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在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糟粕,被认为是扼杀跨越阶级阶层、跨越家族门户的真挚爱情之罪魁祸首,在一定程度上也备受诟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你觉得门当户对真的重要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觉得门当户对真的重要吗(什么是门当户对)

你觉得门当户对真的重要吗

“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在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糟粕,被认为是扼杀跨越阶级阶层、跨越家族门户的真挚爱情之罪魁祸首,在一定程度上也备受诟病。

在封建社会,这一婚姻观的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故素有“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的经典俗语。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人越来越意识到“门当户对”这种传统婚俗伦理和婚配观念的现实合理性。

因此,人们常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而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王子配公主,保姆配保安,什么马配什么鞍”等。

一、什么是门当户对?《辞海》里对门当户对的解释是: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适合。所以“门”与“户”重点是讲两个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当是相当、适当、恰当之意,对是对等、对称之意。“门当户对”讲究的其实就是两个家庭和一对男女的婚姻匹配度问题。

然而,过去“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这种说法高度概括,虽抓住了重点,但不全面,也不够细化。现实中的不相当和差异是多维度的,也是复杂的。有的差异促进互补,促进家庭生活的丰富性,比如我会做南方菜,他会做北方菜,家里餐桌上口味丰富了,饮食多元了。

有些差异则是致命的,比如价值观的差异,我崇尚对社会的奉献,你推崇索取,那么彼此否定、合不来、融不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分开来看,都没有多大问题,但因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某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硬生生凑在了一起,缺乏相契性和匹配度,影响婚姻幸福,甚至最终使婚姻走向了解体。

所以,在当下语境下,人们将“门当户对”的外延更加宽泛化了,不仅包括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背景,还包括双方父母的亲属和交际圈子、职业背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视野见识等,同时也有恋爱双方的职业背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视野见识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只有基于现实生活,从更多层次、更多视角去理解和阐释门当户对,才能反映具体又琐碎的现实生活,对于恋爱并准备结为伴侣的男女产生更强的实践指导性,指导他们全面、正确地评估和判断自己和恋爱对象之间的家庭匹配度、双方的匹配度,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二、门当户对的三层含义

1、 外围层:这是一般参考项。比如外围人群,对方父母两家的兄弟姐妹及其孩子辈、他们的姻亲圈子等。他们的家庭关系如何、从业状况如何、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怎样、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什么、人际交往和举止谈吐如何等等。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在某一个方面有不如意之处,而且对方亲戚圈子明显和普遍有这种倾向性,年轻人可能要慎重考虑一下了。比如你的家庭是书香之家,而对方亲戚圈子里吃喝玩乐成风,以喝酒打牌为主要娱乐方式,那么最起码对方父母交际圈子与你之间是格格不入的。

之所以说是一般参考项,是因为这种差异不会直接影响到两个年轻人的生活,但会让你在生活当中产生违和感、不舒适感。也并不是说,如果有这些差异,就要考虑分手,而是说经过观察和评估之后如何避免这种生活方式差异影响你们小家庭。你如何巧妙地调试好自己小家庭和他们之间的交往密度频度深度等。

2、次外围层:这是重要参考项。首先要考虑两个家庭有无城乡差异、南北差异、贫富差距?要考虑家族传承如何,比如对方家族是普通城市职工家庭还是农民家庭,是书香之家还是官宦之家,亦或是商人之家?比如对方父母的夫妻感情、家里的婆媳关系如何,家居环境如何?比如这个家庭的夫妻互动、父子互动、母子互动的模式是什么样的,是民主型的,还是家长权威型的,或者是形成了啃老趋向和老人照顾年轻人的逆照料照护模式?

这个评估的是家风家教家文化以及观念体系、生活方式,对年轻人来讲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你的伴侣长期浸染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基础、家庭成长环境、家文化等,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塑造了你爱着的他或她。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之本意。

总体而言,年轻人要选择健康向上、宽厚善良、勤俭朴实的家文化。其次要考虑对方父母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如果对方是独子家庭,父母或某一方有长期需要治疗和护理的身体疾病,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对方承担这些生活负担?

