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给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更优质的媒体服务,中国实践--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建立有实践战略咨询专家库,涵盖数字转型、法治法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教育科普、国学文化、社会治理、民主政治等重要领域。栏目依托央媒资源联合专家智库,致力于法、政、商、学四界融合互通,通过专题栏目共建共赢,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讲好中国实践故事。即日起,本栏目面向各大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实践者诚挚约稿,征集各地各行业典型实践案例。

有这么一群人,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机会上学,只能去寻找一个生活的出路。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甘之若饴,把生命融入这个技能,坚守热爱的行业,践行初心。

中国实践的讲好典型故事,从今天开始,给大家寻找到二十个行业的一些领军人物。

正是有了他们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生命践行初心,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绽放在国际的舞台上,他们的匠心和手艺征服了大自然,解读了用机器人用高科技也呈现不出来的绚烂。

有这么一个八零后的农村娃儿。他的一个手指头切没有了,而且感受不到温度,就是能吃苦,钻研。一头扎进冰凉的玛瑙世界里,无论是严寒酷暑。他从来没有懈怠过。终于凭精湛的手艺和一双二郎神一样的眼睛成长为真正的玉雕大师。

他叫于杰,八零后。是辽宁省阜新人。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不能到现场和他的工厂去采访,我就邀请他发几张代表作的图片。这仅仅是从平面上感受到的于杰作品的力量,事实上看到实物的时候可能你我的感受更加不一样,更加震撼。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1)

风雪夜归人

作品名称;风雪夜归人

作品材质;玛瑙

作品寓意;作品利用天然白道玛瑙,将白道提出看似一张白纸,以不同于以往的创新雕刻手法,将画面阴刻制作而成,呈现出雪景速写的感觉,将速写与玉雕刻结合到一起。

作品获得2018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2)

这是我采访的风雪夜归人的原皮的重量和它做成成品以后的重量的差别。我们可以想象到玛瑙脱胎换骨的改变!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3)

生命

看到《生命》的第一眼,心里疼了一下。不是为别的,只是突然想到了B超时暖暖在我腹中的神态。她安静的在羊水里沉睡,仿佛传说中的女神。眼睑低垂狭长,脸庞圆润饱满,对周遭世间万物是泰然,知天由命的恬静。人生不能急切,我们娘俩也是等待了近四十年也才能相遇。

而这一块玛瑙,不知道是沉睡了多少年,才能够有遇见于杰大师发掘。越看越看就潸然泪下,只能拥有一双B超一样的透视眼,才能真的让我们从冰凉的石头里看到了人生的温暖。想来这幅作品的灵感,肯定也来自于于杰在看到他女儿的B超那一刻的心动吧。敬畏生命,感恩于杰大师的一双被上帝吻过的手,透视之眼。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4)

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的图片说明。

月光如水,雪夜如昼,寒风阵阵。一头小狼哀嚎着仰望星空,能看到是一对恩爱的壮年的狼首互相依偎在一起。

是小狼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吗?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已经被猎杀了呢?我说先别告诉我这幅作品的名字。我擅自取了一个名字给大师看《我们天上见》。

于杰大师把他起的名字发给我《狼图腾》。好吧,大师果然是大师,狼图腾更加有气势,更加与这个作品契合。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5)

大白和钟南山。

这幅作品是最与时俱进的一幅玛瑙作品。雕刻的非常仔细。连大白眼罩下面的眼睛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疫情之下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眼睛里藏不住的疲惫。我女儿一眼也能看出来喊着,钟南山爷爷。

是的,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帮坚守在疫情岗位上的白衣天使,才稳定了中国人民百姓的心。用千年不变的玛瑙来铭记这一特殊时期,也是于杰用自己的方式致敬这样一群伟大的又平凡的人。

最后一幅给大家分享的是获得天工奖金奖的作品。可以把细节一点点的放大来看。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6)

作品名称;乡情

作品寓意;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故乡的那片黄油油的葵花地、弯转曲折的那条田间小路、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映日下那随风摆动的风车,姐姐光着小脚丫背着弟弟散步在田间小路,从他们的眼神中散发出美美的,幸福的心情,他们虽然穿戴简陋,但是在这美丽的乡村风景下却显得格外漂亮。他们喜欢这里、留恋这里、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作品运用天然极为稀有带有黄色的玛瑙根据一点透视以油画的感觉巧妙设计而成,运用传统雕刻手法精密细致雕刻,特别是葵花地由近到远一望无际的感觉刻画的栩栩如生。

获得2017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金奖和最佳专题奖。

玛瑙的世界是太迷人了。

于杰大师的作品体裁丰富,跨度很大,内涵深沉。

他在传承了传统的手工雕刻的手艺之外,还自费到处求学,去美院拿着自己的作品求教,甚至打造回炉,重新到学校学习。他向海绵一样,汲取各种美学美术因素,大量的作品运用了美术,白描,篆刻,阴刻,与时俱进,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不设框架,肯于重塑自我。

他能在这个世界里幻化出不同的作品,那是源于对生活的全方位的观察,对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释放,更有与时俱进的对待国家对疫情对大自然的敬畏,用心铭刻,用玛瑙记录,用时间凝固岁月。

因为疫情去不了现场,我拟几个问题。

1,您坚守岗位的原因?

