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2)

古文学习向来都是令人头疼。

这点我是深有感触,小半开始学习古文的时候,为了学而学,学起来觉得枯燥无趣。

后来我通过半年的辅导,让他慢慢找到了一点学习古文的乐趣。现在他会主动地去查资料,去了解古文的更多信息,偶尔还追着我问问题。

我总结之后发现,古文学习之所以觉得枯燥,核心的原因就是学得太浅,没学透。今天小半爸就好好掰扯掰扯,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样帮助孩子把一篇小古文学透,学出感觉。

我以六年级下册的孟子那篇小古文《学弈》为例。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3)

● 孔子最有出息的粉丝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4)

为什么说他最有出息呢,最简单的理由当然是他被称为亚圣。如果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创建了儒家学派,那么孟子就是将儒家精神发扬光大的杰出贡献者。

孔子去世之后,春秋时期逐渐礼崩乐坏,到了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坏得不能更坏。以前打仗大家还讲一下礼仪,现在直接说不到两句就开打了。总之就是各国之间更加仇视了,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戾气很重。

所以孟子才会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搞得好像你稍微享点福就会没命了似的。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5)

孟子就是出生在这个时期,他曾经在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下求学,表现不错。长大后,学有所成,从此以发扬儒家精神为己任。

● 完善儒家学说

之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主张“仁者爱人”,不但没有被接受,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几个人搭理他。

到了孟子这一代,他就学聪明了,而是主张“仁政”,要对百姓好。还给了他们一个谁也无法拒绝的理由。

因为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

哪怕你们成了君王,本性也是善良,这就是孟子对孔子“性相近”理论的最大修复,提出了“性善论”,所以你们对百姓好是天性使然,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6)

孟子这么说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举个例子,比如你看见一个乞丐,你就忍不住同情他,希望他能过得好,说不定还会给他点钱。

● 将理论变成实践

孟子学有所成之后,怀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开始学着孔子周游列国。

不过孟子周游中,强调的治国理念与孔子并不相同,孔子主张“忠君”,说的是诸侯王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而孟子则是希望君王不要老想着吞并其他国家,要实行“仁政”,要对老百姓好,按照孟子的原话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日子过好了,国家才会强盛。这个道理,君王们都懂,可是怎么让百姓日子过好呢?

孟子也有他的办法,百姓平均分配土地。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7)

百姓手中有地了,少收点税,就会有钱,有钱了就可以种桑树,这样老人就不会受冻了。还可以养养鸡猪鸭之类,就会有肉吃,不会饿着了。

吃好穿好之后,有力气了,就会种出更多的粮食,国家就会变得强盛。

孟子周游中,虽然也没几个君王接受孟子的学说,但是年老之后却编了本经典,就是那本《孟子》,主要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这本书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通过孟子的人生经历,我们发现,他跟孔子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点。从本质上说,孟子跟孔子都是个很简单的人,东奔西跑,就是渴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8)

【孔子vs孟子】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9)

了解作者背景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理解古文意思了。

原文: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0)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言文作为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需要翻译成现代文才更容易理解。

而翻译讲究三字原则,“信、达、雅”。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1)

“信”,就是译文要忠于原文,不能胡乱添油加醋;“达”意味着通顺,让句子读起来流畅;而“雅”,就是翻译文言文的语句,要生动、富含情感。

三者里边,对于同学们来说“信”是最主要的,相对来说“雅”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具体地讲,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每个字都翻译到,以直译为主。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性、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地翻译。

例如古文中的“使弈秋诲二人弈”,直译过来就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如倒置、前置等句式,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翻译;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制、书名等专有名词,不用翻译。

比如这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之”表示“的”,直接翻译就是“弈秋,全国的擅长下棋人”,但是句子不通顺,所以需要倒置过来,翻译成“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 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让翻译的句子更加流畅,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

“虽与之俱学”,翻译过来是“虽然他们两个人一起学习下棋”,就是补充了“下棋”这个宾语。

● 有些词(特别是文言虚词),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的意义,可以不译。

例如:“非然也”中的“也”,是发语词,可不译。译文为:“不是这样的”。

以“信、达、雅”为原则,翻译小古文之后,只是初步明白了古文的字面意思,对于古文表达的真实含义并没有完全理解。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不断地追问文章背后表达的含义。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2)

这篇小古文选自《孟子·告子上》第九节,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这篇小古文就是想告诫后人们,做事情要专心。

如果仅仅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学习的乐趣就少了许多。

小古文背后的含义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课本都不需要掌握那么深,没必要学得那么深。

对,可能考点只是会考这些内容,但是我希望的是,同学们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每篇文章深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写,问到你满意为止。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3)

这种训练方式的核心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掌握语言背后表达的意思,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本质。

比如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聊了很久,对方打了好几个“呵呵”,你不会觉得对方真的是开心,更想表达的是,我在忙,以后再聊。

所以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读懂语言背后的核心意思,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篇小古文通过下棋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不专心的人下不好棋。

但是同学们不好奇,孟子写的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吗?是要谁专心?怎么个专心法?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追问了,其实这篇小古文的前文还有这么一段文字:

原文: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4)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看到前面这段古文就明白了,孟子这篇小古文是写给君王看的,其实想表达的是希望君王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专心。

和孩子一起学古文(陪儿子学了半年小古文)(15)

如果不专心就像古文中的棋手一样,学不会棋,也就治理不好国家。

怎么个专心法?结合孟子周游列国的人生经历,就会明白,他希望君王能亲贤远佞,亲近他孟子这样的贤人,远离那些祸害国家的小人。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大王你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别人的谗言放弃了我老孟。你们要用我,就要深深地信任我。

EASTWEST

学习小古文是有章法可循的,要想学透一篇小古文,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 掌握古文人物生平,了解创作背景。

● 以“信、达、雅”为原则,翻译全文。

● 多问几个为什么,吃透古文表达意思。

以上三步由点到面,先熟悉了作者,才会对他写的内容感兴趣,会更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品,不断追问作品背后的含义。

在这种追问中,会逐步拓宽思维的边界,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甚至会有知识上的乐趣。

好了,今天的古文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有一些收获,欢迎点赞转发。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