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历跟月相无关?查一查才知区别好大的,新历对应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来计算时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65.24219天),所以每四年就有一个闰日。农历对应的是月亮绕地球一周来计算时间,月亮绕地球一圈是27.32天。这段时间内地球也绕着太阳转了一个角度,所以要想月亮、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再重复出现,则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周期是朔望月周期,平均29.5天,是阴历及农历指定一个月长度的依据。为了将两者关联,周期相除接近12倍,所以一年分成12个月。新历相除后还盈余几天,所以分到月份里,有好几个月有31号,也是大月。而农历的小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农历计算12个月的时间是354天,跟新历相差11天,为了避免阳历的月份与阴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闰月来找补。通过公倍数计算是19年7闰月年最接近,一般两三年置一闰月年。

那农历哪一年的哪个月份闰月呢?一般是农历的春节前立春的,第二年不闰月。过了春节立春的,这一年就有个闰月了,确定了闰月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新历和旧历怎么区分(新历与旧历的区别)(1)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哪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来调整误差。我国是从民国建立开始使用新历,也就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但自古以来我们就使用农历,所以传统节日也在农历。 农历也很直观,看月相就差不多猜到农历的哪一天,农历也对应着潮汐变化。

新历和旧历怎么区分(新历与旧历的区别)(2)

新历和旧历怎么区分(新历与旧历的区别)(3)

新历和旧历怎么区分(新历与旧历的区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