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归口管理”,那什么叫归口管理?归口管理如何发挥作用?归口管理的责任划分又是如何呢?本期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预算管理原则和要求(思考实践预算管理中的归口管理如何发挥作用)(1)

归口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一般是按照行业、系统分工管理,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摘自百度百科】

从定义上来看也正符合我国预算管理的起源,即预算管理源自政府预算,归口管理也是行政管辖权的划分方式。后来,从西方国家传来的全面预算管理将全新理念植根于一般企业单位,归口管理也被自然地引入进来。说白了,无论西方的全面预算管理还是我国行政预算管理,归口管理都是一种有效、权责清晰的管理手段。

说完了定义,我们再来看看归口管理的常见形式。

(1)按会计科目进行划分

这种方式常见于预算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不能清晰划分开来,预算管控的思路收到财务管理的束缚,财务部门常常会使用现成的会计科目进行归口责任划分,例如营运部负责广告宣传费用的管理,工程部负责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这种管控方式简单易操作,最大的好处是适合于规模不大的企业,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和时间去专项管理预算工作。通过会计科目的划分,可以简单地将报销流程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各个部门负责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在报销审核环节进行归口管控。

(2)按管理事项进行划分

这种方式比较高阶,脱离了会计科目的束缚,按照工作事项的划分设定归口管理责任,例如营销活动及宣传工作由营运部归口管理,人力资源事项由人力部归口管理。按照管理事项进行划分可以把同一类工作归口交由同一个部门管理,这里面会出现一项工作中同时涉及多个会计科目,例如营运部在归口管理的营销活动及宣传事项中,会涉及广告宣传费、会议费、场地费、物资费等,这样归口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真正按照管理事项划分归口责任。

(3)按责任权属进行划分

有的企业按照责任权属划分归口管理责任,例如事业部制BU、项目制、产品线制等,这种划分方式按照业务形态或者组织形态进行区分,比较适合最近很流行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和新兴行业。


为什么要设置归口管理职责呢?原因有三:

其一,责权利清晰,归口管理首先就是划分责任与义务,规定归属于某一责任主体的管理范围,明确管理重点,进而易于考核、评价。

其二,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归口管理部门或者责任人必须具备管理归口项目的专业能力,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能够判断事项的进程是否合理、费用开支是否准确、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规定、投入产出比最优。

最后,做到权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然有归口管理就必然存在两个主体,归口主体和被归口主体,归口主体有审核、监督的责任,被归口主体有落实、反馈的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

但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大家常常会出现归口部门难归口的现象,如何破解?

【案例一 归口费用划分难】

某零售企业物资采买量很大,并且种类众多、用途众多,同样一块布质横幅可能涉及三个部门,营运部用于销售宣传、品牌部用于形象宣传、客服部用于客户体验维护,那么这块横幅的采买归属于哪个部门呢?

解决思路探讨:可以设置统一的采购部门,例如交由办公室统一置办横幅采买,统一询价,再根据各个部门的需求购置横幅,将费用划分至各部门用于考核,整体横幅的采买业务考核对办公室实施。也可以将横幅采买划分至各自的业务活动中,营运部设置广告宣传项目、品牌部设置品牌宣传项目、客服部设置客户维护项目,各自归口管理,横幅采买只是各自归口管理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案例二 归口部门难归口】

某融资租赁公司办公室管理职能较弱,具体业务按照项目制来管理,项目收支结果单独考核,办公室只是协助各个项目组完成部分采买工作,办公室采买报价未必是最优的,各个项目组有权拒绝办公室统一采买吗?

解决思路探讨:建立内部采购制度,办公室可以对各个项目公开采买单品报价,项目组自有选择采买品种和数量,但是只限于清单内商品,清单外商品原则上不得采买(或一事一批),对于这种模式可以由办公室归口管理物资采买业务,但是限于单价和质量考核,数量考核归于项目组。还有一种思路是项目组采买由项目组自行实施,对项目完成情况做整体考核,也就是项目费用归口管理责任人是项目组或者是项目部,办公室只是其中的一个采买渠道。

当然预算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归口管理问题还有很多,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展开讨论。

想了解更多管理会计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