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诸多的未解之谜,让专家和学者们终其一生都在埋头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自走马楼出土一批竹简以来,就有不少三国东吴的历史真相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谜团,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时间回到1996年7月,当时湖南长沙的走马楼西侧工地,正在加班加点的施工。这天晚上,一位工人开挖掘机清理地基时,没想到一铲子下去后,竟然翻出来一大片黑色的淤泥。借着挖掘机的灯光,工人们都围了过来仔细查看,发现淤泥中还夹着一些黑褐色的竹片。
工人怀疑是挖到了古墓,便立即电话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专家的勘察,确定该处并非是古墓,但淤泥中的竹片却不简单,因为它们都是古代的竹简,并根据竹简上的文字“嘉禾”判断,它们应该来自三国时代,因为东吴的孙权就用“嘉禾”当过年号。
专家们经过深入的发掘和清理,发现存放这批竹简的地方竟然是一口古井,随后,专家们忙碌了半个多月又在井中打捞出约17万件竹简,如此巨大的数量,完全超过了当地历年间发现的竹简总和。
专家和学者们为了弄清楚走马楼竹简的文字内容,便进行了长达数年的修复和研究,他们发现17万多片竹简的字数超过了200万,而且均为三国时期吴国的纪年简牍,其中包括了当时的历法,文书,民籍和赋税等内容。另外,在专家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之下,诸多的历史谜团也开始被慢慢揭开,比如:
1.吴国征收徭役的形态:
在走马楼竹简中,有一类竹简有着固定格式,即某夫,取禾,若干斛,居住在某丘。比如“大男李息一夫,取禾二斛,居在刘里丘”。为了方便研究,专家将此类竹简称之为“取禾简”。
在取禾简中,“某夫”即某人,专家推测为服徭役的劳动力,而“取禾”即领取粮食,“若干斛”就是多少粮食,“居住在某丘”专家推测为服役的地点。故此,取禾简揭示了吴国服徭役的报酬为发放粮食,而这在文献中是没有提及的。
2.吴国的地僦钱是什么:
专家们在整理竹简文字时,发现“地僦钱”三个字反复出现多次,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如“二月領地僦錢二萬三千五百”。另外,专家们还发现“地僦钱”在秦汉,以及三国时期的文献中竟没有任何记载。
根据《说文》中对“僦”的解释,即“僦,赁也”,专家将出现的所有“地僦钱”文字都进行了汇总,在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后,确定“地僦钱”就是吴国贵族对居民租赁土地,进行商业活动时收取的租赁费。
3.吴国服徭役的轻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家们对三国时期吴国服徭役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争议,讨论的焦点无非也就是重或轻。在当时的文献中,对服徭役只有简单的描述,至于轻重就让人很难去判断,但在走马楼竹简中,专家们找到了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竹简中有一类特殊的简,专家们称之为“叛走简”,共有百十个,比如“县吏毛车世父青年卌九,以嘉禾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叛走”,意思就是嘉禾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有49个人逃走了。经过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和解读,确定这些人逃走的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徭役,因此可见吴国服徭役是很重的,若不然也不会有人逃走。
除了解开历史谜团之外,走马楼竹简中的有些内容,还佐证了一个史实。公元220年,东吴大将吕蒙夜袭荆州,让关羽措手不及,最后败走麦城被吴将斩于临沮。
对于关羽的死,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说是因为东吴为了逼退蜀军,但是专家们对此却存在很大异议。后来根据走马楼竹简记载的内容,说公元229年时,蜀军已经从长沙撤退,当时的湖南地区都是东吴领地,因此可见《三国志》中的记载的是正确的,东吴确实是为了逼退蜀军才斩杀了关羽。
竹简是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且它所携带的信息异常丰富,能补充史料文献记载的缺失,对专家们研究古代的律法,风俗和意识形态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让我们对过去的历史,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