机构,张口闭口都是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因为“过去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天性”。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6)

作为“被禁锢”的一代,材料学出身的我,都感觉自己没处说理去。

因为科技的进步基于材料学的进步,如果没有新材料的研发,如今科技的进步,都是靠“堆量”实现的吗?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不叫创新,不叫创造,顶多只能叫改良。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7)

只有那些凭空想象创造的新事物,异想天开发现的新理论,才能叫创新,才能叫创造。

而佐证这种说辞的,往往就是抛开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时间的长短不谈,单纯拿国外科技暂时领先于国内来说事。

所以科技想要进步,技术想要领先,必须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否则,就永远都只能去模仿别人。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8)

我倒是不排斥学生有想象力,但是既然他们认定国内学生的创造力差,原因到底在哪呢。

我拢了拢他们的观点,大致有这么几种。

这些观点,用年轻人的话说的话,就是“看完我就笑了”。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9)

学业压力大,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存在精英教育的国家,都是普遍现象。

真正没有压力的,是那些交不起私立学校学费,只能在低质的公立学校接受快乐教育的西方底层青年。

一盘棋式的强制减负的国家也有,比如说,从平成年间就开始强行减负的日本。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0)

当年日本学生的父母,也是高举创新、创造的大旗,对应试教育大加抨击。

但是减负之后呢?

日本的学生是轻松了,课余时间也多了。

但是这些课余时间,他们压根就没用在所谓的素质提升,和实践拓展上。

反而是由于无所事事的青年群体足够大,养活了动漫和游戏产业。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1)

思考,本身就是被动物大脑本能所拒绝的一件事。

而独立思考,又更多的是和性格本身有关。

这种观念,本身就站不住脚。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2)

说到放弃标准答案,这两年也确实多了不少“1 1=11”的怪题。

不过这件事,可能法国的学生更有发言权。

因为他们的高考作文,由于常年和哲学这种谁说谁有理的学科相关,所以一直没有标准答案。

这看起来是挺尊重个人观点了,但事实上,法国的学生和家长,早就受够了这种闹着玩似的考试。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3)

法国最权威的教育刊物《学生杂志》,曾在2010年做了一个“不地道”的测试。

他们把同一篇高考作文,拿给10位哲学教授打分。

结果教授们打出来的分,是天差地别,你都怀疑他们看的到底是不是同一篇作文。

所以这样的考试,也被法国的学生戏称为“摇奖”。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4)

再说教育功利性。

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这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地球惯例”。

但是有些人,就喜欢一口柠檬一口醋地要求学霸为学渣奉献。

要不然,学霸就是“利己主义者”。

对于这样的认知,我只想说八个字:优胜劣汰,自然法则。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5)

创新和创造,永远都是基于基础知识上的更进一步。

正如没有电的发现,就不会有电灯的发明一样。

绝大多数的发明创造,都是由人的需求催生,由技术的进步才得以实现的。

每个人,几乎都想过制造时光穿梭机这种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神器。

但是从理论到应用,都没有人能造得出这玩意儿。

爱因斯坦说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16)

想象力,不是无源之水,创造力,也不是无本之木。

而那些没有基础知识支撑的想象,也终归只能是幻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