2,您有没有过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或者诱惑的?

3,家里人对您事业是如何看待的?

4,您的梦想是什么?

5,现在希望国家对这个行业这个手艺人群体有什么样的政策的扶持?

到了晚上十点多,他一句一句的回复了。他的声音就是很淳朴又真诚,带着东北乡音,很踏实的感觉。我基本上保留了原滋原味。

先说一下坚守岗位的原因,刚开始学徒的时候儿,因为我就是小时候穷,我18岁没穿过新衣服,17岁才看上电视,所以说那时候也想学其他手艺来着,当时学别的手艺都花钱,交两三千块钱,家里都没钱,交200块钱学费,那时候都交不起,贼穷贼穷的。就学这个玉雕了,因为学这个不收学费,供吃住,然后能让我坚守下来的,其实就是因为穷,说实话,刚开始来说就是想挣钱。起初,我和其他的学徒工是一样的,都是做“切坯”和“做大型”,这是玛瑙雕刻中最基本的工序,我每天抱着冰凉的大石头,在机器上切,可我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我必须把石头研究明白了,也总想把切完大型的石头再往细了做,可师傅不让,我当时还不理解,后来才知道,基本功做不到位是永远不能把细工做到位的。几个月之后,我终于开始做细活了,我很痴迷,师兄弟们到了晚上都去网吧,台球厅玩,而我,就留在厂子研究玛瑙和画画。冬天,由于玛瑙雕刻用的都是凉水,所以我的手冻得到处是伤,还有裂口,可我没有因为疼痛休息过一天,因为我舍不得任何一天学习的机会,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的手艺超过所有的师兄弟,作品细工他们做不上的我来做,我敢于挑战,专挑难度大的做,而且速度快,别人十几天雕琢一个观音,我几天就做好了。

那学徒的时候儿,那会儿生活上也苦,我们住的那个床就跟农村那个住院那种似的,夜里就是墙上是霜,被子被冻到墙上了,然后还得拽下来,就那种又冷又硬感觉,然后每天都那样,睡的是凉炕,就傻小子睡凉炕那种,我给自己打气,就假装自己睡在玛瑙石上,和玛瑙朝夕相处,日夜在一起。

学徒满了之后,我就自己干了,自己要创业。五六年以前,你要问我为啥能坚守下来,就是为了赚钱,啥也不为,因为那时就太穷了,就想赚钱,干这个赚钱,娶媳妇儿,那时候都是都是问题,所以说不赚钱啥也做不到。所以那时候没想任何东西,不管是学徒还是创业,想的就是赚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自从我2017年参加这个辽宁省总工会宣讲团这个演讲之后,就是慢慢的自己改变了,确实是觉得自己现在能干下去,就是一直把这个玉雕干下去,并不是说完全为了赚钱了,因为自己衣食住行已经够用了。现在就是有种责任,玛瑙行业,我是秘书长,就是说不是说非得把这行业做咋好,但是说既然做这个了,肯定是有责任的。

有责任就是啥?要把行业的事儿做好,还要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就这两个方面儿。

也可以说是阜新玛瑙培养我,让我今天这些成绩,阜新的各个单位,包括工会,人社,文化局,各个部门儿对我这些年的支持培养,也让我有一种就是不能离开阜新,如果离开阜新,感觉咱要去其他城市做这个好像有点儿,就是过意不去了。 我的徒弟呀,我的工厂,我的工人。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的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这里还有包括我第一次建立的厂房,我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车间。我做的乡情,姐弟情深,还有风雪夜归人,都是扎根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感受,是从娘胎里带的对这块土地的深情。

刚开始坚守的原因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包括父母,媳妇儿,孩子,一家子,就都过上好日子,为了赚钱,再有一个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是一种责任,一个是要把这个玉雕给它传承下去,把我这个玉雕手艺传承下去,把我玉雕手艺做精做大、做好,把我这玉雕手艺一定要达到全国顶尖的水平。另外的话,就是对玛瑙行业的一个责任。

说行业这个冲击冲击,说其他行业对我这个东西是没有冲击的,但是社会大环境一定会有冲击,因为那个也可以说,我刚开始创业时候其实就有很大冲击,因为我刚创业时候,自己干的时候,前几个月都没卖东西,基本上很难,很难是后来碰了一个好人,然后给他做加工,人家还先付手工费,慢慢儿的,就这么滚雪球儿去慢慢儿做起来的,那时候,反正创业都难,但是那时候也算不上冲击,冲击最大的时候就是一三年,一三年所有的市场应该都有变化,国家反腐。以前,有很多买这些东西的,送礼,当礼品啥的,从一三年开始,所有的单位,企业个人,这个那些全都不用了,那么这时候,我们东西也卖不出去,卖不出去那咋办?原来我有20多个徒弟,然后得养那些徒弟,厂房。我思考很久决定,咱就别做那便宜东西了,只做精品,这时候儿就开始沉淀下来,一个作品雕刻时间就长了,不出手则已,拿出来的一定要是精品。

