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堆,又名灌口山,伏龙观雄踞于号称“中流砥柱”的离堆之上,危临伏龙潭碧波,三面环水,十分壮观。游人伫立观前,可仰观古庙巍峨,可俯视名园秀色。
伏龙观原为“范贤馆”,是西晋末年李雄据蜀时,为青城山道士范长生修建的别院。北宋初年,为纪念李冰,人们大兴土木、扩建殿宇。并因袭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传说,改名“伏龙观”。
清同治五年,四川总督崇实对二王庙前殿塑二郎像,后殿塑李冰夫妇像的格局不满。令成绵龙茂道钟竣,在离堆“原圮山门基址起建通佑王专祠,而以二郎配享后殿”。因为伏龙观与二王庙李冰父子所居殿字的主次不同,所以伏龙观又称“老王庙”、二王庙又称“二郎庙”。
登上42级宽10.5米的石阶至前殿,可见殿前一方形散园,石柱前两对青狮白象,昂首摇尾,似向游人扑来。位立敞台,可见左侧字大如斗的石碑“离堆”和右侧神奇古怪的“神禹岣嵝碑”。岣嵝碑传为大禹治水时所书,为石刻中最古者,亦称“禹碑”。
前殿竖立李冰石像,像高2.9米,重4.5吨,造型简洁朴素,袖手胸前,微露笑容,神态从容持重。石像胸前襟袖间有隶书铭文三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润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右为“严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东汉灵帝的年号,距今已有1820多年。1974年3月3日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4.5米深的河床中挖出。它为研究都江堰的历史,研究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前殿左側立着另一尊残缺的“持锸人”石像,出土于1975年1月18日修外江闸护滩时。石像缺少头面,高1.5米重约2吨。从长衣宽袖、腰间束带、双手持锸挺立的姿势看,估计也是“三神石人”之ー,陪祀李冰的侍者,或无名英雄治水堰工,甚至就是李二郎的化身。
伏龙观前殿,还陈列着唐玉真、金华两公主遗物一一飞龙鼎。据考证,两公主为唐睿宗女儿,拜天下道门使肖邈为师,隐于青城求仙学道。安史之乱,唐玄宗避祸人川,在青城山上皇观见到了离别多年的两个妹妹,造飞龙鼎相赠。该鼎呈圆形,两耳,三足,高1.6米,重约千斤。鼎上铸龙11条,惟妙惟肖,各具不同神态。鼎腹6条飞龙,或二龙戏珠,或张口吞物,或悠然静卧;鼎口2龙,若张口吐水,品首欲飞;鼎足3龙,爪控元宝,头插鼎腹,龙身竖立呈柱形。传说龙有九子,鼎足三龙便是善于负重的第8子狻猊。鼎上尚有法轮、伞盖、云纹、花卉,精巧玲珑。飞龙鼎出土于清成丰年间。
二殿正中,放置着都江堰灌区示意模型,可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殿后壁有郭沫若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离堆所在,或以为乃嘉州乌尤山。余,嘉州人也。今至此观宝瓶口,犹余斧凿痕。谓在嘉州者,乃妄说耳。青城在近在眉睫,园未及登临,为一憾事。”索桥修建者何先德夫妇墓碑在殿后左侧,详细地记载了其人其事。
伏龙观最令人神往的地方,莫过于怀古亭和观澜亭。
怀古亭,建立在伏龙观后面离堆悬岩上,与玉垒山虎头岩、斗犀台隔江相望。伫立亭上,有如置身干军万马之中,令人心惊胆寒。古不由升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时多少豪杰!”的古之幽情。
观澜享,在怀古亭右侧,有方毅题词,内有“都江堰荣列时间文化遗产周年”纪念碑。游人至此,凭栏远望:岷山雪岭,青城秀色,都江怒涛,古堰雄姿,尽收于眼底。
更多新闻
-
点赞|都江堰公安“放管服”改革上线人民网“两会进行时” !
-
创天府旅游名县·都江堰在行动丨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
岁月记忆|都江堰市历史上的今天(3月10日)
-
都江堰市专项督导大棚房清理整治推进工作
-
莫负春光!都江堰的这几处千亩“金色花海”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