也就是说,对方原生家庭的不如意之处、双方家庭的差异要预先做到心里有数,要做个结亲可行性评估。

要知道,有的差异能够产生互补和平衡,比如貌美女子可能找了一个相貌平平但经济条件好的男子,婚姻可能在平衡中维持得还不错。然而,两个家庭经济条件、文化层次悬殊,并不会产生有益互补,而是会造成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深度交流和共鸣,只有对小家庭投入悬殊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等,而且所谓感情很难抵制住漫长婚姻生活中的精神疏离、乏味无趣以及由此产生的麻木感、压抑感、不认同感、不满足感,从而使差异成为阻碍婚姻幸福的绊脚石。

曾经读过一个网友的分享,觉得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男方成长在省城殷实家庭,而女方是外地农村人。结婚时,出于对女方家庭的体谅,男方承担了准备婚房、买车等大额费用,之后希望女孩家庭再帮衬一些,让小家庭有一笔启动资金,能够慢慢发展起来。在男方父母看来,毫无疑问,这是作为女方父母应该做的。但是女方父母的考虑是什么呢?他们的想法是我女儿嫁给你家,从此就是你家的人了,而我们把女儿养这么大,不能白白嫁过去,必须要一笔彩礼来补偿前面这二十几年养育成本。女方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很通情达理了,因为我们并没有漫天要价,而且因彩礼少这件事情,我们会脸上无光,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请问,这两对父母究竟谁能说服谁呢?我看谁都说服不了谁,因为观念相差太大,想法南辕北辙,在各自固有观念基础上,完全无法沟通和达成共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那么,在以后的相处当中男女双方及其家庭都站在他固有观念基础上思考问题,做出好恶是非判断,他们之间如何调和、磨合呢?能调和、能磨合吗?即便能,这个过程是不是很艰难、很痛苦,进而是否会影响到两个年轻人的婚姻幸福呢?

3、核心层:这是两个人婚姻幸福的基础项、必考虑项,是婚姻幸福的最基本保障。这个核心层就是真挚的爱情、彼此相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我把它“1 4的核心层”。谈恋爱时,可以只有爱情,甚至彼此毫无了解的前提下也能一见钟情。然而,婚姻则不是,在最初的激情之爱过去之后,必定会有一些非生理的、精神的因素对婚姻起固本性作用,来对抗漫长的共处时间。那就是“爱情 四观相合”,也就是说两个人在精神层面上要“门当户对”。当然相匹配的相貌、才华、学识、职业、兴趣爱好、品德修养、性格脾气等也是加分项。

不得不说,一直以来,存在一个误区。人们普遍认为婚姻幸福的核心层是对方“人好”,似乎人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男女双方人品都不错,也曾深深相爱,但最终却一拍两散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们诧异着“他们俩人都很好,离了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四观”差异。一个无神论者与一个虔诚的教徒一起生活,该如何做到精神上共鸣和合拍?一个笃信人生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及时行乐,从而极其贪图享乐的人,和一个崇尚艰苦奋斗,甘于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人,他们又如何做到互相欣赏和爱慕、互相精神相契呢?两个人互相看不上、不顺眼、不认同,你所推崇的,恰恰是我所深恶的,怎么可能快乐地相处呢?对好和坏、是和非等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大相径庭甚至恰恰相反,那又如何彼此爱慕下去呢?

所以说,现实的、世俗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争争吵吵只是表面,实际更多的是精神的不相契合,导致双方方向不一致,步调不一致,幸福指数持续降低。两个人精神底色越相近,彼此越能爱慕、仰慕,也越能在婚姻中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使得双方感情越来越深浓。四观相似,即便有冲突,也容易沟通,从而达成共识。

借用曾经一个网友的经典警语: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关系,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可见,年轻男女在婚前选择上围绕“门当户对”做足功课,去了解与对方的匹配性有多么重要,对相爱的人及其家庭细致观察、认真体味、深入思考、科学评估有多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