闷头雕刻了好长时间,基本上13年一月份到九月份之间都没卖啥东西,也是颗粒未收,艰难度日。

然后九月份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玛瑙节,当时我的作品一亮相,可以说在玛瑙界里头也算是头一个,有个省一级玉珏杯玉雕比赛,我的玛瑙作品拿出去参赛,我自己就得了三个金奖。然后当时我就挺意外的!好几天没有睡,一直在笑。就因为做了精品完从那以后就是我有又认识一批高端的客户儿,真正爱好收藏的朋友,他们自己又给我介绍朋友的朋友。后来这些年就可以说也是靠这些客户啥的,因为人家爱我的手艺,我更加不能懈怠,慢工出细活,一出手必须得我自己满意。有的时候他们之间互相竞价,反正我挺满意的。我再也不做那种批发的东西了。那是对于玛瑙石头的浪费,也是对我生命的浪费。

还有一个冲击就是2020年疫情之后,一次大冲击,更难,是对我们是最大的灾难,因为这疫情,好多客户也不敢来看,因为高品质的东西光看图片看不到实物他也不敢买,所以说就是比较难,但是我们从今年开始,开始上直播了,直播虽然刚刚做,也不一定能做好,但是正在做一些。我们传统的工艺要依赖高科技的手段向大家推送,也同时满足很多想学雕刻手艺的朋友。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普及,玛瑙世界很大,关注的人群也很多,也更希望通过我们的直播让大家去学习,认识,了解,喜爱玛瑙。

这第三个问题就是家里人对这个事业是非常支持的,可以说所有人都支持,我媳妇儿也是干这行的,我媳妇儿当时是抛光的学徒,是我师妹,一起创业,当时都从啥也没有,一直到现在,而且跟我这些年吃了很多苦。结婚的时候儿连房子都没有,啥都没有,别说车了,然后孩子都出生了,我俩连住宅那时候儿还没有,所以说那时候也是比较难,都从非常穷非常艰苦的时候儿一起度过了。

亲朋好友也都非常支持,零八年的时候,我们买那个门市房儿没有,那时候没钱,有很多亲戚啥的,我们还没有好意思开口,主动就借给我们钱。我当时拥有自己家门面天韵玛瑙的时候,心里就暗下的决心,一定不会辜负这些人。

说梦想是啥,其实这个梦想这些年一直在变化,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想的和现在想的根本就不一样,那时候想的东西,都是比较比较简单,可以说因为刚开始那时候就为了赚钱,为了有一个让家里头人儿过上好日子,生活好点儿。这就是当时想的,当时那时候想啥,说我能说这辈子能买个房,买个车,开个店儿啥的,开个厂子就很满足,但现在想的肯定不是那些了。

现在的梦想其实就是一个是要把自己的那个手艺必须得传承下去,你知道,然后也希望能帮助更多,像我那像我那时候似的,家里头条件不好的穷小子,去帮助更多他们这样的,去让他们学这手艺,通过这手艺去翻身,然后去做好。把自己事业做好,还有一个就是一定在我也得不断在学习进步,因为这个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把这个艺术让自己不断进步提升。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儿,我的作品其实好作品是啥?就是乡情系列,农村体裁那种,因为我从小农村长大的,每个人阅历不一样,生活儿不一样,所以说每个人特点也不一样。我就觉得根植于我内心的东西就是我创作的源泉,每次我拿到一块玛瑙原石的时候,我周围的父老乡亲的影像就从我的手中的刀尖上喷涌而出!

玛瑙就是我的兴趣点,爱上它,做到最好,决不能放弃!如今阜新被评为世界玛瑙之都,我的目标不再是赚钱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振兴一座城市,承担匹夫之责。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说当你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意之时你就要锐意进取,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当你富贵或成功之后,你要心怀天下,胸怀责任,造福天下百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一定要传承工匠精神和匠人情怀,把玉雕事业做强做大做精,让玛瑙玛瑙走出国门,让全世界惊叹,那个时候,我会对18岁的自己说,于杰,你坚持下去真对了!

唐代玛瑙人物雕像(玛瑙世界的二郎神于杰)(7)

后记:于杰,八零后。

现任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器珠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玉器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阜新市玛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阜新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阜新市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辽宁省总工会宣讲团成员、沈阳大学客座教授专家库成员、辽宁省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鞍山技师学院玉雕分院客座教授、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阜新市总工会“十百千万工程”百人专家团成员、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创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创人、市级大师工作站领创人。拥有一项外观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完成一项课题、阜新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阜新玛瑙起草人之一。

,